APP下载

独具风格的陈婷筠隶书

2021-02-27杨文丰广东珠海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1期
关键词:笔墨书法

◆杨文丰(广东 珠海)

近些年,陈婷筠的隶书以其古雅遒劲、峻实拙真的书风和鲜明的辨识度,独树一帜,惊艳书坛。

她的隶书是有书法传统之根的。“陈婷筠在丰富的书法史料面前,进行了大胆的抉择。她的目光从汉碑到汉简,开始了新的寻找。她在这个迷离的如同诗歌的世界里,细致分析,艰难选择,汲取自己需要的艺术养分,以及与自己的审美心理相颉颃的历史表现。”(张瑞田:《以笔抒情》)

她曾深习《曹全碑》《礼器碑》《西狭颂》等及汉简,入乎中国传统书法殿堂,情系汉碑汉隶心象万千,终而沉淀得悟脱胎。

“追溯汉简数敦煌,壁画彩塑墨迹广。隶化草变乃相承,同源异流各欢畅。日臻成熟散氏盘,史游所书急就章。张芝碑刻东汉末,形体传世见文详。”她对书法的理解、认识和钟情,从她这首诗可见一斑。 “她对线条有着特别敏锐的反映和表达能力,这是作为一个书写者与生俱来独特的感觉能力和表达天赋,婷筠的这种特质,即便在书家队伍中也并不多见。其结体善于出其不意,常有佳构、奇构和美构,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令人称赏。其章法采用纵有行横有列,从而表达隶书气象”( 覃兰:《情系汉隶·心象万千》)。

她的笔墨中有辩证性,拙中见巧,吸收古隶书的常规法度,有意夸张,却又兼顾笔墨的浓淡、轻重、动静、徐缓等,既有老藤盘亘亦有古树新枝,艺术处理力求平衡。一介女子,却以阳刚取胜,亦注重巧中见巧,纯净朴憨,且智且愚,性情率真,北碑的雄浑之气贯行笔之中,含汉隶之法度,也上承汉简的灵动鲜活,融入自己的个性,古雅书卷之气张扬。笔墨线条厚重朴拙,若屋漏痕,如雨林老藤,还蕴碑之刀意,犹带悬崖栈道自在行走的险峻,峻实古朴,厚劲沉稳,端严宏阔,大方自在,入古而出,“文”“质”相融。她对情感的有效把控可谓抓到了书法感人的钥匙。须知激情是书法家生命温热的笔墨外化,是作品传世的特别通行证。谁能设想《祭侄帖》若被抽离了哀愤将是何面目!陈婷筠的隶书,有狂狷有静穆,善于把控情感,崇尚激情,激情蕴含其对书法发自内心的挚爱,笔墨内容有其深入而独到之思,激情成为她完成笔墨抒写的“驱动器”。可以说她既是用笔书写,以物寓情,也是以笔墨抒情,其“多有夸张韵致,结字或长或扁,笔划或粗或细,墨迹或浓或淡”, 笔划灵变,性情率真,情感多姿,且含超然物外之生气,而她的隶书中的激情,绝非设计而出,而是个性的显露。

内慧外秀的婷筠是作家中的书家、书家中的作家。其散文曾获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她痴迷书画辞赋,入情翰墨的系列“醉竹枝”,多是她逢事遇境而得的自作诗。她自称模仿旧体诗词的“打油诗”,看似信手拈来,却才情斑斓,颇有古风,这从她墨上宣纸的《宣莲》可见一斑:

