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读

2021-02-04

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标普经济

2021年1月27日,动车组列车停靠在南京南动车运用所存车线上整装待发。2021年中国春运即将开启,在南京動车段南京南动车运用所,一列列检修完毕的动车组列车在存车线上整装待发,迎接春运。据悉,2021年中国春运将于1月28日正式启动,预计2021年中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日均4000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比2020年增加一成多。

地方两会密集召开 

“剧透”开局之年经济方略

《经济参考报》报道,截至目前,已有近20省份相继召开地方两会,在敲定“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同时,明确了2021年经济发展路线图。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看,全力扩内需、加码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重头戏。促投资、扩消费、谋转型等多箭齐发,力促“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5日,江西、山西、山东、湖南、重庆、天津、北京、上海、河南、广西、湖北、福建等20多个省份交出2020年经济运行“成绩单”,“经济加速恢复”“主要指标完成好于预期”成为普遍特点。其中,2020年,贵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9%,前三季度为下降1.0%;上海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0.3%,是2008年以来首次实现年度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新兴动能加快成长。广东全年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北京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5.6%和24.8%,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江西新业态全年保持高增长,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全年累计同比增长38.6%。值得一提的是,地方经济年报相继出炉之际,近20个省份紧锣密鼓召开地方两会,加紧谋划2021年稳经济新方略,确保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不少地方提出了明确的经济增长预期。比如,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山东均将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6%以上,河南省把GDP增速设置在7%以上,湖北、海南则将GDP增速设置在10%以上。如何确保稳增长?从上述报告释放的信号看,全力扩内需、加快创新转型成为重头戏。力促2021年经济稳增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重要立足点。其中,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河南表示,2021年将在产业、交通、能源等9大领域接续实施8000个左右的重大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2万亿元,新建5G基站5万个,加快实施省大数据中心等项目。湖北将全面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全力抓好4274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落地。在充分激发消费潜力方面,广东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上海提出,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推动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吉林提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以创新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也成为重中之重。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五新”政策,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重庆提出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山西提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助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央行行长易纲

不会过早放弃支持政策

“货币政策会继续在支持经济复苏、避免风险中平衡,我们确保采取的政策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一贯性,而不会过早放弃支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月26日表示,预计2021年中国的GDP增长将符合预期,回到正常增速。当日,易纲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会视频会议,并参加了“加强金融与货币体系”领导者讨论会。该环节讨论了新冠疫情应对措施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及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谈到过去一年的货币政策,易纲指出,人民银行推出9万多亿元的货币政策支持措施,对小微企业也推出了专项支持政策。货币政策会继续对经济进行支持,也会非常谨慎地关注相关风险,包括坏账的增长、外部情况所带来的影响。易纲表示,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依靠消费、内需驱动,这是非常健康的趋势,未来还会持续下去。疫情期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下降,疫情防控态势不断向好后,消费规模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一个趋势显示,现在中国的储蓄率开始略有下降,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证明经济增长更多来自于消费。”他说。易纲说,人民银行将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推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完善监控和披露的要求,完善对减排工作的信贷支持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同时加强国际合作。谈到金融创新时,易纲表示,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科技可以有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包括中小企业、低收入人群,并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应该避免风险隐患,比如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滥用垄断地位等。易纲表示,过去十年,人民银行持续支持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移动支付等领域的普惠金融服务,在鼓励创新的环境下,法律框架也应当特别清晰,比如数据归属权问题,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如何避免滥用垄断地位等。

中国利用外资 

规模创历史新高

1月20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折合1443.7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商务部介绍,2020年,中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圆满完成稳外资工作目标。全年利用外资呈现以下特点: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767.7亿元人民币,增长13.9%,占比77.7%。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增长11.4%,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8.5%,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分别增长78.8%、52.7%、15.1%和11.6%。主要来源地保持稳定。对华投资前15位国家和地区,投资增长6.4%,占比98%,其中荷兰、英国分别增长47.6%、30.7%。东盟对华投资增长0.7%。区域带动作用明显。东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长8.9%,占比88.4%,其中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主要引资省份分别增长5.1%、6.5%、6.6%、20.3%和18.3%。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增长明显,辽宁、湖南、河北等省份分别增长13.7%、28.2%和35.5%。

