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山煤矿上覆煤层遗留煤柱水力致裂卸压技术应用实践

2021-02-07胡旭东郝建新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回风顺微震煤柱

胡旭东 郝建新

(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煤矿,山西 大同 037000)

1 工作面概况

塔山煤矿30515 工作面位于煤矿三盘区,标高1 008.5 m,工作面东部为实煤区,南部有3-5#煤层1045 辅运、胶带、回风三条大巷,西部隔10 m 煤柱为30501 工作面采空区,北部隔矿界(煤柱)与同煤白洞井田相邻。30515 工作面内为3-5#煤层实体煤,平均厚度14.04 m,平均倾角4°。工作面上覆跨本矿2#煤层10201 工作面和10215 工作面采空区,两采空区间的保护煤柱30 m,该煤柱位于30515 回风顺槽左侧27.5~57.5 m 处,对应上覆2#层采空区,与30515 工作面层间距为4.41~4.85 m,平均4.64 m。

2 上覆遗留煤柱对煤层影响分析

2.1 遗留煤柱塑性破坏区计算分析

受到2#煤层工作面掘进和回采的影响,区段保护煤柱应力发生多次重新分布,从煤柱体边缘到深部,会出现破裂区、塑性区、弹性区和原岩应力区,围岩应力向深部转移。侧向支承应力峰值点位于煤柱内,工作面回采后,其周边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两侧煤体边缘首先遭到破坏,并逐步向深部扩展和转移,直至弹性区边界。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塑性区宽度为:

式中:R0为塑性区宽度,m;M 为煤层一次性采出厚度,取3 m;λ 为侧压系数,由式λ =μ(1-μ)得λ 为0.21;φ0为煤岩体本身的层理面等交界面的内摩擦角,取34°;K 为回采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取3;γ 为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取2.5 t/m³;H 为开采深度,取400 m;C0为煤岩体本身的层理面等交界面的粘聚力,取3.0 MPa;

计算得到2#煤层集中煤柱塑性区深度:R0=0.94 m。因此,2#煤层集中煤柱宽度为30 m 时,整个煤柱的塑性区宽度为1.88 m,其余28.12 m 煤柱处于弹性或弹塑性状态。

根据2#煤层集中煤柱塑性区和弹性区宽度的计算可知,集中煤柱约93.7%的宽度为弹性区范围,说明集中煤柱没有被破坏,具有支撑上覆顶板岩层的能力。

2.2 上部遗留煤柱集中应力分布特征数值模拟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开挖后的模拟结果如图1。不开挖3-5#煤层时的上部遗留煤柱应力影响范围模拟结果,由图可知,30 m 宽煤柱对3-5#煤层影响范围80 m,应力最大为25 MPa,应力集中区的范围为40 m。

图1 上部集中30 m 煤柱时3-5#煤层应力分布平面投影

3 水力致裂卸压措施

3.1 水力致裂钻孔布置

为解决工作面上覆煤柱的影响,中煤大同塔山煤矿采用水力压裂措施对煤柱进行卸压。30515 回风顺槽距离上覆2#煤层遗留煤柱水平距离28 m,煤柱宽度30 m,煤柱高度3 m。致裂2#层煤柱钻孔为1 组2 个孔,分别为1#、2#孔。1#孔致裂煤柱直接顶,垂直进入2#煤层直接顶岩石1 m;2#孔致裂煤柱,垂直进入煤柱1.5 m。1#孔与2#孔之间间距1~2 m,每组致裂孔间隔布置,间距20 m,开孔位置距离底板2.3 m,致裂管按照要求送到距孔底1 m位置。水力致裂钻孔布置示意图如图2。

