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2-14回世洋

西部中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角型视神经青光眼

孙 榕,回世洋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00

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压过高引发的视神经萎缩性眼科疾病,根据发病机理可分为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1-2]。现代医学常采用降低眼压[3]、手术治疗、视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中医学将青光眼归于“青盲”“视瞻昏渺”的范畴[4],认为其病因多为肝气瘀滞,经络郁阻[5],精血无法上濡于目。本研究基于中医辨证思想,采用疏肝通络的治疗原则,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闭角型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肝郁气滞型闭角型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7~80岁,平均(64.15±11.44)岁;病程0.5~6年,平均(3.68±1.04)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8~80岁,平均(63.24±10.22)岁;病程0.5~5年,平均(3.71±1.02)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辨证为肝郁气滞型[6-7]者;2)首次发病,且在半年内未接受过类似治疗者;3)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且无晕针表现者;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排除:1)患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或免疫、血液系统疾病者;2)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3)患慢性结膜炎、角膜炎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眼科疾病者;4)合并颅内肿瘤病变者;5)半年内接受过眼科手术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010,规格:30 mg/片),每次30 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灸治疗。选取百会、睛明、球后、跗阳、合谷、肝经、太冲、攒竹、丘墟、蠡沟穴,患者取仰卧位,皮肤消毒后,用0.25 mm×40 mm针灸针针刺穴位,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天治疗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5.1 证候积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主症)积分[8]变化情况,包括视物模糊、急躁易怒、头晕目胀、胸胁胀闷、口干口苦等;正常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得分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1.5.2 视野检查采用Octopus900视野检查仪对患者进行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bility,MS)、平均视野缺损(mean deviation,MD)监测。

1.5.3 眼血流动力学检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眼部血流动力学检测[9],探取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计算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

RI=PSV-EDV/PSV

1.5.4 临床疗效[8,10-11]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以上,PSV、EDV提高20%以上。有效:证候积分减少40%以上,PSV、EDV提高10%以上。无效:证候积分减少40%以下,PSV、EDV提高10%以下。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t、P为两组治疗后比较统计值

组别观察组例数50对照组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口干口苦4.35±1.14 0.87±0.21 4.22±1.11 2.79±0.85 15.51 0.00 t P视物模糊4.23±1.15 0.92±0.24 4.20±1.14 3.15±0.92 16.58 0.00急躁易怒4.31±1.16 0.78±0.24 4.22±1.15 3.03±0.91 16.91 0.00头晕目胀4.29±1.17 0.91±0.23 4.25±1.16 2.86±0.83 16.01 0.00胸胁胀闷4.35±1.27 0.75±0.24 4.26±1.16 2.77±0.75 18.14 0.00

2.2 视野及眼动脉检查治疗后,两组MS、MD、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有所前增加,RI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S、MD、PSV、EDV、RI值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S、MD、PSV、EDV、RI值比较()

注:t、P为两组治疗后比较统计值

组别观察组例数50对照组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RI[V/(cm·s)]0.75±0.22 0.63±0.13 0.74±0.21 0.70±0.19 2.15 0.03 t P MS(dB)16.02±3.41 22.46±4.78 16.13±3.35 18.35±4.09 4.62 0.00 MD(dB)-15.92±3.52-12.02±2.23-15.88±3.35-13.35±2.48 2.82 0.00 PSV[V/(cm·s)]26.05±6.11 32.89±8.79 26.24±6.09 29.33±7.23 2.21 0.03 EDV[V/(cm·s)]7.03±2.21 9.85±2.51 7.01±2.23 8.36±2.44 3.01 0.00

2.3 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0%(46/5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00%(33/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的发生,主要与视神经缺血相关[12],视盘的主要血液供给来自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13],而这两条动脉的血流主要是由眼动脉提供,因此对眼动脉的PSV、EDV及RI进行监测可直接反映出眼动脉血流情况。当眼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血运受阻后会导致眼部神经血管功能紊乱[14]、K+外泄、Ca2+超载、过氧化物产生,并生成对神经元具有毒性的物质[15],造成视网膜萎缩、损伤。因此青光眼神经萎缩的发病实质即为眼部血管缺血性病变。

尼莫地平是一种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16],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可通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细胞、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17],并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防止视网膜损伤。因此,在视网膜损伤后短期内服用尼莫地平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18]。

中医学认为闭角型青光眼继发神经萎缩与“青盲”“视瞻昏渺”相似,肝为刚脏,开窍于目,具有条达疏泻之功[19],一方面肝气上通于目,是目睛运转视物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肝藏血,若肝气不足则肝血失充,失于对目睛的濡养。因此,肝气瘀滞,经络郁阻是青盲发病的重要机制。中医学治疗该病的常采用针灸,诚如《黄帝内经》云:“凡刺之道,气调而上,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本研究选取眼周穴及肝经腧穴,其中百会位于巅顶之上,主神明,具有醒脑开窍升阳之功效[20]。睛明与球后穴相配可通调眼周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视力。太阳为气血之原穴,善于调达全身气血,具有升清阳、开五窍之功用。跗阳为肝经之荥穴,具有清泄肝火,醒神明目的治疗效果[21]。合谷穴位既为治疗面口疾病之要穴,又为足厥阴经原穴,具有疏肝气、调肝血、平肝风的效果[22]。肝俞穴是背部腧穴,能够治疗一切因肝致病之疾。足厥阴之脉循于目,因此目之疾病首责于肝,肝胆为表里之经,所循穴位为原络之穴,遵循《黄帝内经》中记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原则,可分别取两经之穴相配,发挥调和阴阳,条畅气机,疏通气血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分别选取肝经原穴太冲联合胆经络穴攒竹,以及胆经原穴丘墟联合肝经络穴蠡沟[23],原络联合具有平衡脏腑阴阳、疏肝利胆、活血通络、协调五脏的治疗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24]显示,针刺合谷、太阳、百会、跗阳等穴可有效改善脑组织及眼动脉血流速率,提高血氧饱和度。太冲、攒竹、蠡沟等穴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兴奋能力、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视野、修复视神经的治疗功效。本研究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视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兴奋能力、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视野、修复视神经,改善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有效率。

猜你喜欢

角型视神经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与肿瘤相关的视神经病变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