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抹志愿红 温暖身边人姜山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2021-02-08江轩责任编辑毛思洁

宁波通讯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小将山镇志愿

文/江轩 责任编辑/毛思洁

“光合小将”黄欣怡参与“小电长”线上公益活动。

2021年12月12日一早,鄞州区姜山镇党员志愿者陈俊苗戴着口罩,身穿红马甲,手持额温枪,站在姜山社区曙升花苑小区门口执勤。自镇海出现疫情以来,姜山镇每天有500余名志愿者奋战在防疫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姜山镇,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近年来,姜山镇不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目前,共培育志愿服务队伍92支,发布活动1592 场(次),服务近12万人次;在“鄞领志愿银行”App上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8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7.5%,各项平台数据均名列鄞州区前茅。

2020年鄞州区打赢“两战”先进集体、2018—2020 年度慈善义工优秀品牌、2020年宁波市优秀志愿者、2020 年度鄞州好人……面对纷至沓来的一项项集体和个人荣誉,姜山镇的志愿者们依然以饱满的状态、文明的仪表风范,在各类服务活动中传递爱心、引领风尚。

志愿者乘坐公交车去斯巴达勇士赛赛场参与志愿服务。

坚实可靠的“疫情防控墙”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姜山镇志愿者指导中心迅速发动全镇各村社各领域志愿者,协助开展防疫工作。志愿者们在设卡轮值、清楼行动、“跑小二”志愿服务、“甬行码”推广等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疫情防控中,姜山镇累计发动志愿者5万人次,服务时长超过21万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守门员”队列,为村庄和社区筑起一道道坚实可靠的“疫情防控墙”。在疫情情况明显好转以后,志愿者们也毫不松懈,长期协助专业人员做好人员排查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医院的就诊手续有了变化。同时,随着自助挂号机逐步取代人工挂号,不少老年人和外地务工者就诊时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象,姜山“搭把手”志愿者小分队就在医院定点驻守,队员们轮流值班,在分流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同时,帮助有需求的患者进行挂号和缴费。一名志愿者表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每当收到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谢谢”,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青少年志愿者“1+1+N”模式

“我们的手很小,但一样有力,可以帮助更多人。”“光合小将”志愿服务队队员黄欣怡说。

在姜山镇,“光合小将”名气不小。“光合小将”志愿服务队于2019年1月成立,起初成员以姜山社区和鄞州实验小学(南校区)的青少年为主,2020年逐步覆盖到丽水小学、茅山小学、何郁社区、东光村等8个姜山镇村(社)、小学。“光合小将”立足姜山镇村社结合的特点,将着力点放在助力乡村文明建设上,结合姜山镇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融合青少年发展,聚焦时下热点,共筑大美姜山。

姜山社区就是从“光合小将”的志愿服务中直接受益的社区之一。“他们行动力十足,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他们发挥了大作用。”姜山社区相关负责人在提到“光合小将”时赞不绝口。2020年,“光合小将”以姜山社区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每周在社区开展2—3次垃圾分类宣讲敲门行动,凭借青少年的亲和力,上门检查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并在现场进行督导。姜山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大大提高。

“‘光合小将’的能量不仅体现在全域治理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姜山辖区不少老年人独居在家,缺少陪伴和帮助。‘光合小将’通过‘小电长’志愿项目线上关心老人,一根电话线连接起生命的温度,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1000多个小时,帮助困难老年人4300余名。‘光合小将’们年纪都不大,但热情高昂,他们正是鄞州全域治理中的志愿服务新势力。”鄞州区青年社会组织团工委负责人介绍道。姜山实验小学学生黄欣怡就是其中一位“小电长”。她在2020年结对了5名独居老人,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她和这些独居老人的联系并没有断,打电话问候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防疫期间,这支志愿团队特别设计了“老年防疫攻略”,包含多份防疫音频和海报,向老年人传播疫情防控技能。其中,《老年防疫disco》率先在首南街道各社区宣传屏上滚动播放,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很快就在鄞州区推广。

(上图)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给群众测温。

(下图)“公益小火车”小小宣讲员向游客介绍走马塘村。

在“光合小将”的带动下,小将们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目前,“光合小将”在册志愿者达到800余人,储备志愿者超3000人,真正实现“1+1+N”,即从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由一个家庭带动更多人。

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引导。

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亮丽风景线

每天早晚高峰,在姜山镇中心城区,总能看到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交通路口做文明劝导。

“师傅,骑电瓶车要戴头盔,不然很危险!”“好的,好的,我下次会注意!”56岁的周建国是姜山镇交通文明志愿队队长,做交通劝导快两年了。他发现,2021年路口的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以前,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的人挺多,我们好言相劝,他们往往丢过来一句‘多管闲事’,但现在大家都自觉戴头盔,情况好多了!”

两年来,周建国风雨无阻出现在交通路口,早晚高峰站岗各1小时。除了交通劝导,看到拎着重物的老人,他也会上前帮忙;看到马路边有垃圾,他会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很多人不知道,周建国其实还经营着一家小型五金厂。即便厂里生意再忙,他也照样抽出时间,白天到交通路口执勤,晚上再回厂里加班。有些朋友说他傻,放着生意不做天天站马路,但他不以为然。不光自己做得不亦乐乎,还把妻子、女婿、妹妹都叫来。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让家人帮忙“顶岗”。

据了解,为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姜山镇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安排50多名志愿者,到15个主要交通路口助力交通指挥,累计服务时长4500余小时,服务6万人次。

村社的党员、志愿者们也是村社治理的“骨干力量”。陆家堰村将辖区治理责任细化到道路“路长”、街巷“巷长”、公园“园长”、河流“河长”、长廊“廊长”、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场长”,100多位党员、志愿者对全村环境秩序进行“包干”管理,家家户户都以参与村庄建设、提升环境秩序、开展志愿服务为荣。

现在,无论是在早晚高峰期的地铁站,还是重大节假日的马路上,或是在清晨的医院里,总会有“红马甲”的身影,这已成为姜山镇的一道“风景线”。除此之外,姜山镇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下面还有平安志愿者、“五水共治”志愿者等队伍,定期开展平安“三率”宣传、反诈骗、反邪教、“五水共治”等各项志愿活动,将文明风尚带入千家万户。

接下来,姜山镇将以实施新时代文明创建工程为抓手,进一步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深入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打响具有区域影响力、姜山特色的文明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姜山镇志愿者协会联合第三方公益组织“梦想公益”正在打造“C-SPACE”文明慈善社创空间,这里就如同一个“孵化器”,今后,越来越多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将在这里诞生。■

猜你喜欢

小将山镇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足球小将的幸福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扬帆远航正当时——记龙江县白山镇中心学校校长 王学伟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广西小将获全球大赛一等奖
Shenzhou Ⅶ Is Ready to 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