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视角下精准扶贫标准厂房项目的运营路径思考

2021-02-24

建材发展导向 2021年3期
关键词:标准厂房厂房乡镇

李 兵

(泰州市海陵区审计局,江苏 泰州 225300)

近年来,“精准扶贫”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已经渗透到每个扶贫区域。我国精准扶贫的基础是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关键是产业扶贫,重要支撑是扶贫资金的整合。一些地方政府拟通过扶贫资金建设标准厂房对外出租和配置,增加贫困人口就业率和收入,有效推动产业扶贫的发展,最终实现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大经济薄弱村发展支持力度。对如期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目标困难的经济薄弱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经济薄弱村在经济开发区或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集中区建设一定面积的标准化厂房,或在城镇商业区建设一定面积的门面房,作为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益。”为扶贫标准厂房建设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1 精准扶贫标准厂房优势

在规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建设精准扶贫标准厂房,为小中型工业企业聚集发展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和平台,一般具有配套性、集约性、通用性等特点。其明显优势:一是标准厂房设计简洁、美观大方。外观上标准厂房设计以明快简洁的线条为主,区域内建筑风格一致,特征统一,整体比较美观;二是经济适用,造价低廉。贫困地区大都处于二三线城市,在这些区域建设单层工业标准厂房造价约在1000-1200元/m2左右。扶贫资金投入到具体乡镇时规模和建设标准厂房总价相当,建成后租赁可迅速投入生产,前期投入相对较小,契合贫困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规划;三是因地制宜,分隔方便,组合灵活。乡镇可以根据不同承租户的生产工艺在空间上进行不同的布置,最大化吸收容纳有各种需求的承租户,且发生承租企业变更时候亦不需要过多重复整改,最大程度使建筑能够重复使用;四是有利于推进“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建成后的扶贫标准厂房由乡镇统筹管理,产权和租金收益归集体所有。扶贫厂房进贫困村,农民可以边工边农双丰收,照顾农活同时就近就业和增收。

2 精准扶贫标准厂房项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未批先建,成为违章建筑

我们在对某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扶贫审计时发现,该县各乡镇共建设了19个标准厂房,所有标准厂房项目均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但其中18个项目未按规定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四证”手续。19个标准厂房涉及土地使用面积共42119.18m2(63.17亩),未获得土地使用权证手续项目18个,土地使用面积40109.18m2(60.16亩)占比95.23%。

其主要原因:贫困项目工业用地指标有限,项目申报时未考虑到建设用地情况,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成本较大,贫困乡镇难支付,另外申请“四证”手续周期较长,项目建设进度要求固定,基层管理者存在错误的政绩观,未履行相关手续,导致一处处扶贫标准厂房最终陷入成为违章建筑的尴尬境地。

2.2 厂房闲置率高、收益率低

部分标准厂房闲置,出租厂房收益率低。审计抽查某县近三年完成的扶贫标准厂房19幢,有7幢厂房均闲置,占建成厂房的36.84%。已经出租的标准厂房,审计时4幢尚未收缴租金,4幢以招商引资形式减免扶贫标准厂房租金,其他收缴租金的也明显低于市场价,造成村集体扶贫年收益损失,达不到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其主要原因:一是相关乡镇项目申报初期,未对可行方案进行细化,厂房计划用于出租,对是否存在潜在租户,如何进行招租未进行思考。同时,部分乡镇前一年度厂房未出租,又申报新一年度扶贫厂房建设,导致供大于求;二是扶贫厂房大多未有房产证、土地证等,计划入驻企业无法办理营业相关证书,无法做大做强;三是县级部门未统一规划,乡镇各自为政建设扶贫厂房,厂房比较零乱、档次不高,配套基础设施不全,未能形成规模优势,无法为招商创造外观漂亮、形象优美、环境舒适的投资环境;四是村镇资产管理不完善,未及时与租赁人签订资产使用协议,村镇相关责任人落实扶贫目标不到位,未及时催缴收益,使得项目未能充分发挥预期的效益。

2.3 工程未招标或借用施工资质施工,质量标准不高

审计发现部分标准厂房项目未实施招投标手续,直接由乡镇里的施工企业负责施工。审计抽查标准厂房工程建设资金时,发现某扶贫标准厂房工程款被转到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后经延伸审计发现,该单位该公司不具备施工资质,借用其他施工单位资质进行投标施工。同时,审计现场实地查看发现,个别标准厂房建设不久后就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墙体开裂、外墙砂浆脱落等。

其主要原因:标准厂房建设未能在县级层面统一招标管理,各乡镇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组织,部分乡镇甚至直接将厂房建设任务交贫困村。村干部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未按规定招投标以及借用资质施工,导致扶贫标准厂房存在质量问题。

(审计查看现场质量情况)

2.4 精准扶贫标准厂房项目的运行路径研究

1)因地制宜,争取上级政策。扶贫专项用地计划政策为脱贫攻坚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扶贫县要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土资源政策,主动出击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协调联动向上级国土资源部门争取用地指标计划,加快土地政策落地,做到扶贫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助推标准厂房项目规划合理、用地集约、规模做大。严格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这样扶贫标准厂房建设才能真正能够生根、开花和结果。

2)统一建设,形成聚集效应,当在统一规划的地点建设扶贫标准厂房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其统一的风格造型、建筑外观会形成规模性效应。从县级层面在区域统一建设标准厂房,科学规划、规范设计、成片开发,基础设施可以共享,水电气排污等配套可以统一建设,大大降低建设总成本,发挥规模性效应,甚至可以形成扶贫产业园区。厂房产权和收益可以直接划分到各乡镇,县镇共建,镇级管理,收益共享。实现产业集聚、功能配套、利用高效,可使扶贫标准厂房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规范运行,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扶贫各项政策,确保政策和责任全部落实到位,按照扶贫标准厂房申报计划的预期目标、要求、进度等细节落实到位,责任到人。贫困县应该发挥建设主管部门专业优势,采取切实措施,严抓工程质量管理,对既有的质量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认真整改落实到位。同时根据施工及监理合同中有关质量控制与责任追究方面的条款,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发挥警示作用。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建设必须通过招投标规避各项风险。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监管,杜绝项目违规转包、借用资质建设等违法行为。

3 结语

贫困区域建设扶贫标准厂房,能有效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收脱贫目的,是“标准化+精准扶贫”模式的重要体现,推动了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标准厂房规范化建设,要严格按照申报和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原则、运营管理、用工来源、收益分配等内容和要求进行运营,推动扶贫标准厂房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高效化利用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标准厂房厂房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论“工业地产”项目中标准厂房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割转让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电子厂房多种接地连接方式的探讨与实践
天津经济开发区(南港工业区)标准厂房项目的管理经验介绍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