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周恩来给郑洞国“治病”

2021-02-24柯云湘斌

中华魂 2021年2期
关键词:周总理毛主席

柯云 湘斌

笔者和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既是同乡,又是郑将军当年兴办的前石门一中学生,十分关注他和热衷于搜写有关他的资料。

《湖南军事人物志》载:“郑洞国1903年出生于湘西石门县的商溪河畔,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及独立旅长及四十五旅长。1937年任第二师师长,与日军鏖战于保定和武汉。因抗战有功,1939年晋升为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参加举世闻名的昆仑战役。1940年升任新一军军长,旋改为八军军长,扼守宜昌一带江防。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度新一军军长、副总指挥,佐理抗日同盟军史迪威将军。1945年5月回国,任第三方军副司令官、东北保安副司令副长官,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不久又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中将司令官和吉林省主席。1948年在长春投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1年1月2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本文是那年郑将军回故乡时,对黄埔同学兼乡友唐芳翰讲的一个尘封多年的往事。近年,唐芳翰向笔者提供了这个珍贵史料。

郑洞国说,在其半生的戎马生涯中,经历了不少曲折和坎坷,由于性格问题,曾顶闯过蒋介石而穿小鞋,为此,他也曾动摇过,彷徨过,但始终因“臣不事二主”而未下定决心。终于落个顽固派罪名。不过使他最感荣幸的是,后半生走上了一条崭新而充满光明人生之路。特别难忘的是当年在心中还留有一块残冰、一时难以消化之际,毛主席和周总理如春风化雨滋润了他的心田,得以冰释。

那是1948年春,他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和吉林省政府主席时,奉命率10万大军,死守东北名城长春。这时蒋家王朝的国民党已走向全面崩溃,在东北的败局已定无法挽回。10月中旬,东北的军事要塞锦州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长春守军见大势已去,渴望前程,一部起义,一部投诚。人心向背的形势迫使郑洞国不得不作了最后的选择。

然而,他尽管在战场上失败了,心里却不太服气,思想顽固,还想保持所谓军人气节,不肯做任何有损“党国”的事情。致使他情绪低落,如患重病一般。

长春和平解放后,郑洞国受到解放军的特殊礼遇和优待,并安排他到哈尔滨解放区学习、参观。在哈尔滨期间,他满腹疑团,一面留心静观战争局势的发展,一面带着好奇心阅读毛主席的有关著作。他通过学习,思想逐渐有了转变,在心得本上写道:原来我郑洞国被老蒋耍了,走错了道路,差点掉进万丈悬崖。我违背了早年投奔黄埔、反帝爱国的革命初衷。我好糊涂啊!可是由于心病未有根除,这时仍不能完全摆脱头脑中封建旧意识的束缚,没有勇气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国民党反动派彻底决裂,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曾多次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郑洞国因心病而导致身体不适。1950年8月,经中央同意,要他前往上海治病,途经北京。周恩来总理知道后,特地请作统战工作的李奇中同志作陪,在家中会见并宴请了他。这是郑洞国做梦也未想到的事情,往事一下涌现在脑海中。他与周恩来既有当年黄埔军校师生情谊,在参加东征战役时,又是上下级关系。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想不到事隔几十年,总理还惦记着他的这位学生,这使他大感不安。事实上,在长春解放前夕,周总理专门亲笔写信给他,恳切地劝他顾念当年黄埔军校革命初衷和师生之情,晓明大义,鼓起勇气,尽速举行反蒋起义,及早回到人民的怀抱。可惜因当时城内混乱,这封信未能送达到郑的手中。幸好这次见面讲明,消除了误解。

当郑洞国得知这一情况时,激动不已,在周总理面前,像个小孩做错事的,愧疚万分地表示:“总理,几十年来我忘记了您的教诲,长春解放前夕,您还亲自写信给我,虽未收到,可见您的宽博胸怀,我有负您的厚望,感谢您和共产党的宽大政策。”周总理微笑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说:“过去的事不提了,你不是过来了吗?今后我们都要为人民做点事嘛!”

