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送子 妻送郎 兄弟争相上战场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参军运动

2021-02-23陈晓

山东档案 2021年6期
关键词:参军动员光荣

文·陈晓

抗日战争期间,随着1944年春到1945年春攻势作战的不断胜利,山东抗日根据地日渐壮大,抗战形势越来越好,基本群众优势初步确立。在此期间,山东抗日根据地利用春节前后的大好时机,结合“双拥”工作,开展了群众性的大参军运动。大参军运动壮大了八路军队伍,加速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攻步伐,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我党全面抗战路线在根据地的具体实践和其正确性的有力佐证。

1944年1月1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在《为祝贺新年开展拥军运动告山东各级参议员及告各界同胞书》中提出:“山东人民应定阴历正月为拥军月,正月十五日为拥军节。”1944年春节期间,山东分局、山东军区联合制定《关于1944年拥军与拥政爱民公约》,确定农历正月十五为“双拥节”。在双拥工作中确定每年农历一月为拥军月。

1944年和1945年初,山东抗日根据地利用春节前后的有利时机,结合“双拥”工作,做好干部群众教育,进行劳军优抗,大力开展文娱活动,广泛进行参军动员,形成了两次大规模群众性参军热潮。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情形随处可见;村村锣鼓响、街街秧歌舞,欢送亲人入伍的场面到处都有。

广泛开展参拥军教育,打通干部群众思想

在“拥军月”中,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召开参拥工作大会、各级干部会、支部会、支委会,开展工作培训班、冬学等形式,对各级党员干部开展战争观念和拥军观念的教育,检查党员干部对拥军优抗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针对“八路军是谁的队伍”“八路军是干什么的”“靠谁反攻”“为什么要进行劳军参军”等问题来启发党员干部检讨对党军不正确的认识。着重说明八路军不仅是老百姓的队伍,而且是无产阶级的队伍,是咱们自己的党军;我们不仅要打鬼子,而且要建设新中国;没有咱们的党军,就没有根据地,没有民主政府,我们也不能翻身,也不能过更好的生活,更不能建立新中国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抗战快要胜利了,为了准备反攻,必须加紧拥军扩军。以此打通党员干部的思想,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在人民群众中采取召开“翻身座谈会”“回忆大会”“时事研究会”“士绅座谈会”以及群众团体会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形势前途和热爱人民军队等教育,使广大群众爱军拥军的热情进一步加深了。如广饶县上层士绅孙大夫说:“都说国民党怎样,我说他最坏,敌人来了,老百姓纳了多少钱粮,养的蒋介石军队都跑了,不管咱这一方百姓。咱村汉奸队还不是八路打跑了,全村人民才得到平安吗?”某村妇救会长说:“你知道我过的谁的日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好多年的气,我压着不敢说,现在回了十几亩地,还有几个钱,不是八路军哪能这样幸福。”

广饶县拥参工作具体总结

开展拥军优属工作,营造参军光荣、抗属光荣的氛围

订立拥军公约。在春节前后的拥军月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内普遍以村为单位举行村民拥军优属大会,根据政府的拥军法令订立拥军公约。团体公约包括村、农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商会等公约。典型个人的公约包括劳动模范、商人、铁匠、木匠等的公约。如广饶县一村公约内容为:“保证按期缴纳公粮、田赋,公粮要好,不掺沙,不掺嵻,不叫军队缺军粮;保证抗属不要饭,地荒不了;保证驻军时替军队要东西,号房子、搭铺;处处尊敬抗属,保证抗生一律上学免费;经常动员青壮年参加主力军。”医生谷培德的公约内容为:“保证抗属用药,中农以上收原本,贫苦妇抗属免费;主力抗属三付至五付概不要钱,多则五折;地方抗属贫苦者按5折;抗属生病随叫随到。”

开展劳军活动。各阶层各群众团体、公司商店踊跃捐献,购买劳军慰问物品。各村普遍召开军民联欢会、座谈会,走访慰劳部队。各村妇女都顾不得办年,不分昼夜给军队做军鞋、缸子套、手巾等慰劳品,并绣上“抗战光荣”“主力光荣”“抗战到底”“战斗英雄”等字样。有烈士墓的村,干部群众都于除夕和初一做上菜,带着香纸去祭扫,形式很隆重。各村群众团体、抗属纷纷写慰问信慰问军队。如贾刘村抗属刘大爷给他儿子的信上写着:“今年家里过年很好,村中送给的啥慰问品都有,耕种地村里帮忙,你祖父母都很壮实,你也不用挂拉,你在外安心过年,好好学习,积极打鬼子,不要挂家。”像这样的信很多,对安定军心起了很大作用。

