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市舶使始置时间考辨

2021-02-02潘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3期
关键词:岭南

潘洁

摘 要:唐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繁盛的关键时期,市舶使的设立则是唐代外贸、对外交往中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因此关于市舶使的研究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热点,且论著颇丰。唐代初遣市舶使的确切时间,学界尚无定论。文章拟结合近年来新见墓志碑刻、纪传、诗文等材料,对上述问题展开考察、讨论。

关键词:市舶使;始置时间;岭南

1 市舶使的出现

岭南是中国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孔道,而广州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为中国九大都会之一。①《晋书·吴隐之传》载:“广州包山带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②《旧唐书·王方庆传》记述:“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③即唐代广州和东南亚地区的海贸往来已经绵延不绝。天宝七年(748)鉴真途经广州时,看到城外“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有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④往来居留广州的外国客商如此之多,足见海贸昌盛。

广州很早便参与我国海上交通贸易,到唐代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猛。因此,管理海外贸易成为广州地方行政的重要任务之一。不过历代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海贸管理机构,东晋以来一直是由广州地方政府长官及僚属兼管蕃舶交市,例如南朝王僧孺出任南海太守时,“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⑤唐初继承此传统,仍由地方长官收纳关税,管理海外贸易。岭南外贸十分兴盛,不少地方官吏借管理之机中饱私囊,“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⑥“自开元已来四十年,广府节度清白者有四:谓宋璟、裴伷先、李朝隐及(卢)奂”。⑦清廉的地方官竟成为少数。

虽然“市舶”作为海外贸易管理行为历史悠久,但专职管理海贸的“市舶使”出现较晚,在《唐六典》《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旧五代史·职官志》中都没有明确记载。此名称始见于《舊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开元二年)十二月,……时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造奇巧,将以进内。监选使、殿中侍御史柳泽上书谏,上嘉纳之。”⑧

又《册府元龟·谏诤部·直谏》载:“柳泽,开元二年为殿中侍御史、岭南监选使,会市舶使、右卫威中郎将周庆立、波斯僧及烈等,广造奇器异巧以进。”⑨

《新唐书·柳泽传》载:“开元中,转殿中侍御史,监岭南选。时市舶使、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造奇器以进。”⑩

以上三条史料同述一事,至少可以说明开元年间已经存在市舶使。学界关于市舶使初设时间的观点,有如下几说:

①贞观十七年(643)说。

此说最著名的主张者是顾炎武,日本学者桑原骘藏在《蒲寿庚考》中对此评判道:“炎武虽为清代考证之祖。而喜为杜撰。没不可凭。此段……明明剿袭《宋史》卷百八十六《食货志》下八《互市舶法》条。而贞观十七年云云。又《宋会要》……之记事也。……况唐称道不称路……遑论贞观哉”①,认为“贞观十七年”之说是顾炎武误信史料。

②显庆六年(661)说。

据《唐会要》记载:“显庆六年二月十六日敕。南中有诸国舶。宜令所司。每年四月以前。预支应须市物。委本道长史。舶到十日内。依数交付价值市了。任百姓交易。其官市物。送少府监简择进内。”李庆新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认为“所司”是市舶司,②因此市舶使在高宗显庆六年(661)或稍早前就已经存在。

黎虎先生则认为“所司”应该是“中央有关部门”,③敕文中所描述的是唐代中央相关机构造好预算,委托海舶所至之地的地方长官采购所需,以供御用的一套流程,唐代其他史籍并没有这一时期市舶司或者市舶使行使职责的记载,此说亦凭据不足。

③高宗时期(650—683)说。

此说由沈光耀先生提出,他认为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政治上宽容统一,经济上休养生息,海外诸国纷纷来唐贸易通好,“广州结好使”“押蕃舶使”“监舶使”等相应产生,“市舶使”这个职位应该也已存在。④

④先天元年至开元二年(712—714)说。

此说由邓端本先生提出,他认为玄宗即位后,即设置市舶使,目的是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⑤不过市舶使设立初衷是为皇家搜集珍玩异宝,是否能公私两利,效果可疑。

⑤开元二年(714)说。

目前学术界多数赞同此说,论据正是新旧唐书和《册府元龟》中有关市舶使周庆立的记载,不过这也只是说明不晚于开元二年(714)市舶使已经存在,本文将尝试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见墓志碑刻、纪传、诗文等材料进一步探讨市舶使的初设时间。

2 市舶使初设时间推测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光宅元年(即684年,《新唐书·武后本纪》记此事为中宗嗣圣元年七月),广州都督路元叡为昆仑奴所杀。“元叡闇弱,僚属恣横,有夷舶至,僚属侵渔不已,商胡诉之元叡,元叡索枷欲系治之。群胡怒,有昆仑袖剑直登听事,杀元叡及左右十余人而去”⑥。路元叡被杀的导火索是处理市舶事务不力,他的继任者王方庆“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⑦,市舶秩序恢复。可推断武后时期,市舶事务仍由地方长官兼理,没有分出专门的职位,因此市舶使设立时间范围可推定在武后统治结束、开元初期。

中宗、睿宗时期,以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为代表的王公贵臣奢靡成风,对南海珍宝的需求急剧膨胀,为更加便利地由岭南向海外搜求珍宝,朝廷或许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派遣市舶使或类似使职。开元初则延续惯例,选中周庆立担任新的市舶使。为进一步详细考辨市舶使初设时间,从首次见诸史载的市舶使周庆立,以及围绕在其身边,活跃在武后至玄宗时期的岭南名人入手考察,或许能够得出更为清晰的结论。

