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班邮路”的忠诚信使
——热爱之九

2021-02-22张丽琴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邮路木里平均速度

○张丽琴

“马班邮路”这个词语许多人都很陌生,它的产生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在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除了山还是山,很难找到一块平地。因为地理和经济等条件限制,邮件成为群众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为邮件只能用马驮,所以称为“马班邮路”。邮路绝大部分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山上。王顺友是当时十八名马班邮递员中的一员,一个月里,他要往返584 千米,一年有330 天走在邮路上。

1984年,年仅19 岁的王顺友从走了30年“马班邮路”的父亲手中接过缰绳,从此开始了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艰苦而平凡的乡邮工作。

刚开始穿上绿色制服走在邮路上的王顺友很是高兴,他觉得这份工作很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有点儿想打退堂鼓了,因为在大山里真的孤独又寂寞。但看到邮路上的父老乡亲收到信时的那一张张笑脸,想到“在外地的亲人写信回来,如果没有人把这些信送去,乡亲们可能好几天都走不到县里,自然也就收不到这些来信”的现实,王顺友觉得,自己哪怕再苦再累也值得了。就这样,他坚持了二十年,期间从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二十年的乡邮工作,其中的危险和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一回在雅砻江边,王顺友在顺着溜索滑向江对岸的时候,身上的绳子突然断裂,从两米多高的空中狠狠摔下。万幸的是人落在了沙滩上,但是邮包却掉到了江里。看到邮包顺着江水漂去,不识水性的他纵身跃进齐腰深的江中,拼命打捞邮包。当把邮包拖上岸时,他累得瘫倒在沙滩上久久无法动弹。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块冰。由于常年野外风餐露宿,喝酒驱寒,王顺友的身体一堆毛病,胃病常年伴随着他,他的心脏、关节也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

按照规定,乡邮员只需把邮件送到乡政府即可。但王顺友却总是坚持把邮件直接送到每个收件人的手中。“乡里的干部忙,没时间送信,等到乡亲们知道自己有信了,再大老远跑到乡上拿就太耽误时间了。”为了让乡亲们早点收到信件,即使多爬几座山,王顺友也总是心甘情愿。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在马铃孤寂的叮当声中,王顺友以超乎常人的坚韧,怀着对工作和父老乡亲的热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漫长的“马班邮路”上,孤独跋涉了二十年,行程26 万多千米,相当于走完了21 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把党的声音、外界的信息、亲友的音讯传送给了大山里的千家万户,赢得了各族群众的欢迎和赞誉。

而今天的木里,当年“叱咤邮路风云”的15 条“马班邮路”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汽车邮路以及摩托车邮路。

我们尝试着解决一道汽车邮路的数学问题吧:邮递员开车到县城运邮件,去时空车,平均每小时行60 千米,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40 千米,邮递员开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很多同学会这样解答:(60+40)÷2=50(千米/时),这是错误的。因为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总时间,而总路程不知道,所以可以设从出发地到县城的路长120 千米,则:

去时所用时间:120÷60=2(小时)

回来所用时间:120÷40=3(小时)

往返的平均速度:120×2÷(2+3)=48(千米/时)

汽车邮路可比“马班邮路”快多了,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马班邮递员也成为了历史,但王顺友的爱民敬业的忠诚信使形象永远铭记于人民心中!

猜你喜欢

邮路木里平均速度
以沙为墨指尖画梦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防火保安全我们在行动木里县第一国有林场
“跑”在一条“扶贫邮路”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木里藏族老乡玩起了网络直播带货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繁花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