养老金委托投资到账

1.05万亿元

1月26日,人社部召开2020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卢爱红在会上表示,2020年,基金投资运营工作稳步推进,所有省份均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合同规模1.24万亿元,到账金额1.05万亿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表示,2020年,基金养老基金受托合同规模为1.24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13%。养老基金受托规模稳步扩张,一方面增加资本市场长线资金的比重,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有较大概率能实现超额收益率,2019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9.03%,跑赢通货膨胀率,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增值。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累计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经到账的资金达到6050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有22个省区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委托总金额达到10930亿元。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从目前中国的养老体系发展情况来看,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占主导地位,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及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计划规模均较小,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亟待挖掘。目前支持养老金入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正在不断优化,除相关基金投资范围放开外,证监会2020年7月份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长周期考核,引导公募基金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未来养老金投资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等都将逐步完善,有利于养老金入市开展长期投资。同时,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持续优化,注册制与退市制度改革快速推进,市场优胜劣汰效应将不断加强,推进上市公司总体质量提升,有利于市场长期向好。综合上述各方面因素,预计2021年养老金加快入市将是大概率事件。陈雳预计,养老金入市会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安全性的需求较高,即使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比例限制,也不会短时间内按照比例上限进行资产配置。因此,预计2021年养老金入市规模将达2500亿元至3000亿元。

一线城市房贷

沪广深多行额度吃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12月3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为个人房贷设置红线之后,个人按揭贷款逐步收紧。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中发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除北京之外,房贷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少银行已现停贷。整体来看,深圳已于一周以前,包括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在内的部分股份行出现停贷,大行额度吃紧;广州得到监管机构窗口指导,严控房贷规模,随着建设银行表示暂停房贷,其余大行也无额度可放,需等待排队放款。长三角地区多数银行1月额度吃紧,并且有大行也已经出现1月额度用完,本月停贷的现象。一线城市中,唯有北京房贷业务暂未受到明显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了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房地产中介人士,绝大多数均表示,目前房贷额度充足,材料符合条件并审核后,一般3-10个工作日即可放款;仅个别股份行人士表示,受春节因素影响,目前房贷发放有所放缓,需要等待15-30天才能放款,但额度充足。

美银警告

20年前的危险信号又出现了

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公司中已有66家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的收益,它们的收益占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总收益的22%。美国银行的Savita Subramanian表示,标普500指数每股收益涨至38.70美元,上涨了2%,但同比下降了8%。73%的成分股公司在销售业绩和每股收益方面都表现出色,这与上一季度的情况类似。这意味着,2020年第四季度,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收益比美国银行预期的每股收益要高出2%以上,但剔除金融类股后,1月初的收益仅比美国银行的预期收益高出1%。美国银行指出,尽管标普500指数非金融类股得益于企业积极的成本控制,净利润率达到了惊人地11.3%,同比增长了10%,但分析师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整体净利润率为10.2%,同比下降70%。尽管如此,分析师认为,利润率还是有希望上升的。美国银行的预测分析团队通过计算已公布第四季度财报公司的情绪指标,发现企业情绪仍保持乐观,与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基本持平。这意味着,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市场情绪预计将继续改善。根据以上分析,美国银行注意到,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尽管目前标普500指数及其估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截至目前为止,标普500指数的利润率与同期相比并沒有增长,甚至一些业绩不佳的成分股公司的利润率创纪录地达到了-1.6%。这令美国银行担心,投资者是否真的对前景持乐观态度。而更惊人的是,到目前为止,1天α值为-20%,而2007年以来α的平均值为2%。这意味着,那些在销售额和每股收益上都超预期的公司,它们第二天的股价表现却比标普500指数低。更疯狂的是,业绩高于预期的公司,其股价并没有出现上涨,相反,营收和每股收益均低于预期的公司,其股价表现在业绩公布后的第二天就超过了标普500指数。美国银行认为,这是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以来,美国股市最糟糕的情况。上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还是在2000年二季度,标普500在随后的一个季度大跌13%,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

猜你喜欢

标普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