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仓院里的大唐气象

2021-02-25撰文王一婷

艺术品鉴 2021年34期
关键词:鉴真琵琶日本

撰文=王一婷

公元七世纪伊始,华夏地区结束了持续四百多年的战乱,一统的大帝国再次登场。与华夏地区隔海相望的日本,在圣德太子的力促下重新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这些使节将盛世的气象讲述给日本听,触发了这个国家对中国的敬仰。当时间指向八世纪时,中国已成为东亚名副其实的中心。唐帝国的盛景令海外的圣武天皇夫妇心生向往,他们热爱收集来自唐帝国的精美文物。在圣武天皇去世后,笃信佛教的光明皇后将其丈夫珍藏的唐朝文物捐给位于奈良的东大寺,储存于寺内的正仓院中。由于保存措施得当,这里所存的唐朝文物均得以传世,这些来自唐帝国的珍贵文物,在异国的寺院钟声里,向世人展示大唐帝国的盛景。

遣唐使、高僧与“天平盛景”

当自身条件不足时便努力向外学习,这是日本在面临困境时选择的道路。面对日益崛起的新罗和内部的重重危机,日本决定重新恢复已中断一个多世纪的中日交往,遣隋使被派出学习。随着朝代的更迭,访中使节更名为遣唐使。从舒明天皇第一次派出遣唐使到菅原道真建议废止,遣唐使一共存在了二百六十四年。这期间,日本朝廷共派出了十九次遣唐使。每次出访使节人数都达百人以上,最多甚至达五百人以上。

《正仓院宝物》之《北仓》《中仓》《南仓》一套三册

神龟元年,圣武天皇继位。他笃信佛教,于745 年下旨修建规模宏大的东大寺,并铸造日本最大的室内铜佛卢舍那大佛。圣武天皇热爱唐文化,先后十余次派遣数量庞大的遣唐使出访,这些使节带回了大唐的艺术珍品,圣武天皇不仅收藏这些珍品,也会命人进行仿制。遣唐使节是日本政府精心挑选的人才。他们通经晓史,有汉学基础。到达唐朝后能迅速融入当地生活。

日本 佚名《十一面观音像》 立轴 绢本 设色 169.0×90cm 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左图:日本 镰仓时代 14世纪 《玄奘三藏像》 绢本着色 135.1×59.9 cm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右图:《鉴真像》 佚名 日本江户时代 绢本 179.2×75cm

与圣武天皇同时代的阿倍仲麻吕是遣唐使中的佼佼者。他在唐朝考取进士,取汉名“晁衡”,与李白、王维交好,并长眠于此。遣唐使代表着日本的国家形象,在中日两国都受到了优待。他们出发前从天皇手中接过节刀。踏上大唐土地后便受到当地官员的欢迎,州府会为他们安排食宿,派专差护送获准进京的使节前往长安或洛阳,入住四方馆。遣唐使们一般会在唐帝国逗留至少一年以上,期间他们可以参观访问,也可以购物。在归国前,唐朝会为他们举行践行仪式,设宴告别,并赐赠礼物。正仓院中占比颇高的唐朝文物藏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随着遣唐使的脚步一起进入的日本。

另一件与正仓院有关的大事是鉴真东渡。天平十四年(公元742 年),日本政府派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来到中国,邀请当时已成名的高僧鉴真前往日本传播佛法。二僧到中国后,不敢贸然前往拜见鉴真,在潜心学习佛法之后才与鉴真见面。鉴真收到邀请后,于十数年间六次东渡,历经重重磨难才抵达奈良。鉴真到达后,时为太上皇的圣武和孝谦天皇热情款待,他于东大寺大佛殿前为圣武太上皇授戒,获封“传灯大法师”。日本赐予鉴真的官邸后来被改建为唐大招提寺,成为当时的佛教最高学府。

