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構建社會安全網,提高抗風險能力

2021-02-26

澳门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風險本地人行業

兩輪經濟援助措施,政府向全澳居民發放兩次消費補貼共計8,000澳門元,相關人士指出這些錢大部分流入了澳門的超市和飲食場所,未能盤活澳門的旅遊相關行業等,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如何改善?

澳門管理學院唐繼宗院長:疫情是不可預見的,風險不可控,一方面要尊重生命;一方面要防控。政府要加大新、舊基建設施建設,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也為未來經濟復甦做好準備,積極面對。建議從三個方面去改善,一是構建社會安全網,提高抗風險能力;二是注意保有現有的生產力,因為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如果不保留生產力的話,到時候經濟活動恢復了,大量旅客回來了,有沒有能力去提供服務呢?三是因為疫情改變了一些經濟結構模式,所以企業和僱員也要注意自身調整,政府可以協助企業進行轉型,但企業和僱員自身也要有這個意識,如數字經濟、線上線下、直播帶貨等,新經濟的營商模式已經超越了地理概念。

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馮健富理事長:當時有調查顯示零售和餐飲是重災區,政府希望某種行業拉動其它行業。經濟援助措施未必可以全面照顧到所有對象,但政府的政策公開透明,所以我認為是相對公平的。商業市場一環扣一環,其實大部分行業都有受惠,不過是多與少的問題,認為政府做得好。未改善營商環境前,希望政府推出第三期消費卡,期望隨著疫苗問世,營商環境有所改善。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社會事務委員會洪偉東副主任:超市和飲食場所是居民的剛性需求,因此大部份金錢流入為正常現象,但亦有不少金錢流到各行各業。旅遊主要以外地旅客而非本地居民為主,因此旅遊業再度盤活還要看外地旅客的數量。

本澳的經濟結構單一,旅遊博彩業為本澳主要的經濟產業,而旅客亦是本澳不少中小企的重要客源之一,因此,澳門整體經濟受疫情影響及打擊的狀況較鄰近地區更為嚴重。而要使本澳經濟短期內切實復甦,重啟旅遊便顯得至關重要。然而,由於全球疫情反覆,加上國內不時有省市出現新一波的疫情,即使國內已全面恢復了內地居民赴澳旅遊簽注辦理,但從內地赴澳旅遊的旅客人次和意欲仍受到不少的影響,整體來說旅客恢復速度仍低於預期,特別是團體遊方面,且預料短期內亦難以有較大的改變。

早前為恢復澳門旅遊業活動而舉辦的“心出發·遊澳門”計劃的成效不俗,當局亦計劃第3期推出橫琴遊項目,僅由於相關項目涉及跨境組團和通關模式改變等因素,故未能按原定計劃展開。鑑於本澳防疫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且屬疫情極低風險地區,故建議當局亦可與內地部門商議,逐步推出“橫琴遊”、“灣區遊”等計劃,使旅遊業儘快復甦。

傳新澳門協會林宇滔理事長:認為派發消費券是合理的,流入餐飲和超市也是合理,在消費券每日使用金額,使用時間方面應該可以優化處理,消費卡的大數據可以看到居民的使用情況,從中可以完善。經濟差時,消費券發揮代金券作用;當經濟前景好時,消費券可能就可以發揮刺激經濟的作用。當經濟差時,政府是否應當考慮有些多元點的就業選擇、培訓或一些傾斜政策,令到澳門本地人能在不同的行業發展,這是需要政府去推動的。現在失業率高了好多,此外可能還有一些未去申報的失業人士。政府應該提供多些的就業選擇給居民,而不僅僅是放下身段。認為政府未來應該多點推動職業資格的認證,如建築工人,在香港分好多不同的種類,有油灰水、扎鐵、油漆工等專業的認證,考到這些資格認證有相應的薪酬及職業資格,所以在香港有大學生願意從事建築行業。經濟差時,低學歷人士就業可能會更困難,建議開展建築業、餐飲業、美髮行業等培訓,令到低學歷人士就業,澳門在這方面可以說做得不好。在就業方面政策應傾斜本地人,盡快完善長期粗疏的外勞政策,否則惡性循環。政府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讓本地人先就業,並促其向上流動。請外地僱員是為了補充澳門本地人力資源的不足,且規定外僱和本地人同工同酬,但事實如此嗎?是否需要從法律上來加以管治?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本地人的就業。在疫情下,澳門的外僱政策問題更顯突出。

猜你喜欢

風險本地人行業
最新出版行业标准
最新出版行业标准
本地人
本地人,外地人
樓繼偉 全社會缺乏風險意識是個大問題
行业绘本
「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匯率風險如何防範?
李稻葵 如何規避「一帶一路」的建設風險
項俊波 把防範風險放在更突出位置
听口音不是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