周恩来见郑洞国还是心神不安的样子,便绕开了话题,详尽地询问他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当总理问及他今后的打算时,他正襟危坐,颓丧地向总理表示:“学生既无教养,又别无所长,人也老了,打算回家乡种地去。”在一旁作陪的李奇中同志打趣道:“好哇,你在老师面前还敢称老?”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周总理亲切地开导他说:“洞国,你现在不到50岁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为人民作贡献。现在国家建设刚刚开始,百废待兴,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呀。你养好身体,随时都可以来参加工作。”

周恩来的话如久旱的甘霖。郑洞国早已热泪盈眶,语句塞喉了。他边听边想:共产党人的胸襟是宽阔的,待人的态度是真诚的,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画卷中,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相比之下,自己顽固地愚忠于一個早已为人民唾弃了的反动政权,不是太狭隘、太荒谬了吗?

1952年1月下旬,郑洞国应电邀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又受到周总理热情的接见和宴请。当总理看到他思想上有了新的进步时,高兴地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放,鼓励说:“你的思想又有了很大进步,这是值得庆贺的,我代表大会和家人欢迎你。你的年纪比我年轻些,完全可以多为人民服务嘛。”

同年7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郑洞国举家迁居北京,同时被任命为水利部参事,以后又经毛主席亲自提议,就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机要工作。郑洞国如同第一次进黄埔的孩子,那兴奋劲儿,简直无法形容。只是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他想同内心钦佩的毛泽东主席亲面交谈一次,聆听其教诲。

1954年4月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一张套红的金字请帖,打开一看,原来是他梦寐以求的时刻到了,毛主席要在中南海家中宴请他。这个意外之喜,使郑洞国一夜未合眼,心想,见到毛主席该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失眠,次日起床延误了时间,迟到了几分钟。只见贺龙和叶剑英等同志早已在座。郑洞国显得有些尴尬,一到场,毛主席便迎了上来,亲切地握手、寒暄、让座。坐定之后,毛主席和颜悦色地问郑将军吸不吸烟?他马上应声说:“吸。”并顺手在茶几上取了一支香烟。使他怎么也没想到,毛主席极为敏捷地从口袋中掏出一盒火柴,站起身替他点燃了香烟。毛主席如此亲切随和、平易近人的大家风范,原本有些紧张、拘谨的他一下子轻松多了。

毛泽东说:“这下子我放心了,我们终于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了,你的名字郑洞国、郑洞国好啊!你对人民是有功的。”郑洞国顿时一愣而站起身子。毛主席挥手招呼他坐下,说:“如果不是你回电蒋介石,曾泽生的六十军将被蒋介石飞机炸为平地呀!你说的对,轰炸无意义,蒋介石太绝情了,是不是?你是抗日名将,我们说话是作数的,只要放下武器,我们一律欢迎,你还年轻,还可以为中国人民做很多工作。”

席间,毛主席问起他全家的生活情况。他都一一如实回答了。毛主席听后亲切地说:“你的家庭生活安排好了,还得多为人民做点工作嘛!你今年才51岁,还很年轻哟!”“51岁,”郑洞国心中又是一惊:毛主席日理万机,工作那么繁忙,怎么连我岁数都记住了,此时心中如潮水翻滚起来。二人愈谈愈随便,郑洞国的心病彻底治愈了,高兴异常,竟忘了自己的身份,突然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不甚得体的问题:“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那么好?”毛主席闻言爽朗地笑了,接着回顾了早年在革命实践中接受马列主义的曲折经历,并强调说:“我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泽东最后还说,一个人的思想总是发展的,立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

毛泽东主席的谆谆教诲,使郑洞国深受启发,他心中明白,毛主席是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开导他,鼓励他转变立场,为人民服务,走革命之路。

从那以后,郑洞国始终牢记着毛主席、周总理的教导,认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定地走上了爱国的革命的道路。

回忆到此,郑洞国遂问唐芳翰:“唐老弟你呢?”唐芳翰满脸自豪地对他说,共产党早已把我当朋友对待了。并告诉郑将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郑洞国一脸阳光,连说共产党英明。并即兴赋诗一首曰:“往事如烟不再留,和风春雨润心头。愿将余生献人民,光明道上跟党走。”

猜你喜欢

周总理毛主席
周总理“喝”饭
周总理和《梁祝》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