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外因素”的涨价也要调控

2021-02-22崔传刚

环球人物 2021年3期
关键词:供需涨价供应

崔传刚

春节临近,日常必需品的价格不断上涨。虽然笔者主要从网上买菜,也发现相比前几个月,特价菜和秒杀菜少了很多,价格也高了一些。

涨价总是有原因的。这一波物价上涨可以说是多重因素推动下的一个短期结果,本质上还是供需问题。

有生活经验的人知道,冬天食品价格上涨是一个周期性现象。中国北方冬天寒冷,蔬菜种植成本和运输成本会因气候变化而水涨船高,冬天菜少价高是常见现象。近些年,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进和物流水平的提升,北方人在冬天能吃到的蔬菜种类越来越多,但总体来说成本还是要比其他季节更高一些。

另一个因素是春节。从事食品运输和销售的人员近期都准备回乡过年或者休假,食品供应受到一定影响。与此相对,春节团聚、节庆活动催生了更多的食品需求。所以在春节前后的一段时期,供需的短期失衡自然会导致物价的周期性上行。我国的CPI统计显示,每年春節期间的物价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环比增长。

当然,今年的物价上涨也有几个“意外因素”。首先是天气相比往年更寒冷,进一步增加了生产及物流成本。其次是零星散发、突发的疫情,扰乱了很多地区的食品供应,比如北京的蔬菜供应就因为河北的疫情而受到较大影响。第三是之前价格的关联影响,比如鸡蛋价格近期出现明显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去年鸡蛋价格太低导致很多养殖户亏损,于是养殖规模有所收缩,结果今年的鸡蛋产量就减少了。在市场需求不变、市场供给减少的情况下,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所以总体来说,这轮物价上涨本质上还是经济学的供需原理在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尽量选择涨价幅度低的商品或者替代品,商家也会根据市场反馈,迅速增加相关产品的供给,相信不用很长时间,价格就会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

不过,由于食品关乎民众基本生存,也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现实中的市场并不是经济学教科书上假设的“完全竞争、信息完全透明”的理想状态,相反,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市场的自我调节在短期内有时是无效的,有时调节得过于缓慢。如果单靠市场自我调节,食品价格回到均衡状态的时间可能要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那老百姓可受不了。

因此,社会基本需求问题不能单靠市场调节,还要依靠政府的调控。目前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迅速参与进来,一方面组织人力扩大供应,另一方面要对市场秩序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干预。这需要掌握好“度”,干预过头反而会成为物价上涨的助推者。去年的猪肉价格大涨就是一个教训,本来价格上涨是因为猪瘟导致的供应减少,但在政府干预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盲目限制农户养猪甚至强制要求农户杀猪等做法也加剧了供应紧张问题。这是政府在价格调控过程中应该吸取的重要教训。

猜你喜欢

供需涨价供应
餐饮企业涨价有没有资格“任性”
2020年4月28日28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20年3月 27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18年1月29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2017年12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需情况
供应绩效概念模型研究
猪肉涨价,与CPI无关?
N种涨价叫垄断
鸡蛋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