周庆立在两唐书无传,事迹散见于他人纪传中,除了《柳泽传》,还有如下内容:“(神龙二年)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棺,仰药而死。”⑧

中宗时期,薛季昶因为恐惧昭州(今广西平乐)的周庆立、厌恶广州的光楚客而自杀。这里与周庆立相提并论的光楚客,其人在两唐书中也无专史,零星记载如下:“开元初,安南蛮渠梅叔鸾叛,号黑帝,举三十二州之众,外结林邑、真腊、金邻等国,据海南,众号四十万。思勖请行,诏募首领子弟十万,与安南大都护光楚客繇马援故道出不意,贼骇眙不暇谋,遂大败,封尸为京观而还。……楚客者,乐安人,后历桂州都督致仕,封松滋县侯。”⑨

开元初,光楚客任安南都护府大都护时,与宦官杨思勖一起平定了越南梅叔鸾的叛乱。因此虽明文記载不多,可以推论光楚客是唐初岭南地区重要人物,且与首任市舶使周庆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4年3月,陕西西安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工地M15出土了韦虚心墓志,记叙了一件史籍未载的事迹,即韦虚心在荆州(今湖北荆州)长史任上处置光楚客妻族一案:“郡有前广府都督光楚客妻族,咸以贪猾自恣,持郡短长,权利动于诸公,金钱交于中贵,先是为政者莫能亢扞,为枉置心。公则破碎其家,责令知驿,其鲜明固守,卒皆此类。”①

韦虚心所惩治的光楚客妻族之所以能够结交权贵,恣意妄为,且盘踞荆州多年,与光楚客本人前广州都督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睿宗、玄宗两朝之际,时任容州(今广西北流,一说今广西容县)都督兼管内经略使的光楚客打算旧址重建景星寺,恰好卢藏用因依附太平公主获罪流放岭南,先至新州(今广东新兴),后改至驩州(今越南演州及安城县一带),途经容州,受到楚客邀请,撰写了《景星寺碑铭》一文。文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光楚客任职容州都督前的为官经历:“始以孝廉擢第,倅西城尉,历增城南海令、韶州司马、广州都督府长史兼经略副使,制加朝散大夫,充岭南五府安抚经略副使。以功倅游骑将军,守右骁卫翊府右郎将兼检校广州都督府长史。以亲累贬授藤州司马,守之晏如也。寻授朝散大夫,守邕州都督长史。未几,擢授检校邕州都督,充开马援古路使,北转安南副都护贺州刺史。”②

景星寺碑为开元四年(716)所立,碑铭应在这一年之前所写,卢藏用于先天二年(713)七月开始流放,因此碑文写作的时间应在713年至715年,光楚客当在这一时期任职容州;根据碑文所记,他来容州前辗转藤州(今广西藤县)、邕州(今广西南宁)、贺州(今广西贺州)为官,而神龙二年(706),光楚客还在做广州司马,因此可推测他最早是在706年之后离开广州的,但仍在岭南境内。

《景星寺碑铭》一文明确记载光楚客担任过广州都督府长史,但并非广州都督,这里和韦虚心墓志所载不符,而考察相关史籍记载,这一时期担任广州都督的另有其人,因此韦氏墓志所载不确,或是光楚客妻族为抬高身份矫饰欺人。③

综合上述材料大略可勾勒出中宗—睿宗—玄宗年间光楚客的主要行迹:中宗时期光楚客由广州贬官至广西境内,辗转广西各处;开元初年官至安南都护,并在越南平定叛乱,最后在桂林结束官宦生涯。

而与光楚客一同出现在神龙二年(706)记载中的周庆立,原为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首领,再一次出现在史籍中时,已经由皇帝选任市舶使这一要职(周还有本职右威卫中郎将),或许正是由于光楚客早先“以亲累贬授藤州司马”,熟悉岭南情况的周庆立才在那时填补光楚客离开的真空,并逐渐取得玄宗信任,参与广州海外贸易管理事务。

周庆立得以担任市舶使,或许还和他在岭南的交游背景有关,或许其凭借着广泛的人际关系更进一步获得了玄宗的信任。

3 结语

综上,结合周庆立、光楚客、大德及烈等几人在岭南的活动,市舶使初设的时间大致可定于中宗神龙二年之后到玄宗开元二年(706—714),甚至可进一步推测是在先天二年、开元元年(713)之际。

开元二年(714)市舶使设立遭到御史弹劾,暂时偃旗息鼓,不过随着皇家对海外商贸需求的上升,市舶使长期设立是必然趋势。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建议凿通联结岭南与内地的大庾岭路,以充分利用岭南对海外交通的优势:“海外诸国,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④此后广州与长安的交通更为便捷,南北往来经贸更加频繁。南北交通的改善也是市舶使日后得以常置的重要条件。唐中后期,市舶使由中央临时派遣官员充任改为由长驻岭南的监军使兼任,市舶使的任职开始相对固定化。■

猜你喜欢

岭南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宗悫智破百象阵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岭南树与藤的故事
吃荔枝
追求理想的教育 传播岭南教育之光
名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探索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从北帝信仰看岭南地区区域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