唐文化在圣武天皇在位的天平年间得到了从上到下全民推崇,并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此时的日本,对大唐的诗歌、绘画、生活方式进行研究与学习。奈良文化于天平年间达到全盛。后世概括此为“天平文化”盛景。但此时的奈良也面临疫病的挑战,笃信佛法的圣武天皇希望能够用佛教的力量来使人平和,他修建寺院,皈依佛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

“追星”带来的大唐风华

东大寺的兴建可以说是一场“追星”之旅。唐朝女皇武则天在洛阳紫薇城建造天堂,用来礼佛。她还根据自己的相貌在龙门石窟修建卢舍那大佛像。她的异国“粉丝”光明皇后也学“偶像”,建议自己的丈夫修建寺庙。圣武天皇由是发愿“朕亦奉造”。东大寺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修建,寺内也供奉了一尊巨大的卢舍那佛像。

东大寺的布局规划符合中国传统礼制,采用对称的布局结构。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南门、中门、金堂(大佛殿),四周围有回廊。西有东西二塔对立,讲堂、僧房、戒坛院齐全。东则立二月堂、法华堂、开山堂并立。这是典型的唐朝伽蓝格局。东大寺核心建筑金堂,又称大佛殿,是现存的最大木制结构建筑。它采用的重檐庑殿顶为皇家殿堂规格,屋顶正脊两端的鎏金鸱吻很明显有唐朝建筑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平时代的大佛殿早已损毁,现存的为后世重建,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

东大寺,奈良时代佛教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建于公元741 年

东大寺西北处就是正仓院。“正仓”,本指日本古代政府和寺庙存放贵重物品的仓库,很多个“正仓”集合,便成了“正仓院”。东大寺正仓院不用柱,以三角形木材搭建成“井”字形。这座正仓院,以独特的天然地理优势获得皇室的青睐,成为收藏皇室珍藏品的宝库。它让“正仓院”这三个字,成为自己的“专有名词”。

今人跨国追星,很多追的都是歌星。音乐无国界,它能克服语言和风俗的障碍,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仓院所藏的唐五弦琵琶或许就能代表音乐的魅力。琵琶起源于古代印度,在唐朝受到人们的喜欢。唐人横弹琵琶,今人竖弹;唐人琵琶五弦,今人通用四弦……

五弦琵琶其实在宋代后就已经失传了,偶有人根据典籍复刻五弦琵琶都不能得到广泛流行。所以,正仓院中所藏的紫檀螺钿五弦唐琵琶是传世孤品。这件唐琵琶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工艺的精美。它以紫檀造就,通体以螺钿绘制出驼人弹琵琶的画面。螺钿,就是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文字等薄片,再镶嵌到器物的表面。

驼人造型,很明显不是中原汉地风貌,它的家乡应该离琵琶的出生地不远。大唐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四方。是以一曲琵琶,可从骆驼背上弹奏到东洋。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背面 背面的螺钿以宝相花纹样为主,花蕊、叶蕊处施用色彩艳丽的琥珀,使整个纹样立体感强烈。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正面 从色彩上看,深棕色的玳瑁贴面与珍珠白色的螺钿人物图形互为衬托,组成了这把五弦琵琶正面主要的装饰带。

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早已定型,从古至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古琴的装饰手法和制作工艺的区别。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古琴大多忌讳华丽复杂的花纹,这一来不符合古琴高雅清贵的品格,二来不利于演奏复杂的曲目和长期保存。但在唐代,或许是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古琴上的装饰也华丽复杂。在正仓院中所藏的这件唐代金银平文琴正是那时古琴文化的见证者。此琴的琴徽镶嵌黄金,面板与底板的金银图画以平脱的方式完成。所谓“平脱”就是在漆器上贴金银,将金银打造成极薄的薄片,再贴在漆器上组成文饰。琴的背面有银文:“琴之在音,荡涤邪心。虽有正性,其感亦深。存雅却郑,浮侈是禁。条畅和正,乐而不淫”。

这些唐人乐器的传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音乐的发展。日本还在使用的一种琵琶,就与正仓院中所藏的唐琵琶相似。

