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海小气顶油藏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及应用

2021-02-03王雨雷源江聪杨明李扬

断块油气田 2021年1期
关键词:注采比油区小气

王雨,雷源,江聪,杨明,李扬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9)

0 引言

油区和气顶是一个统一的水动力系统,开发前油气界面保持稳定状态,开发后由于储层流体被采出,这种压力平衡被打破,导致油区和气顶之间发生油气互窜现象。当天然气侵入油区后,产油量急剧下降,严重时出气不出油,影响油井稳产;而原油侵入气顶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原油的采收率要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气顶油藏进行了研究。房娜等[1]对大气顶油藏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气顶指数、储层非均质性和水平段垂向位置是影响气侵规律的主要因素。童凯军等[2]对大气顶窄油环油藏的屏障注水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大气顶油藏应采用屏障+边外注水的模式,且屏障注水比例为60%时开发效果最好。刘佳等[3]对气顶油藏屏障注水运移规律及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屏障注水可以隔离气顶和油环,实现气顶油环单独开采,防止油气互窜。范子菲等[4]提出,油气界面运移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以上研究主要针对大气顶油田的屏障注水机理以及适应性,对影响小气顶油藏(气顶指数小于0.5)开发效果的研究较少,并且油气界面运移规律主要通过室内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矿场应用困难[5]。对于不同类型的气顶油藏,国内外学者已经制定了不同的开发原则[6-8],小气顶油藏应采用面积注水、不采气的方式进行开发。为了有效防止小气顶油藏油气区原油、天然气相互窜流,本文基于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小气顶油藏面积注水时油气界面的下移规律。

1 油田概况

渤海B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主力含油层系为明化镇组下段Ⅱ,Ⅲ油组,明化镇组下段属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物性好,具有高孔、高渗的储集物性特征。该油田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多套油气水系统,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油田天然能量较弱,主要驱动类型为气顶气驱、边底水驱和人工水驱(气顶指数小于0.5,水体倍数小于5.0)。该油田2009年12月投入开发,采用不规则井网注水开发。

小气顶油藏采用注水开发。随着开发的进行,当油区压力低于气区时,油气界面向油井运移,油井发生气侵;开始注水后,油气区压力逐渐平衡,油气界面趋于稳定,气侵现象减弱;加强注水后,油气界面反向运移,油井含水率上升(见图1—图2):由此可见,油气界面运移是影响小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9]。

图1 小气顶油藏注水开发时油气界面运移示意

图2 小气顶油藏生产曲线

2 油气界面下移规律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10-12],可以计算气顶侵入油区的体积Vob,并且气顶侵入油环量和油环侵入气顶量的绝对值相等。

假设内外油气界面运移速度相等,即油气界面平行下移,根据容积法,可以得到油气界面移动速度:

但是求取Vob时,选取不同的注采比和采油速度,油井含水率的上升规律也随着变化,所以在应用式(2)时还需要考虑油井含水率的变化。

2.1 应用数值模拟法确定油井动态参数

基于油田特征,建立一个30×20×10的气顶边水油藏机理模型。x,y方向网格步长平均为25 m,z方向网格步长平均为1 m,模型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模型基本参数

模型设置一注一采进行研究,分别在采油速度为3%和注采比为1.0的情况下,预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图版(见图3)。结果表明:采油速度一定时,随着注采比的增大,含水上升速度逐渐增大;注采比一定时,随着采油速度的增大,含水上升速度逐渐增大。

图3 不同注采比和采油速度下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

2.2 应用动态油气相渗曲线回归法确定Sor

通常根据油气相渗曲线来确定Sor,但是油田实际油气相渗数据较少,且测定的相渗数据不足以代表所有的储量单元;因此,本文应用动态油气相渗曲线回归法确定Sor。当油气界面向油区运移,该过程为气驱油过程,此时渗流形式应为线性流,所以根据线性渗流公式,可以得到油气相渗比值是某一时刻生产气油比的函数:

利用物质平衡方法得出含油饱和度:

因此,根据同一时刻的油井生产气油比和采出程度,可由式(5)和式(6)得出 Krg/Kro与 So关系的散点图(见图4),拟合关系呈指数递减。根据已有相渗曲线,绘制Krg/Kro与So的曲线并计算末端点的导数值f′(Sor),然后根据式(7)求取平均值 f′ave(Sorc)。

图4 Krg/Kro-So关系散点图

根据生产动态回归的曲线端点值求导(见图4),求取导数值所对应的自变量S′or。

油气界面移动速度变形为

3 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图版

将砂体动、静态数据代入式(8),静态数据见表1,原油体积系数、气体体积系数根据实验数据求取(见图5),即可计算得出不同工作制度的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图版(见图6)。应用该图版,即可快速查到砂体合理的工作制度。油气界面移动速度为正值,表示界面向油区运移;油气界面移动速度为负值,表示界面向气区运移。

图5 原油体积系数、气体体积系数与地层压力的关系

图6 油气界面下移规律图版

由图6可知,油气界面移动速度与采油速度成正比,与注采比成反比。对于某一个采油速度,都存在一个合理的注采比,使得油气界面移动速度为0,有效防止油侵或气侵现象发生。

4 矿场应用

以渤海B油田A砂体为例,该砂体为一注一采的开发井网,气顶指数为0.31,目前日产油量为60 m3,采油速度为4%,注采比为0.93。结合图版分析,由于注采比较低,油气界面向油区运移,气体侵入油区,影响了油井的产能,所以将注采比提高至1.15,增注后砂体日增油量为20 m3(见图7)。应用该技术,合理地评估了油井潜力,提出了措施方向,为油井高效挖潜、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图7 A砂体开发生产曲线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小气顶油藏面积注水时的油气界面下移规律。结果表明,小气顶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采油速度、注采比是影响油气界面运移的主控因素。对于某一个采油速度,都存在一个合理的注采比,使得油气界面移动速度为0,气顶、水体对油环产生均匀驱替,此时开发效果最佳。小气顶油藏应用面积注水,当采油速度不变时,低采油速度搭配低注采比、高采油速度搭配高注采比,可使气顶能量与面积注水能量协同作用,达到最佳开发效果。采油速度提高,则相应提高注采比较为合理。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小气顶油藏的开发,改善了油田开发指标,对其他小气顶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6 符号注释

Vob为气顶侵入油区的体积,m3;Np为累计产油量,m3;Bo为目前原油体积系数;Rp,Rs分别为生产气油比、原始气油比,m3/m3;Bg,Bw分别为气体体积系数、地层水体积系数;N为地质储量,m3;Boi为原始原油体积系数;Cw,Cf分别为地层水压缩系数、孔隙压缩系数,MPa-1;Swc为束缚水饱和度;Δp 为地层压差,MPa;Wi,Wp分别为累计注水量、累计产水量,m3;v为油气界面移动速度,m/a;L 为油气过渡带宽度,m;w 为油藏宽度,m;t为生产时间,a;φ 为孔隙度;Sor,S′or分别为气驱残余油饱和度和修正后的残余油饱和度;α为地层倾角,(°);Qo,Qg分别为日产油量、日产气量,m3;A为横截面积,m2;K,Kro,Krg分别为绝对渗透率、油相渗透率、气相渗透率,10-3μm2;pe,pw分别为供给边界压力、井底压力,MPa;μo,μg分别为油、 气的黏度,mPa·s;L1为油气界面距离油井的距离,m;So为含油饱和度;n为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个数。

猜你喜欢

注采比油区小气
江汉油田破解老油区开发密码
C3断块注水外溢及合理注采比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CB油田压力保持水平及注采比优化研究
CB油田压力保持水平及注采比优化研究
小气的梨树
新时期如何创新油区巡逻防控模式思考
摊上了个小气妈
浅析分层系提高低渗区块注采比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