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炳南:中华水墨画的创新者

2021-02-25撰文学德Fan旅美作家

艺术品鉴 2021年34期
关键词:创新者水墨画水墨

撰文=学德Fan(旅美作家)

导读:贾廷峰告诉我,范炳南的“中国画是有巨大的变革,是有革新的”。作为中国水墨画的创新者,范炳南的创始之新就在于:化抽象为水墨,或者反之,化水墨为蕴藏着具象的抽象。

犹太人这句古谚最早来到了我心头:“凡事都有定时”。那么,我认识范炳南的画也有定时。时在2021年五月,中国著名策展人贾廷峰在他的太和艺术空间举办了一个画展:“无一物”,展出的是范炳南的中国画作品,名字又曰:“再书写水墨艺术展”。

范炳南,笔名老陕,何许人也?

从来没听说过。

第二个开头我想这么写,还是以犹太名言开头:“看哪,一切都成新的了。”或者说,人无定数,亦无定时,凡事都要自由选择,创造,出新。或者再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范炳南的“中国画是有巨大的变革,是有革新的”,这是贾廷峰后来对我说的。那么,作为中国水墨画的创新者,范炳南到底有什么创新?创始之新到底新在何处?

范炳南《再书写系列》宣纸水墨 180×142cm 2021 年

其实,我本来已经失去了对当代中国国画的兴趣,但因着信任贾廷峰的艺术鉴赏力和判断力,我就看了“再书写水墨艺术展”的介绍、画作和录像。一看,我震惊了:

这是我从来没见过的中国水墨艺术。

千真万确,范炳南的确是新中华水墨画的创立者。

这些水墨画,它们是传统的,又超越了传统;融汇了西方的某些现代艺术,但又不是西方的。这是东西相望,古今相通。又是古今两忘,不辨东西。说到底,就如贾廷峰所说,这是范炳南的创造。我更愿意说,这是范炳南的独创、创新,是他自由地创造出了一个从未存在过的黑白世界,独一的水墨新天地。

不知道是否后有来者,但似乎前无古人。

其实,对于范炳南本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他五岁开始习画,是谓初始,经历了一番番风雨后,闭关了。因为无论这么多年来他在里面怎么折腾,怎么努力,但那笔墨还是师古人,就连心境,也逃不出中华。他被古人和今人或死人与活人,窒息得活不下去了。

作为画家的范炳南,他不想死,他要活。他拒绝“吾从众”,走大家都走的通路、大路、宽宽的路。那是千年古道看似光鲜,但已经是绝路。

他要走自己的路,一条新路,范炳南之路。从而,成为一个画家,就如贡布里希所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推向极端,“没有艺术家这回事,只有艺术作品而已”。范炳南探索了七十多年,他渴望成为一个艺术家,他希望留下散发着自己独特气息的艺术作品。终于,在2021 年,当他75岁之际,范炳南从千年的水墨中决绝地突围,杀出了一条墨路——范炳南自己的路。

组图:范炳南《再书写系列》宣纸水墨 122×120cm 2021 年

于此,范炳南可以有信心地说:“我实现了突破”。

这个声音,一再在历史上响起。1552 年4 月,马丁·路德在沃木斯的审问中庄严宣告:“我的良心,我的良心为G 的话所约束。除非有人能够根据Boible 而用理智的明晰论据来说服我,我不愿,亦不能取消前言。愿G 帮助我!阿门!”

某些学者认为:自此,近代史开始了。路德大胆地宣告:“我实现了突破!突破。”

在艺术史上,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伦勃朗、顾恺之、吴道子、董源、梵高、塞尚,等等,等等,他们都是突破者,创新者。他们创立了绘画的新模式。

独立的个人,良心自由,这就是突破的基础。

范炳南的突破也就在于这里,他不是“我们”中的一块砖,而是独一个的人,画家。艺术心灵的自由,不羁的想象力,就是他创作的不二法门。由此,他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才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独特的艺术天地,我更愿意称之为范炳南艺术。

创新,这正是范炳南艺术的价值所在。

但范炳南的画新在哪里呢?我思来想去,就一句话:化抽象为水墨,或者反之,化水墨为蕴藏着具象的抽象。

印象派、抽象主义、波洛克、立体派,毕加索,等等,只要走进任何一个世界级的大艺术馆,都会看到他们的作品,无论你懂不懂,喜欢不喜欢,那些色彩总是在那里,那些造型总是在那里。

陌生,看不明白,至少于我来说,是第一印象。是谓新。

我猜测,这也许也是范炳南最初走进这些大艺术馆内的第一印象。但他毕竟是一个画家,他慢慢就发现了,这些条块分明、条块模糊的东西也在他心里。也许就深藏在初心之中,童心之中。