这或许是“追星族”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与偶像相似的居住环境中听着偶像也会听的乐曲。即使贵为天皇夫妇,“追星”行为也与普通人无大差别。

“唐式生活美学”

从光明皇后向东大寺捐赠圣武天皇遗物开始,东大寺正仓院就受到皇室的代代保护。它一直有严格的保管制度。每件物品都会登记在册,装成《献物册》。按照规定,只有御敕才能从正仓院中取出宝物。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正仓院一共也就经历了十二次的清点暴晒,即使是现在,每年展出的藏品数量也是屈指可数,大多数藏品在大部分时间中都是密封保存的。严格的保护措施,让正仓院中的唐朝文物成为为数不多的非出土文物。

左图:唐 金银平文琴 变体神农式或变体递钟式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 全长114.5cm,额幅16.0cm,尾幅13.0cm桐木

右图:(组图)金银平文琴局部

左上:玳瑁八角螺钿箱 长39.2cm 高12.7cm

正仓院中的藏品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遣唐使带回,二是日本当地根据唐物仿制或自行创造。由于唐国贸易繁荣,日本遣唐使也在唐朝带回了很多西域物品。

天平时代的上流社会很流行使用唐风家具。在正仓院所藏的《鸟毛立女》屏风有很明显的唐风。屏风是古代厅堂内划分区域空间的一种家具,在其上绘制女性图案是唐朝的一种风尚。画中的女子体态雍容,妆容精致,显示出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在画中女子的发髻和树上原本粘贴鸟羽,会在不同的光线下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今已脱落,独特的制造手法让这件屏风引人遐想。

右上:玳瑁螺钿八角箱 局部

下图:(组图)《鸟毛立女》屏风136×56cm×6 北仓 正仓院藏

漆金薄绘盘 径55.6cm 纵高18.5cm

体现工艺的另一些文物就是在正仓院中藏的螺钿漆器。螺钿工艺制作考究,从选材到造型上都会对工匠形成考验。在正仓院中所藏的八角螺钿箱以螺钿工艺雕刻出复杂的花纹,并形成立体的光泽,是螺钿工艺品中的上承之作。

除家具外,礼佛也是上流社会的“时髦”。由于圣武天皇的推崇,佛教在日本迅速发展,受到了人们的追捧。随之而来的,就是香文化的兴盛。鉴真东渡带来了大量香料和香方。这件莲花造型的香台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有承盘,四周装饰三层彩绘莲花,在底部有“香印座”三字表明用途。“香印”就是把香粉倒进模具中制作特殊的造型。初为供佛所用,后演变成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成为香道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件金箔彩绘漆盘就是盛放香印的器物。

图①:唐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外径4.6cm,金香盂直径2.8cm,链长7.5cm 1970 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②:银制球形香炉 横径18cm,纵径18.8cm,重1550g

在正仓院中还有文献资料的收藏。鉴真带来的王羲之行书一贴和王献之行书三贴被献给圣武天皇,这些物品也出现在光明皇后向东大寺捐赠的文物目录《献物帐》中。遗憾的是,如今真迹已不知所踪。不过,《三无性论》等宗教书籍被保留了下来。

从大型建筑,到家具乐器,正仓院中的与唐有关的藏品见证了大唐宽宏的气度风华。这风华在光彩夺目的乐器上,也在工艺精湛的家具上,更在慈悲包容的佛经里。唐国已逝,盛名被永久珍藏,这或许是梦境最好的归宿。正仓院所藏的银熏炉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形制相像。二者都是镂空图案,在内都装有平衡器,用来保证香料不洒出来,长安城与奈良城,从两件香具上可以找到共同的记忆,往事越千年,“香囊犹在”。

图③:银香球形香炉内部

猜你喜欢

鉴真琵琶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人在气头请闭嘴
在气头上不说话
“琵琶”和“枇杷”
脚印
泥泞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