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水的除夕

2021-02-09祁智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纸毛笔浴室

祁智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长篇儿童小说,作者的镜头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小水和小伙伴们如往年一样,怀揣着各自朴实的愿望,遥望新年的到来。小说中既写了分离与期盼,也写了团聚的喜悦,而更多的则是记录这群孩子的成长;虽然缺少父母的关爱,虽然贫穷,故事中的孩子们仍然善良纯真、积极向上。由于不同的生长环境,每个孩子的童年可能都是不同的,本书对中国儿童的成长现状做了深度的思考,对当下优越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尤其具有启迪意义。

西来镇上陌生人开始多了起来。

有些人在外地工作,多年没回来,现在回来探亲。他们从西来车站下车,喜欢先站住,看看天,看看四周,然后去要去的地方。一个陌生人来到街上。他四十多岁,干干净净,穿普通棉大衣,拎一个军用行李包。他遇到了熊老师。

熊老师正在家门口写对联。

一张八仙桌,桌上铺着灰色的毡布,上面有很多墨汁的斑点。桌子旁边有一个晒匾,晒匾里面放着裁好的红纸和写好的对联。

来请熊老师写对联,有的自带裁好的红纸,有的用熊老师裁好的红纸。无论哪种方式,都不给钱,有的给一包烟,有的给一块云片糕,有的给一包糖果,有的给一挂腊肉,还有的给一沓写对联的红纸,也有的说一声谢谢。

我们最希望请熊老师写对联的人,给云片糕和糖果。我们跑过去,帮熊老师拿纸、研墨,还要帮他捶腿。熊老师笑着说:“不要拍马屁了,快拿去吃吧。”

腊八开始,熊老师在家写对联。这些都是老熟人的,不用约,到时候就来拿。

廿四夜过了,熊老师在家门口的街上,放一张桌子和一个晒匾,从早写到晚。有时候,街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人,会帮熊老师写几副,让他喝口水、抽根烟。

王兵也帮熊老师写过对联。去年,肖路军的爸爸要写对联,上联是“星星之火”,下联是“可以燎原”。他的意思是想说,他家的芦花鞋卖到各地,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将来连成一片,就会是大生意。王兵写好了对联,肖路军家贴了又揭下了。

“你不怕火灾啊?”有人指着对联说。“你家是最要当心火的,这家伙烧起来,还得了?”

“熊老师,你还认得我啊?”陌生人向熊老师敬军礼,说一口标准的西来话。

熊老师偏着头,想了想,问:“嗯—啊,你可是鞠茂鲲?”

“是啊是啊。”鞠茂鲲拉着熊老师的手。

“啊呀,啊呀,你这一出去就是—”熊老师想赶紧搁下毛笔。

“十三年。我十三年没回来。”鞠茂鲲接过毛笔,在砚台上放好,“我上次回来,还是在团里当参谋。”

“中秋节就听你妈妈说你要回来,天天盼哦。”熊老师擦擦眼泪,说,“听你妈妈说,这次能在家过年啊?”

鞠茂鲲说:“呵呵,是的,年初二一早走。”

“这次打算把老人接过去?”熊老师问。

鞠茂鲲说:“是的,接到北京。到北京看看啊。”

“你妈妈好福气啊。”熊老师拿起毛笔给鞠茂鲲,“来,你给我家写一副对联。你当初毛笔字就写得好!”

“好,我听老师的。”鞠茂鲲说。他摊开对联纸,提笔,蘸墨,在砚台上掭掭毛笔。他想了想,写的是正楷: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围观的人鼓掌。

“好啊!”熊老师说,“字写得好,有筋骨,还有书卷气!内容也好,这是根本!”