开展优属活动。掀起“一碗粮运动”,为抗属募集粮食,由区公所统一分发;拜访慰问抗属。有的地区县长、区长亲自出马拜访抗属,以提高抗属地位。在拜访中,有的抗属说:“这回真光荣呀,县长(区长)也亲自来咱家”;送光荣牌、优抗粮。一般都是以联防区为单位,组织村干部、民兵、小学生、识字班、高跷队,敲锣打鼓热烈欢送,挨家慰问。此外,各级党政军给抗属发新年贺信、慰问贴,年关送礼等,充分营造参军光荣、抗属光荣的氛围。

抗属大娘分得粮食的喜悦心情

热烈开展文娱活动,营造好男儿要当兵的氛围

将拥参军及优抗、打破正统思想及反封建的思想教育与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群众都愿意参加。根据地干部群众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各村普遍办起了高跷队,秧歌队,玩花船、龙灯,气氛热烈,盛况空前。

人们听戏看戏成为日常。期间创作的话剧有“敌占区生活”“逛延安”“青抗先队员的气节”“双寻夫”“劝郎归正”“利城分粮”“靠谁反攻”“劝弟参军”“新四恨”“穷人翻身”“回到根据地”等上百部。1944年,山东实验话剧团演出的话剧《过关》备受欢迎。话剧根据莒南县路镇区刘家碥山刘纪湘参军的故事改编,主要内容是村干部刘纪湘在参军运动中,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克服了种种困难,闯过了参军这一关,参加了主力,带动了群众,推动了周围村庄的参军运动。

一大批小调歌子得到传唱,如“反扯腿”“妇女解放”“妈妈你老糊涂”“送郎参军歌”“新式结婚”“干主力光荣”“六大光荣”“青年快打算”“慰劳抗属”“劳军歌”“欢迎主力回家等”。《送郎参军歌》写道:“我的丈夫志气强,参加八路在前方,我在家中忙生产,抗日家庭真荣光;丈夫你前线杀东洋,家里的事情我担当,积极纺线和织布,多做鞋袜为前方;民主政府真是强,村长街坊都帮忙,帮我春耕和收割,对俺关心如爹娘。”

进行参军动员, 形成大参军热潮

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好男儿要参加八路军”的口号,取代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陈腐观念。春节过后,各地根据实际,提出参军口号,召开参军动员会进行参军动员。如1945年初,鲁南赵镈县提出“保卫家乡!保卫双减成果!准备大反攻”的口号。渤海博兴县提出“有志青年上战场,打败日寇保家乡”“好父母要儿拿起枪,好妻子送郎上战场”等口号,大张旗鼓进行参军动员。大批翻身农民争先恐后报名参军,形成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光荣无比的群众性参军高潮。临行时新兵披红戴花,骑马坐轿,村干部和群众敲锣打鼓,热烈欢送,盛况空前。

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饶县委组织部长、秘书和县政府民政科长、武委会主任等28名县、区级干部带头参军后,该县在3天内报名参军者达3100余人。莒南县10个区武委会主任9个报名参军。该县一村干部已41岁,年龄偏大,但他坚决要求参军,对大家说:“好青年跟我参军去,我不能当战士,当伙夫也行!”在其影响下,村团长、公安员及其他3名青年都参了军。

妇女同志发挥重要作用。拥军模范郭玉梅代表博兴广大妇女在拥军会上承诺,保证动员自己的未婚夫去参军,再动员20名姑娘送未婚夫去参军,动员500名大嫂送丈夫参军,动员200名老大娘送儿子上战场。莒南县洙边村18岁女青年梁怀玉,长相俊俏,能歌善舞,在当地是出了名的“金凤凰”, 在县参军动员大会上喊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在梁怀玉的号召下,很多进步女青年也加入到她的队伍里来,要嫁给那些积极主动参军的人。农历正月十五的张家连子坡村东沟崖上的大参军誓师大会上,梁怀玉公开宣布送郎参军。“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当时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屡见不鲜。

民兵成为参军的主力。很多地方成班、成排甚至成连地集体参军。沾化县民丰村80名民兵集体参军,被命名为民丰子弟兵连。广饶县商家、周家两个村的民兵集体参军后,成为闻名的“商家连”“周家连”。著名的“沂南”“沂北”“沂中”新兵团,都是由民兵成建制地参军组建起来的。

在1944年春节前后的动员参军运动中,滨海莒南县就有1488人报名参军,参军人数是原参军计划的425%。仅1945年春,山东抗日根据地就有4万余青年参军。

1945年春节后,山东莒南县民兵参军誓师大会

春节前后掀起大参军热潮,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一道亮丽的风景。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又掀起四次大参军热潮,近60万青年参军。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近百万青年参军,补充了华东、中原、东北、西北四大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华北和东北四大军区。解放军的作战序列中,百万山东兵北上、南下、西征,浴血奋战,征程遍及全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参军动员光荣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光荣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英将领批年轻人不愿参军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光荣少年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