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

2021-02-03游旷喆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电脑考试

游旷喆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0 引言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以往正常的生活,病毒肆虐、让人们的世界戛然“停摆”。为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在2020年1月27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春节返乡学生未经学校批准不得提前返校[1],又在随后的29日,指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2]。自此,“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一词迅速火了起来。2020年2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3]。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是新冠疫情下教育部做出的应急举措,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抑或是高校主体,都存在不小的挑战,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在这场危机中,高校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深化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本文将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论述疫情背景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实施过程。

1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确定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政策后,虽然教育部、各省(市)高校也配套出台了相关措施和办法[4],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但在执行的末端,仍会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任课老师个人或集体发挥智慧去解决。其中,有些问题是所有课程都会面临的,有些问题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所独有的。

1.1 没有教材、纸质参考资料

教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上教学开始时,仍旧处于“假期”,对于平时习惯了在书上标重点、写心得或对照着书本做笔记的学生来说,教材的缺失为其带来了很多不便。

1.2 眼花缭乱的网络资源

随着线上教学的不断深入,仅教育部就组织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所有本(专)科学科门类和主要课程[3]。与此同时,国内各主要高校也纷纷开放学校自建的课程资源,加入“共享大军”,再加上外界社会培训机构的一些视频。大学生自身知识储备还无法很好地区分这些学习资源的优劣,也无法确定是否适用于自己的学习,导致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做选择。

1.3 老师上课、学生听课的硬件问题

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有硬件作为支撑,网络、电脑、手机必不可少,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同学来说,可能存在设备不支持上网课、没有网络、无线网不稳定、流量也不够的情况。

1.4 上课的效率

宿景芳[5]曾做过线上教学模式的调研,结果显示,有相当比重的学生认为课程进度快且学习效果很难保证。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如何在线上教学中保持课程的连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学不会”甚至是“挂机”的现象,真正做到让学生实现“有效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5 软件的问题

如果上述是共性问题,那么软件问题就是本课程所独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大一新生课,学生所购买的笔记本默认安装的是Windows10和Office2016,而上课及考试所用的环境是Windows7和Office2010。虽然在操作上大同小异,但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更希望所学即所用,不想要有转化的过程。

2 解决策略

借着网络快速发展的“东风”,考研辅导师张雪峰和现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等一系列大咖纷纷走入了学生和教师们的视野,但让所有的教师都变身“主播”“网红”,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过程中的一些案例值得学习,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引入“段子”或采用“新颖的识记方法”等,让课堂变得有趣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当扮演引领者和指路人的角色,在缺乏教材的情况下,积极搜索电子教材或给予其他辅助讲义代替,面对丰富的资源时根据内容、难度和学生的可接受度等条件,选定一些适合所教班级学生的资源。在直播过程中,加强课堂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将原先通过签到的外部施压,让同学们完成从“被迫上”到“愿意上”转变,并且做好录屏,方便学生回看。对于软件问题,要求学生们熟悉不同版本软件的操作方法,对于喜欢动手的同学布置附加作业,安装虚拟机,以达到操作相同环境的目的。

3 具体教学过程及实施步骤

教学的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力,以结果为导向,在探索中修正,在修正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教育方法,将课程分为3个阶段:开学前(线上教学)、开学后(线上+线下教学)和考试前。

3.1 开学前(线上教学)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该课程在2018年就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原先64学时的线下课程,变为了48学时的线上线下综合授课,翻转课堂的实现,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根据课程组的安排,在确定了线上教学的任务后,及时与授课班级班委取得联系,组建班级课程群,通知和组织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就课程所需要用到的电脑进行调查,结果是大部分同学可以接触电脑,基于此布置一些准备工作,确认电脑里装有Office、QQ和钉钉等软件,对于少部分没有电脑的同学,除需要用到电脑的操作题允许以后提交,其余要求与有电脑的同学一样。

第一次“上课”主要以文字性的聊天为主,询问其之前布置的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大部分同学在初高中时就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可能当时学得比较片面或是已经忘记,有很多同学还是希望能在大学里再全面、系统地学习一遍。

第二次上课以说课为主,给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这门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会Windows的基本操作、能比较熟练地使用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这3个常用办公软件、会上网浏览搜索资料及收发邮件。同时就同学们更为关心的考核方式做详细说明,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50%)和考试成绩(50%)构成,因不确定线上教学的持续时长,课程组确定了平时成绩又由课程视频(40%)、章节测验(20%)、访问次数(10%)和作业(30%)按不同比例的计算方法综合得出,考试成绩原先是以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或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准进行分数折算,现考试方式待定。

课程视频如图1所示,该资源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共享,与教材内容配套且有配套PPT,可最大限度地缓解没有教材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便,并且有“统计”功能,方便老师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每周布置需要学习的章节内容。考虑到部分同学没有电脑,一定时间后,还是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布置选择题来测验学习情况,设置20 min的答题时间,每次20题,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答题,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将视频中讲到的知识点设置为选择题,尽量以简单题为主,既能帮同学们建立起学习这门课程的信心,也能让老师对同学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

图1 课程视频资源

之后,不一定每周都进行线上上课,但一定保持沟通顺畅,按“周”布置需要学习的课程视频,答疑时可一对一解答,遇到同类问题较多时可在班级课程群里讲解。一段时间后,打破按部就班的固有套路,再一次回归到线上上课,因为等级考试的选择题范围来源于教材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也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该次课程介绍一些教材未编排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延伸作为补充,比如,DOS命令的运用、快捷键的使用、组装一台电脑需要哪些基本硬件等,让同学感受计算机的魅力,在建立起信心的基础上让同学对这门课感兴趣。

3.2 开学后(线上+线下教学)

开学后,教学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根据学校安排,要求每次仅能有1/2的学生到教室上课,为保证进度,每次课程理论部分的讲授线上线下教学同时进行。在拿到教材后,课下将重点内容划好,上课时快速看一遍,比如,讲解网络章节中MAC地址与IP地址的两者区别以及DNS在上网时的作用等,其余的内容作为阅读要求在课后完整地通读一遍。在宿舍的同学通过网络和在教室的同学一起学习,结束后布置操作部分的课堂作业,要求下课前提交。操作部分的视频提前录制好,将每次课程需要掌握的Office操作演示一遍,课前要求看完,课堂完成相应的上机练习。

3.3 考试前

在学习完课程后,理论部分形成计算机系统框架,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串联起来,抽查学生,看能复盘出多少;操作部分针对教材中遗漏的但等级考试又会经常考到的内容,进行一次知识点的补充课,包括Word中公式的运用,Excel中Rank、Sum if函数的运用,高级筛选的使用,PowerPoint主题中超链接颜色的设置。

平时的各项反馈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宏观地评价此次线上教学仍旧需要真刀真枪地演练,在最后的两次课程中,通过模拟考试检测学习情况。

4 结语

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随后的线上教学令很多老师都手足无措,让原本“课堂主阵地、网络教学辅助”两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也促进了一线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和多媒体教育能力的提升。如今,一个学期已经过去,既没必要因为完成了线上教学而盲目乐观,也没必要因为遇到了现实挑战而失去信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本就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以上就是笔者在本次线上教学中所实施的教学步骤,尽可能做到线上线下教学效果同质等效。相信通过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疫情终将过去,教学方式也必将更完善。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技术电脑考试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分析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