春天想宣莲,玉肤露水面。小荷尖尖角,蜻蜓舞翩跹。

夏日想宣莲,姹紫嫣红遍。花苞次第开,壮藕润泥鲜。

秋风想宣莲,采莲云溪边。莲蓬溢香乳,醉倒南浦汉。

冬夜想宣莲,残荷迷雪片。誓保冰洁身,缱绻待来年。

正是因为诗文家的背景,使其的书法与其他的书法家的作品有了鲜明的区分,一扫许多职业书法家作品的拘谨、古板和机械,洋溢文人气。诚如聂圣哲教授言:“她的书法和她的诗歌、散文如出一辙,具有心灵表达的直率,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毫不掩饰地把内心里的最纯、最美、最热情的心境映照出来。她的才思通过文字与书法,形成当代语境与审美条件下巧妙的视觉与情感的闭环,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她的书法艺术,还融入了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生活的淬火,有其对生活的个性理解和超越。她出生江南山乡,其他孩子可上学和玩耍,她却同时牧牛10年,初中毕业就漂泊谋生。苦难、贫困和艰难的经历,深化了她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激发着她对美的向往。梅花芳自苦寒出,不能不说生活对她的磨砺,融入其笔墨并夯实她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其隶书中的遒劲、沧桑、残缺和朴拙之味,犹历经风霜暗香四溢的古梅,绝非偶然。

这个尘世,习书法的人多矣,却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风格独具的书法家,何况选择何种字体对于习书人也是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这颇值得研究。读婷筠的书法,会让人不禁思考她何以会选择隶书。我以为这和作家选择散文、小说、诗歌还是剧本为自己的写作文体类似。最终定格何种文体,与其说是作家的选择,不如说是作家的心性和文体互相发现乃至和鸣所致。出乎强求者,笔下未必有大气象。她在谈自己何以选择隶书时曾说:“幼时即喜书法,听乡间邻人说我早逝的爷爷不仅是村里的会计,而且写得一手好隶书。2011年我有幸在鲁院学习期间,时常留恋书画展,于是便对书法更加执着。结业后回到厦门就开始专注临帖,几乎每日临池不下十小时,乐此不疲。我幼年丧父,家庭贫苦,但热于助人,嫉恶如仇。过早颠沛流离的生涯使我的性格在内敛与奔突之间挣扎。因此,研习书法首选隶书入门,或也可说是性情使然。我觉得篆书过于古气,而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流于方正工整,透着贵族气息。行书又过于潇洒飘逸、跳跃跌宕。而从篆书中脱颖而出的隶书,字体扁平,蚕头雁尾,敦厚拙朴,轻重干湿顿挫间彰显风霜沧桑,最能显示书法造型艺术的美感和艺术欣赏价值。我痴迷隶书,或者说,是隶书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且坚韧的那一部份,隶书契合了我的性情经历与生命。”

的确,篆书圆,楷书长而纵,规整禁锢,少个性张扬空间。行书、草书走入随意。“如龟如鳖,方劲古拙”的隶书,是对篆书的革命。尤其竹简隶书个性张扬,已少些“镣铐”,具点画代替线条趋势,画面感较强。中国自古书画同源,诗书一体。而她以隶书的技艺写竹,诗词“醉竹枝”与竹相映成趣,生命充盈。有限制却不拘谨、艺术变幻空间颇足的隶书,这似囿困却抗争空间颇大的书体,确与她的心性能“一拍即合”。一个人,能够追求与自己生命本质契合的事业是幸运的,此乃事业的大平台。诚然,一个书家能否写出鲜明的独树一帜的风格,却又是人生的另一课题。文学艺术,风格真是太重要了。得风格者生。唯风格才是传世之本,风格自然包含了形式与内容。风格就是特色,风格就是质量,风格才是永恒的生命。作为依赖内容而形式美更显重要的书法艺术,无风格的墨迹会因大众化而滑入流俗。无风格者或可名扬一时却无法传世。观乎中国书法史,但凡风格独树、辨识度鲜明者,方能传扬千秋,欧阳询、颜鲁公、柳公权、苏轼、郑板桥、李叔同,他们的传世,哪一个不是风格独具、辨识度鲜明呢?

种竹采兰联 书法 陈婷筠

左宗棠句 书法 陈婷筠

婷筠正值盛年,以其独特的作家背景、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秉赋,以风格独特、辨识度鲜明在中国书坛已露头角,其每日临池不下十小时,以其对书法艺术的挚爱和坚韧的艺术追求,假以时日,可以期预,她的隶书必将在中国书法史中占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笔墨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笔墨童年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书法欣赏
书法类
笔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