图2 水力致裂钻孔布置示意图

3.2 水力压裂效果检验

本文通过30515 工作面致裂前后工作面周期来压变化、回采期间工作面顶板破碎和煤壁片帮变化、微震频次变化、回风顺槽围岩变形变化,进行致裂效果验证。

当30515 工作面推进至第一组致裂孔位置时,根据工作面进入致裂区域前后的压力在线监测云图如图3,进行对比得出:(1)前半月、后半月周期来压均为3 次,平均来压步距为7.18 m 和10.4 m,后半月来压步距长;(2)前半月、后半月来压期间压力显现时间平均为3 d 和2.67 d,后半月压力持续时间缩短;(3)自8 月16 日起至26 日,煤柱下59~76#架无连续性的压力集中显现,期间工作面共推进31.1 m。

采用水力压裂卸压措施之后,工作面在后半月的来压强度有所减弱,特别是煤柱下压力无集中显现,判断工作面推进至上覆2#层煤柱致裂区后,工作面压力显现发生变化。

3.3 动力显现统计结果

如表1,根据工作面推进期间顶帮情况统计:前半月、后半月工作面片帮天数为9 d 和6 d,后半月工作面片帮减缓;前半月、后半月工作面顶板破碎天数8 d 和6 d,后半月工作面顶板破碎减缓。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至上覆2#层煤柱致裂区后,工作面顶帮情况好转。

3.4 工作面微震监测结果

微震监测技术是利用采掘空间布置的拾振器,通过实时定位监测技术,分析震动信息,计算得到震源发生的时刻和微震波传播速度;综合利用拾振器坐标和记录的微震波到达时间建立联合方程组,可进一步求解得到震源位置和能量大小;通过对微震震源信息的分析,该技术还可以给出采动影响下采掘施工影响范围、来压规律、“三带”高度、覆岩破坏范围等信息。此外,通过进一步应用,该技术可为回采工作面日常监测、来压预报、煤岩体采动影响稳定性、矿震监测、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为了区分致裂效果,将微震监测情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统计:一是开始致裂阶段,工作面滞后致裂区域约150 m;二是工作面开始进入致裂区域。微震发生频次见表2。

分析发现,致裂前,微震频次下降明显,能量事件平均147 起/天,其中最少下降至20 起/天;在致裂期间,微震频次增加明显,最多达到18 000起/天,能量事件平均3280 起/天。说明2#煤层致裂导致微震事件增加,上覆煤柱及其顶板“被破坏”,超前覆岩运动剧烈。

当8 月14 日工作面开始进入致裂区域,30515工作面推进至第一组致裂孔位置时,微震发生频次如图4。前半月、后半月微震有效频次分别是232起和113 起,后半月超前能量释放减少。说明工作面进入上覆2#层煤柱致裂区后,微震能量释放减少,覆岩运动减弱。

表1 30515 工作面压力显现情况对比表(2019.8.1—2019.8.27)

表2 30515 工作面致裂与微震频次统计(2019.6.22—2019.7.28)

3.5 回风顺槽围岩变形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围岩在采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引起片帮、底鼓等动力现象,因此,变形量常常作为应力显现的一个判断指标。基于此,本文拟通过监测围岩变形量和变形速度判断水力压裂的卸压效果。

根据巷道围岩观测记录,在6 月23 日致裂开始后,回风顺槽里程830 m 往外巷道顶底板日均移近量由3 mm 变为1.7 mm,该段巷道两帮日均移近量由4 mm变为2.3 mm。这表明,致裂后顶底板移近、两帮收敛较前期变化减缓。

图3 30515 工作面压力在线监测云图(2019.8.1—2019.8.27)

图4 30515 工作面微震频次统计(2019.8.1—2019.8.27)

4 结论

以塔山煤矿30515 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以及数值模拟得到上覆2#煤层煤柱处于弹性或弹塑性状态,具有支撑上覆顶板岩层的能力,确定了钻孔“立体”布置原则的卸压技术方案。

猜你喜欢

回风顺微震煤柱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回风顺槽工作面支护优化设计
金属矿山微震风险管理实践综述
巷道合理留设煤柱宽度分析及支护设计
中能煤业2038 回风顺槽掘进遇破碎顶板综合支护技术研究
基于微震监测的煤岩破坏与瓦斯涌出关系研究
相邻采空区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
浅谈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的应用
2-1051 回风顺槽破碎段支护技术与应用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