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县设施菜园土壤盐渍化改良措施研究

2021-02-21葛承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改良措施和县

葛承文

摘 要:通过在和县设施菜园开展土壤盐渍化改良措施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设施菜园土壤采取增施腐熟作物秸秆有机肥和灌水沤田的改良措施,能降低菜地土壤電导率,减少土壤耕层盐分含量,且对土壤pH值无太大影响,同时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达到改良土壤盐渍化的目的。

关键词:设施菜园;土壤盐渍化;改良措施;和县

中图分类号 S155.4+6;S1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2-0120-02

和县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安徽省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大县,蔬菜规模化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和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9万hm2,其中设施高效栽培面积逾1.3万hm2,品种涵盖茄果类、瓜类、豆类等八大类近百种,年产各类优质蔬菜超110万t,总产值达2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种植业总产值的70%,全县蔬菜从业人员人均种菜纯收入达2.88万元。和县还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但由于长期的蔬菜种植,使土壤理化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土传病虫害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制约了和县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设施菜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是由于蔬菜设施栽培连作,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盐分大量累积,导致土壤板结和酸化。改良和防治土壤盐渍化应在增施优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的基础上,配合灌水洗盐、水旱轮作和客土等措施,降低土壤耕作层盐分含量,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盐渍化的目的。和县改良土壤盐渍化等连作障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灌水沤田洗盐等,以去除耕层过多盐分。因此,笔者对和县城南蔬菜大棚土壤灌水沤田洗盐后耕地盐分、pH值和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和县设施蔬菜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点设在和县历阳镇城南地区,土壤类型为发育于长江冲积物上的灰潮土和种植多年的水稻土,主要种植茄果类蔬菜,肥料主要是禽畜粪、农作物秸秆堆制的有机肥和复合肥,有机肥施用量22.5t/hm2、复合肥450~600t/hm2及适量冲施肥。

1.2 调查方法 在城南地区采集不同灌水洗盐年数的蔬菜大棚土壤样品45个,采样深度分别为0~20、20~40、40~60cm共3个层次。样品风干磨细过筛后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pH、电导率(EC)及总盐含量,结合1994年和2008年对城南土壤有机质和pH值化验结果,分析其变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导率 通过对45个大棚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和盐分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盐分含量与电导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y=1.1806x+0.6057,因此可用电导率来代表土壤盐分的累计情况。不同灌水沤田年数大棚土壤中的电导率存在显著相关性(表1)。

由表1可知,土壤电导率(或盐分的累积)随灌溉排水年数的增加而降低,灌水沤田后的土壤电导率比灌水沤田前有所下降,说明灌水沤田能降低土壤电导率,减少盐分含量;电导率随土壤深度的减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在灌溉年数长、盐渍化程度大的土壤中更明显,说明大棚土壤盐分有表聚现象,这符合普遍的盐分随水运动定律。

2.2 pH 通过对45个土壤样品的pH与其电导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pH值与电导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566,n=45);不同灌溉排水年数下,土壤0~20cm的pH无太大变化,说明灌水沤田与土壤酸化没有必然联系,长期灌水沤田土壤pH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3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团粒状况、持水性、供肥保肥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元素的主要来源,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20世纪90年代和县城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但由于长期灌水沤田,大量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一定提升。1994年城南土壤普查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g/kg,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后城南地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1.3g/kg,提高了6.3g/kg,这与菜园土壤长期增施有机肥有一定的关系。

2.4 有机肥种类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增施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耕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土壤保肥、供肥和持水能力。和县城南蔬菜种植区施用的有机肥主要是鸡鸭粪,均匀撒入田块,翻入土中,利用6—7月蔬菜种植休闲期灌水沤田,高温杀毒,去除盐分,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能去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但长期施用鸡鸭粪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而用腐熟秸秆代替鸡鸭粪,可以降低盐基浓度,改善次生盐渍化。在城南蔬菜种植区选择3组相邻大棚开展了施鸡鸭粪和腐熟秸秆对比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随着施用鸡鸭粪年数的增加,土壤盐基浓度增幅很大,由此可见长期施鸡鸭粪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而随着使用腐熟秸秆年数的增加,土壤盐基浓度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这说明长期施用腐熟秸秆能改善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菜园土壤。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调查分析表明,和县地区利用6—7月蔬菜种植休闲季节增施有机肥、灌水沤田洗盐,以去除耕层多余盐分,且对土壤pH没有太大影响,符合和县当地实际,具有一定的效果。灌水沤田能降低土壤电导率,减少盐分含量;电导率随土壤剖面层次的上升而迅速增加,这在灌溉年数长、盐渍化程度大的土壤中更明显,说明大棚土壤盐分存在表聚现象,这符合普遍的盐分随水运动定律。长期施鸡鸭粪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而随着使用腐熟秸秆年数的增加,土壤盐基浓度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这说明长期施用腐熟秸秆能改善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菜园土壤。

3.2 讨论 设施菜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是由于蔬菜设施栽培连作,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盐分大量累积,导致土壤板结和酸化。改良和防治土壤盐渍化应在增施优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的基础上,配合灌水洗盐、水旱轮作和客土等措施,降低土壤耕作层盐分含量,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盐渍化的目的。

3.2.1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既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又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土壤盐分浓度,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有机肥应选用腐熟的农作物秸秆来代替畜禽粪便为原料。

3.2.2 合理施肥 一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不同蔬菜品种需肥特点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二是采取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调查显示,通过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化肥用量25%~30%。

3.2.3 灌水洗盐 和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每年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雨水充沛,这个时期也是和县设施大棚的休种季节。这个时期应揭开大棚膜深翻耕地,在大棚四周及中间开挖沟,让雨水自然淋洗土壤盐分;对于不能揭膜的大棚,休种期间应深翻土壤,并加入农作物秸秆或青草,灌水沤田。农作物秸秆或青草在发酵腐熟时,既能产生高温杀菌灭虫,又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并能把土壤耕层的盐分压至土壤深层,从而达到降低耕层土壤盐分含量的目的。

3.2.4 合理轮作 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较严重的设施菜地,应采取菜—稻轮作,通过水旱轮作方式改良土壤盐渍化程度。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改良措施和县
迟到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关于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路靠人闯 事在人为
和县馆藏铜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