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素描因素对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2021-02-21和锦慧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笔表现形式人物画

和锦慧

中国人物画从古代绘画萌芽发展至今,不断变化和趋于成熟。其中,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分支。随着社会文化交流的不断增进,中西方绘画风格不断相融以至不断向前发展。西方绘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作为绘画造型基础的素描。素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绘画形式,它作为当代西方美术的基础性独立画种,以特有的绘画风格表现出西方绘画中的光影效果。随着素描形式流入东方艺术,艺术家极富创作热情和勇气地将素描因素应用于中国工笔人物画中,促进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进步和发展,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效果。

一、素描因素对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西方素描绘画表现形式与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绘画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素描绘画表现形式是一种科学的绘画方式,在绘画过程中利用構图、解剖、透视等专业绘画技巧,讲究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现内容的完整性;而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表现形式恰恰相反,中国画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思想,讲究意境,具有一定的绘画性。工笔人物画充分利用线条的艺术性体现人物与空间的关系,通过独有的意象观来选择视觉场景中的精妙部分,凭借对物象的主观处理进行再加工,达到传神的效果。

但是,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绘画形式逐渐程式化,人物表现形式也较为相似。此时,中国部分画家将西方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逐渐产生了新的绘画表现形式,推动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进程。西方画家在表现人物时,会运用素描绘画形式,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参考了这一方式,用中国画传统线性形式表现物象,利用西方素描中的光影和透视关系渲染氛围,创作出更富有现代艺术感的绘画作品。素描形式与中国绘画艺术实现良好融合后,素描逐渐作为课程内容加入基础绘画学习中,并以独立画种存在于高校教学体系。中国画家通过长期对素描绘画特点进行探究,使素描因素与中国工笔人物画实现了更好地融合,尤其是构图、解剖和透视技巧的融入,丰富了工笔人物画表达方式,使绘画作品更加鲜明,也扩大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空间。

素描因素给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带来的影响还体现在画面表现上。传统中国工笔人物画惯于用平面角度体现绘画效果,在物象的形和空间感上体现出画作的生动性和形象美。画家以物象的空间主观转化为线,使事物的表现更具生动性,从画面中能感受到线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跃动感,充分强调物与面之间的关系,达到非同凡响的表达效果。这种表现形式对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素描绘画形式所表现出的光影效果也体现了巨大的借鉴价值。为表现出强烈的光影效果,西方画家在绘画时十分重视明暗关系的表现,这也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锦上添花。素描与中国绘画艺术的融合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现如今,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绘画中,利用明暗关系进行绘画的画家越来越多,画家将其与高染绘画方式相结合,应用在转折处,体现出物体的立体效果。

二、素描因素在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一)构图技巧的应用

素描所使用的构图技巧,对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画家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能够凸显作品的形式之美。绘画创作构图是指根据画面需要在画纸上进行布局的过程,需要画家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在构图过程中需要运用比例、微调、对称、次序等法则确定绘画的布局结构,既要保证作品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也要保证整幅画作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和规则性。依据素描构图法则,能够得到特点各异的构图形式,若想使整幅图画保持平稳结构,可以选择三角形构图或平行构图方式;若想使整幅图画保持一定的活泼性,可以选择斜线构图和弧线构图方试。素描技法是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衍生西方绘画风格,能够将绘画对象描绘得十分详细和深入;重视绘画构图设计,能够增加整幅作品的美感,画作中的合理构图和中西绘画相结合的色彩绘画风格能够带给观赏者一定的视觉冲击。在构图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人物的动作、状态和姿势,还要考虑人物和空间、人物和背景的内在关系。精心设计的构图能够使描绘对象与空间背景实现紧密融合,将绘画中的意境完全传递给观赏者,同时还能留给观赏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发他们对画作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王玮的《云淡风轻》系列充分体现了构图的重要性,画作利用对称式的构图方式,将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附于作品内容中,使整个画作内容鲜明且具有规律性的美感,画中的人物形象十分凸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解剖技巧的应用

画家为了使画作达到想要表达的效果,可以利用素描绘画方式中的解剖技巧。画作解剖,是指从关注整体结构转变为关注局部内容,将画作中的内部主题思想与外部表现形式分隔开来,通过把握工笔人物画的内在本质,实现画作的内容延展和主观引导,达到画作内容的精准定位。为实现画作整体的协调与统一,需要其中的每个细小部分都相互配合,通过每个细小部分的组合构成整幅画作的美感。常见的绘画背景往往自然形成,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画家直接进行临摹绘画,那么最终的成品也是杂乱无章的。因此,在绘画前,画家必须对绘画背景进行解剖,将大背景划分为个体,寻找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景物重置。重置幅度要按具体情况确定,要使绘画成品内容井然有序,能够让观赏者感受到物与物之间的搭配性和整齐感。解剖技巧最初来源于西方绘画形式。素描作为西方绘画的基础与中国画的融合实现了价值的充分发挥。素描因素与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友好关系。在中西历史演变文化融合后,解剖技巧已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主要技巧和基础性内容。每一位学习绘画艺术的青年,都应该重视解剖技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基础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例如,《独角戏系列之四》充分体现了解剖技巧的使用对画作的成就作用。画家在绘画过程中采用积墨挤压的形式,使线条构成的人物变得生动丰满起来,肌肉和骨骼连成一体,画面变得整齐又柔和,通过色中含墨的渲染方式,使人物五官变得立体生动,展现了不同寻常的画面冲击感。

(三)透视技巧的应用

透视技巧不仅在素描中有所应用,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也早有体现。利用中国传统绘画方式体现透视技巧时,主要以散点形式,通过调整透视的程度体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效果。散点透视的应用 能够使画面实现动静交融、虚实结合的效果,画作中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对比关系使得结构感鲜明,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并且极富艺术性。透视技巧在西方素描中的应用与在中国传统绘画方式中的应用并不相同。在西方画作中,透视技巧以焦点的形式体现,强调画作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该方式实现绘画的写实性表达,利用焦点展示创作空间的内在规律,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充分体现了焦点透视人物绘画中的使用优势。随着西方素描绘画方式进入中国绘画领域,不同透视技巧实现有效融合,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生命力。现代绘画大师在进行创作时,既运用散点透视,也运用焦点透视,此外还有人物透视等透视方式。透视技巧的搭配应用使画作中的人物和背景真正融为一体,既能精准地表现出人物的外貌、身姿和情态,也能够使画作的空间感更加强烈,人景的搭配更加柔和。例如,《桑露》充分体现了使用多种透视技巧的独特优势,结合前虚后实的绘画效果,精准地表现了女孩们在树下的音容笑貌,观赏者通过画作就能感受到女孩们愉悦的心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描绘画形式的引入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强作品结构性、扩大工笔人物画发展空间、增强绘画表现效果等方面。素描中的构图、解剖、透视等技巧在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彰显了中国绘画艺术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中国工笔人物画未来的发展道路仍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青年绘画艺术家要勇于承担艺术传承和弘扬的责任和使命,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带领中国绘画艺术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李春海.刍议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中),2016(7):69-70.

[2]许婷婷,李胜楠.多元化趋势下的中国工笔人物画[J].现代装饰(理论),2012(10):100.

[3]马丽.谈素描因素对现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J].国画家,2011(3):73-74.

[4]吴冰.继承与突破:看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J].美术向导,2011(1):92-93.

[5]潘思鸣.现代语境中的素描与当代工笔人物画[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6-69.

[6]王辉.线性素描与当代工笔人物画教学[J].美术大观,2007(4):40.

猜你喜欢

工笔表现形式人物画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