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贞仪:乾隆年间的理工科女“学霸”

2021-02-25宗禾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哈雷彗星月食天文学

宗禾

神仙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终于播出了,一开播就是9.5的高分。

节目讲述的历史故事里,除了秦始皇、郑和这样的历史名人,还出现了一个大家非常陌生的名字——王贞仪。

她生活在250年前的乾隆年间,在国内鲜为人知,但在国外,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王贞仪。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把王贞仪列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科学家。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数字的力量:数学的反叛女性》中,都有王贞仪的名字,她和居里夫人等一些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一起被提及。

为什么一个200多年前的中国女性,会在国际上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

或许是因为她冲破了时代的限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清朝,成为了一名了不起的女科学家。

王貞仪是出了名的才女,但她的才不局限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方面,她还精通数学、天文学、医学。尤其是天文学,她不但尊崇地圆说,还对日食、月食的成因进行科学的解释,在当时简直不可想象。

王贞仪只活了29岁,在她短暂的人生里,她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擅绘画,通医理,破礼教,活得像太阳一样璀璨耀眼。

王贞仪出生于南京一个书香世家,她在父亲那里学习了基础数学、医学和地理知识,从祖父那里学了天文学,还从祖母那里学了诗歌,家人们的熏陶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11岁那年,祖父被贬到吉林当官,在那里突然去世,年幼的她跟着祖母去奔丧,还在遥远的北方住了5年。那里不但有祖父留下来的75橱藏书,让求知若渴的她每天挑灯夜读。因缘巧合之下,王贞仪还跟着一个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骑射,根据记载,她学得相当不错,“跨马横戟,往来如飞,百发百中。”

这5年,可能是她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16岁那年,王贞仪和祖母回到南京,但她也没有安稳生活下来。一年之后,她跟着父亲行医,足迹遍及北京、陕西、湖北、安徽、江苏 、浙江 、广东,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同龄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候,她饱览山河,心胸自然也更加远大。

《国家宝藏》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店小二说王贞仪年纪到了不嫁人,指定中了什么邪。或许,200多年前的王贞仪,作为一个当时社会礼法的叛逆者,确实遭受过这样的闲言碎语,幸好,她还有支持她的家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她见过黄河的汹涌,攀过凌云的高峰,又何惧这些世俗的眼光。

当时的王贞仪,甚至已经有了超越时代的先进观念。她说男人和女人只是性别不同,不存在聪明与愚笨的差异,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只要接受同等的教育,同样能做到。

“足行万里书万卷,常拟雄心胜丈夫。”这句诗足以彰显王贞仪的潇洒心怀,而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又是何其振聋发聩。

18岁那年,王贞仪和父亲结束了在外游历行医的生活,回到南京定居。

那个时候的18岁,已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龄剩女了,催婚的压力必然不算小,但王贞仪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终于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她想的不是相夫教子,而是要潜心进行学术研究。而她一生的大部分著作,也都是在这几年间完成的。

在祖父的教育下,王贞仪从小就接触数学,对数学非常感兴趣,而且深知数学普及的重要性。而祖父遗留下的藏书中,更是有不少祖冲之、张衡等古代名家的著作,满足了她旺盛的求知欲。但王贞仪也并非死读书的古板之辈,她非常喜欢数学家梅文鼎,但也觉得他的理论太多繁复,于是将深奥的数学原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写出来,比如我们现在熟悉的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王贞仪还著有《速算简存》《筹算易知》等著作,为更多人架起通往数学的桥梁。

还有天文学,中国的天文学观测有多厉害,从《国家宝藏》中举的这个例子可见一斑。上学的时候,我们在课本里都学过,哈雷彗星76年回归一次地球,一个人要是足够长寿的话,一生最多能看到两次哈雷彗星。但在中国的文献中,从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到清朝的宣统二年(1910年),两千多年时间里,我们的祖先总计记载了二十九次哈雷彗星回归,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中华民族一次都没有落下。

到了清朝,由于历算一直被皇室垄断,民间私自学习天文甚至被看作是大逆不道,它对文人士子加官进爵也毫无益处,这门学科开始逐渐衰落。但王贞仪始终没有放弃仰望头顶的星空,没有老师教导的情况下,她也一直自学,甚至还坚持自己做实验。因为当时缺少进行实验的仪器,她就只能用土办法做“模拟实验”,用水晶灯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小圆桌当作地球,圆镜代表月亮,不断变换三者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日食和月食的实验。多年的观察和实验研究,王贞仪写出了《岁差日至辩疑》《地圆论》《月食解》等11篇天文学著作。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说天圆地方,她的“地圆”理论,早已超越了时代。而《月食解》里,对月食形成的说明,是世界上第一份完备的日月食成因解释,和现代的天文学阐述毫无二致。

王贞仪还凭着自己学过的天文知识,预测天气状况。有一年,她住在宣城,对当地的农户说,今年有涝灾,应该多种高秆作物,这一年果然下了很多雨,一些低秆作物都淹死了。

她还很喜欢机械制造,凭着兴趣自己做出了一座滴漏钟。如果生在现代,王贞仪毫无疑问会是个理工科女学霸、了不起的女科学家,但生在连性别歧视的意识都没有的清朝,王贞仪的抱负只能放在理论著作中。

“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

幸好她还有著作留存于世,让我们能越过200年的风霜,看到一个站立于那个时代之上的孤勇女子。也正是她让我们更加相信,从古至今的中国人,从未停止仰望和探索那深邃的远方。

王贞仪25岁的时候,终于遇到了她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他叫詹枚,是个才子,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理解王贞仪的远大抱负,也尊重妻子的雄心壮志。婚后,王贞仪冒天下之大不韪,收了一个少年男子做弟子,这对当时的女人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但王贞仪并不在意流言蜚语,只管从心而为,詹枚也并未表示反对。原本这对夫妻可以一直恩爱到老,没想到结婚不久,王贞仪便缠绵病榻,婚后四年就撒手而去。

她去世的时候,才29岁。临终前她嘱托丈夫把自己的生平手稿交给好友蒯夫人,希望能“彰我于身后”。她知道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也知道自己的成就能扬名于后世,这个倔强聪慧的女孩,一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但遗憾的是,好友没能把她的手稿发表出来,大多都散失殆尽,她的遗愿也没能实现。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现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王贞仪的故事,知道在20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女孩,在重重压制之下,依然做着一个不沉陷于世间蝇营狗苟,仰望星空的梦。

她带给现在的女性莫大的鼓励,即使阻碍重重,也要活出自我,成为想要成为的样子。

(灿烂摘自CCTV《国家宝藏》)

猜你喜欢

哈雷彗星月食天文学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圣斗士与古代天文学
日食和月食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
半影月食
难得一见的哈雷彗星
现代天文学之传奇
哈雷与哈雷彗星
日食和月食出现机会多少的比较
天文学,地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