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实践

2021-02-03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案例知识点

石 燕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微课作为新型的课程形态,既符合碎片化学习的理念,又能够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微课的提出,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大力的推广和支持。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的新形势,在经历了“微资源”构成阶段、“微教学”过程阶段和“微网络”课程阶段[1],已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概念界定不完善,在课堂上的应用方式应该是怎样的,也处于探索与实践中。笔者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从课前教学内容筛选,微课内容设计,微课视频录制,到课堂实践应用进行研究,认为将微课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可以从微课设计和微课组织两方面着手。

1 微课定义

起初,微课由教育专家胡铁生提出,将其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但是,随着微课的发展,很多专家对微课的解读各不相同,并提出不同见解,不过,无论微课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微视频为核心是始终不曾改变的。

在此,结合课堂教学,笔者对微课的理解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案例)所制作的包括教学微视频、课件、素材、习题等学习资源的组合。

2 课程设计

2.1 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

“数字图像处理”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数媒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本课程在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上更侧重于学习者实际操作完成创作,目前,“PPT讲授+案例操作演示+课堂练习”“边讲解边演示+上机练习”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常规类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多采用的授课模式,使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经过多年摸索及学生反馈,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问题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会集中讲解多个知识点,然后学生统一上机实操进行练习,在进行上机辅导过程中,就会发现之前讲过的知识点,学生并没有全部掌握消化,出现了遗忘的现象,同时并不能应用于案例创作中。很多老师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经过教研活动讨论,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改进了教学方法,将实操演示内容拆分为很多、很小并有一定关联性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上机操作效果比之前略好一些,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点遗忘现象。问题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通识课与专业课需要有合理的开设比例,减少专业课的课时会让本就不多的课时压缩的更少,因此,学生仅仅使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并掌握操作技能,是达不到人才培养方案上相应课程所需达到的培养目标的。

2.2 基于微课的课堂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这门课程是基于Photoshop进行艺术作品创作,依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要求能做到注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满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对Photoshop相关知识结构的要求,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基础,对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规划时要将琐碎的知识点巧妙结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搭建知识框架,结合微课的形式进行课上教学,同时便于学生课下自学。

2.2.1 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依据课程性质,针对操作性较强、知识点琐碎相关课程提出了微课教学设计流程(见图1),主要包括课前(教学内容筛选)、课堂内(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后(拓展、评价反思)3个部分。

课前(教学内容筛选):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把适合通过教师讲授、演示的内容分离出来,确定微课视频内容,整理学习资源,然后把微课(包括微视频、PPT、案例素材等)学习资源上传到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观看微视频,针对视频内容进行自学总结,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反馈。例如:将“数字图像处理”划分为基础篇教学设计、方法篇教学设计、案例篇教学设计3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知识框架,微课视频主要运用在案例篇教学设计中。

图1 微课设计模型图

课中内化阶段: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向学生讲解案例制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使用到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必要时可以进行微课视频播放,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有思路去解决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上机操作过程中,如果有些同学对某个知识点还是有疑惑,可以进行个别辅导答疑,最后完成操作任务形成学习作品。

课后拓展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收集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分析,查找问题并进行修改完善。

2.2.2 “数字图像处理”微课内容设计

(1)PPT设计。

以“电影海报案例”为例,PPT中主要给出本次微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后习题以及案例效果展示。学习目标部分给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案例效果图,并以文字的方式给出完成该案例所需工具;主要内容部分分析案例后,将案例划分为织布纹理制作、新娘逆光剪影制作、背景光效处理、制作人物边缘撕裂效果、人物剪影图像制作、标题文字制作6个部分。

(2)扩展内容设计。

微视频往往时间短,讲授内容有限,一般都是精华所在。但是,仅靠这些内容是不够的,还需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知识面。因此,微课学习内容中还应包括一些扩展内容,扩展内容应选取与该微课的教学内容相关的,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案例都可以录制成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学习,例如:扩展案例(漫画波普T恤衫制作),教师在课后可以提供给学生微课视频和素材、效果图(见图2),用以扩充课堂教学内容。

图2 漫画波普体恤衫素材及效果图

(3)微课视频设计。

根据课时要求,将“数据图像处理”授课内容进行筛选,共选出25个案例录制成微课视频,微课视频主要集中于基础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学设计两部分。例如:电影海报案例中第一个微课脚本设计(见表1)。

表1 电影海报脚本设计

微视频脚本设计。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的制作,而脚本是微视频设计思路的呈现,也是微视频制作过程的参照。视频脚本的制作是微视频制作前必须的准备工作,一个详细的脚本是制作成功微视频的基础。而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微课制作脚本的设计也有所不同。

电影海报案例,它属于较为综合的案例,根据分析效果图与素材之间的差异,结合使用Photoshp创作流程以及微课视频不宜太长等特点,将案例制作过程分为织布纹理制作、新娘逆光剪影制作、背景光效处理、制作背景边缘撕裂效果、人物剪影图像制作、标题文字制作6个部分。

电影海报微课视频制作。本课题微课视频主要使用屏幕录像专家V2016进行录屏,课题组老师使用录屏工具依据脚本设计将“电影海报效果”分别录制成6个短小视频,视频中详细记录了操作步骤,这样方便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

(4)课后习题设计。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课后巩固同样重要,因此,微课学习内容还应包括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所涉及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本节微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该问题的子问题等。根据所学内容,教师提供相关素材,学生课后进行创作设计,例如,电影海报效果案例是一个综合案例,包括了很多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因此在选择本次课课后习题时,尽可能选择综合案例[3]。

3 相应保障措施

组建“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微课团队建设,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数媒专业任课老师应重视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微课设计与制作技能,逐步开发、设计高水平微课,用以保障基于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字图像处理案例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微课在大学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应用实例为主线、以程序设计为主导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