在最初,当那个五岁的小男孩用天真的眼睛看世界时,他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个物,而是化解了那一个个物的线条、体块,圆点。这些线条、体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黑白世界。

十年、四十年、五十年,这些线条、体块和圆点模糊了,抽象了,具象了,在他心底生根发芽了。它们融汇,贯通,都化成了黑水,但在黑水之上、之中、之下还有白河,天上的云之河,星瀚之光点、条线。

好一个黑河、白水,它们流淌在范炳南心中,不舍昼夜,无止无休,就连他自己也不可能两次走进这同一条河流。

当这些画作进入我眼里心中时,初看,它们非常抽象,不固定在任何一个具象中,但渐渐地,它们成了万象,成了一象,一个个的一象。

我首先看到了众水融汇。

这里有海上生明月,又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又有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这里是郁孤台下清江水,是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范炳南《舞》248×1299cm

看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墨雪,雪墨。雪成水,墨开花。

智者爱水,这水至柔,润万物而无声;这水至刚,滴水穿石,无坚不摧。

但就在某时,在艺术家的记忆之海或魂飞的梦乡,范炳南突然抓住了这一条河,他在心灵中生出了这一条河,于是,他泼墨,他作画。

一画一天地。

一幅幅画作诞生了。

细看,静观,再思,在范炳南的那些画面上,我又看到了群山屹立,千丘奔涌。是仁者爱山之山。

这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又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里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终南山,更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范炳南生长在西安,古时,西安叫长安,那是大汉,那是盛唐。是汉人亡命,唐诗绝响。

但无论如何,超越生死,山魂长存,于是,在范炳南的笔墨下,大山以澎拜起舞,以磐石发声;小山以欢乐束腰,又以溪流洗面。

好画的一个标志就是耐看。自五月画展后,有几个月我没看范炳南的水墨画,十多天前再看,我期待又害怕,那些画没有什么看头了。但看后还是一阵阵惊喜。

克洛德·鲁瓦说得好:“一件作品之重要,不在于促使它产生的是什么,而在于它唤起的是什么。”(注1)惊喜的愉悦,就是再看范炳南画作时在我心中唤起的感情。

或者,套用那个古老的话语格式,观范炳南的画,初看是抽象,再看是具象,三看是融抽象与具象为一炉的气象,正是气韵生动的气象。

就这样,从抽象的水与山,范炳南的水墨画引导观者如我进入到了新的第三层境界:气。也可以说是水之灵,山之魂。

这是“通天下一气”(庄子语)的天地之气,亦是人活着就是一口气的人性之气。起初,这一口生气被吹到了人心里,于是,人就成了有灵性的活人。他不是水,也不是山,而是山之友,水之兄弟,当然,也时常成为仇敌。

跨版图:范炳南《再书写系列》宣纸水墨 360×142cm×2 2021 年

这气在人成为人之灵,是灵气,因为它里有尊严,有仁义,有上天形象之所在。

荀子云:“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孟子说得更清楚,这灵气就是“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大者,并非仅仅是广大,同时也是能容,甚至爱自己的敌人;刚者,也并不仅仅是坚强,更是无论在什么境况之下,都持守人之为人的“不忍人之心”,这颗心,说到底就一个字,爱而已。

爱,是人之灵气的根本所在,它是义之理,又是道之实。

由此说来,范炳南笔墨中贯通的大气、灵气、人之气,乃是爱之气息。他的笔墨,是大爱的笔墨。一点,就是一颗爱心,一起,一伏,就是一丝丝爱意流淌、飞扬。

而范炳南自己,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首先是被那运行于天地之间、你我之中的大爱触动了,那爱中有大而化之的至美。他感受到了那无法言说的至爱至美,虽然他看不见那至爱至美者,但他感受到了,他竭尽全力用黑白去表达这大美大爱的一鳞一线一片。甚至是一片空白,通行词,留白,但那留白四周的墨色声声呼唤:要有光。

就这样,笔与墨,黑与白,点点滴滴,都是画师泪。画者,范炳南也,他这些新水墨画中的每一滴墨泪,每一个留白,都折射着至美至爱的大光,永恒之光。

注1:《热爱绘画》,(法)克洛德·鲁瓦 著,罗国林 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年,第20页。

猜你喜欢

创新者水墨画水墨
水墨画作品
自由的畅想与表达——读杨辰小朋友的水墨画
水墨
创新成果展示——唯创新者强
基于Bass模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扩散实证分析
韩潮水墨画作品
泼尽水墨是生平
《创新者的培养》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