鞠茂鲲说:“那我回去了,下午我再来看熊老师。”

熊老师目送鞠茂鲲走远了,对身边的人说:“鞠茂鲲,十三年没有回来。忠孝不能两全啊。他在北京军区当官,负责北京和好几个省的野战军。”

“熊老师,你背一段古文吧。”谢进说。

熊老师拿着毛笔,呵呵一笑,脸微微抬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熊老师掉了一颗牙,说话漏气,中气也不足了,声音还有一点嘶哑,朗诵的效果却很好。

“好!”大家叫着好。

跑采购或者搞建筑的一些人回来了。他们常年在外,难得回来,回来也是凳子没坐热就走了。他们年底回来过年。他们说话的时候,总要夹带普通话里的发音,好像在提醒人家,他们是从外地回来的。

“这龟天儿冷啊,四梅得救唠。”

“什么?”大家听不懂。

这鬼天冷得,是没得救了。

“噢—这样说就懂了。”

“梅得办法,一哈子改不了口。”

西来鎮几个大学生回来了。他们中间有的年纪不小,年纪最大的人的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他们回来之后很少出门,在家看书、写文章。有的大学生年纪很轻,方老师说他们是应届毕业考上大学的。他们回来后很少待在家里,亲戚朋友家串门,早出晚归,混吃混喝。

桐村的赵昌桂也回来了。他家兄弟多,家里穷,他十八岁出去做民工。他到江都建水利枢纽,到金湖治理淮河,到泰州挖引江河。十几年来,他正月结束出去,腊月中间回来。每年回来,他总带回一张“先进工作者”的证书。他没有结婚,回来就在哥哥家打地铺,哥哥家的墙上,贴满他的“先进工作者”。

“昌桂,回来了?”有人看到赵昌桂,问。

赵昌桂不说话,好像记不起和他说话的人是哪个。人家和他说话,他只是愣愣地站着,不接人家的话头。他好像比孙定远的爸爸妈妈还要糟糕,连“欧巴”都不会说。喊他的人,摇摇头走了。他低下头,继续走路。他走路是一顿一顿的,好像永远在爬坡或者下坡。

西来镇上脸红扑扑、头上冒热气的人多起来了。

西来浴室在车站饭店南边,车站饭店的南墙是它的北墙。一进腊月,西来浴室就正式开放了。开放时间,先是中午12点到下午8点,再改成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过几天会改成上午8点到晚上12点。到腊月廿七、廿八、廿九三天,浴室一天二十四小时营业。

“我们洗把澡啊。”

“清水还是老汤?”

“老汤。清水洗尘,老汤养人。”

“好。”

每天浴室开放,刚开始水是清的;到了下午,水就腻腻的。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洗腻腻的水,说这种水养人。

过年的荤菜,家里开始准备了,我们的好日子也开始了。

妈妈把几条鲢鱼去鳞、剖肚、洗干净,用一点盐抹一下,挂在屋檐下的铁钉上。爸爸要带回来一条大青鱼,青鱼剁块红烧,肉结实鲜嫩,但家里有客人来,上桌的鱼要有头有尾,所以鲢鱼不可少。

木盆里,一副肚肺的肺叶被清水灌大,过一会儿放出的是血水。

血水放完了,再灌清水。铁锅里,一个肚子被面粉抹了几遍了,用水泡着。爸爸喜欢吃肚肺、肚子炖白菜。

炖在锅里的烩猪头,飘出奇异的香味。

“没有酱油了。”母亲在厨房说,“小水,快打酱油去,等着用。”

我和几个同学在推铁环。我们排成队,推直线,绕弯子,像飞机编队;或者各自乱推,像一哄而散的麻雀。我听到妈妈的叫声,把铁环套在脖子上,回到厨房,张开嘴,伸出舌头。

“没熟透呢。”妈妈把我的嘴合上,“酱油打回来再吃。”

我还是张开嘴,手指着伸出的舌头。

妈妈笑着说:“小水你这个馋猫!”她揭开炖猪头肉的钢精锅,偏过头让开上升的热气,戳戳,找出一块,吹吹,放到我舌头上。

猪头肉一半肥,一半瘦。肥的,一抿嘴就化了;瘦的,有一点嚼头。

我再把手伸给妈妈。

“打一毛钱酱油,快去快回啊。”妈妈给我一毛钱和一个酱油瓶。

(选自《小水的除夕》,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猜你喜欢

红纸毛笔浴室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刘老汉的烦恼
书法课
古代公共浴室是如何讲卫生的
掉下来的吸盘挂钩
旧毛笔的妙用
红白纸换位魔术
浴室里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