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时段取药时间实践*

2021-02-02王益富沈伟芳张井明

中国药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配药圈员药房

刘 玲,王益富,沈伟芳,张井明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72)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逐年增多,门诊处方量逐年增加,高峰时段排队时间长,从而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准确、迅速地将药品发放到患者手中,是门诊药房面临的棘手问题[1]。品管圈(QCC)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一定活动程序,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课题[2]。QCC已广泛用于医院药房管理,成效显著[3-8]。为“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时段取药时间”,我院门诊药房成立QCC小组并开展活动[9]。现报道如下。

1 QCC活动评价依据

调查2019年6月(活动前)和2019年12月(活动后)取药高峰时段(每天10:00-11:30和14:00-15:30)患者排队取药时间,以患者开始排队计量,取药完毕终止计时。

2 方法

2.1 计划阶段(P)

主题选定:由门诊药房药师组成QCC小组,圈员共10人,通过投票选出辅导员和圈长各1名。通过头脑风暴,全体圈员围绕日常工作提出5个选题,包括“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降低门诊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减少门诊药房高峰时段取药时间”“提高咨询窗口患者满意度”“降低门诊药房盘点误差率”。每个圈员按可行性、迫切性、重要性和圈能力进行评分,最终选定“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时段取药时间”为此次活动的主题。

活动计划书拟订:QCC小组通过讨论,拟订活动计划书,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明确圈员工作分配。

现状把握:绘制门诊取药流程图,以药学工作者的角度寻找需改善的环节。根据以往经验,10:00-11:30和14:00-15:30是每天取药的两个高峰时段,调查发现,活动前高峰时段患者排队取药时间超过10 min的有43人次,平均取药时间为9.6 min,并绘制了改善前柏拉图(见图1)。根据“80/20”法则分析,配药、核对、发药环节是影响高峰期患者排队时间的主要因素,即为改善重点。

图1 高峰时段取药时间改善前后柏拉图Fig.1 Plato of the time of taking medicine during peak hou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目标设定:全体圈员根据实际情况评分,计算圈能力为54.50%,故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得出排队时间超出10 min人次目标值为23。

解析: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配药、核对、发药3个环节进行分析,从药师、药品、患者、设备与信息系统4个方面去查找高峰时段患者取药时间较长的原因,绘制鱼骨图,详见图2。经过要因评价表分析,选定9个要因,并进行真因验证。经分析,导致高峰时段患者取药时间较长的原因主要有预配、现配缺乏切换模式,前排药品摆放位置不合理,发药机药槽分配不合理,配药人手不足,药师积极性偏低。

图2 高峰期患者取药时间较长原因的鱼骨图Fig.2 Fishbone diagram of the reasons for long time of taking medicine during peak hours

对策拟订:针对真因验证得出的真因,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改善对策,依据效益性、可行性、经济性最终确定改善措施,包括以下5条对策。1)高峰阶段,将两个窗口预配模式切换成现配模式,改成人工配药,缓解自动发药机压力,提高配药速率;2)根据不同取药窗口药品使用频率、药品剂型和药盒体积等因素综合考虑,重新划分前排药架药品摆放位置,粘贴药品标签,并通知信息科;3)对现有的智能转药机和快速发药机的药品信息进行统计,罗列出已下架药品目录和新品种药品目录,将已下架的药品信息删除,空出相应槽位,测量新品种药盒长宽高,寻找体积合适的药品槽位;4)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人手,高峰时段将空闲的后台加药人员改为配药人员;5)加强门诊药房绩效考核,将药师配方数、发药数、差错纳入考核体系,加强奖惩措施。

2.2 实施(D)

全体圈员分工合作,共同实施改善对策,每项均有专人负责。

2.3 确认(C)

有形成果:活动后,取药高峰时段每百人取药时间超过10 min的人次从改善前的43人次降为改善后的24人次(见图1)。目标达成率(%)=(活动后数据-活动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活动前数据)×100%=(24-43)/(23-43)×100%=95%。且高峰时段患者平均取药时间从活动前的9.6 min缩短为6.4 min,降幅33.33%。

无形成果:QCC活动给全体圈员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综合素质,圈员在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凝聚力、服务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和责任心方面等均有很大提升。

2.4 处理(A)

将实施效果较好的对策形成相关标准化文件,并制订相关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纳入日常管理体系。本次共形成4项业务标准:1)高峰时段配药模式切换制度;2)发药机和转药机药品摆放位置定期维护制度;3)前排药品管理制度;4)门诊药房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对QCC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省和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做好准备。

3 讨论

QCC活动采取发动员工、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的形式开展,广泛运用于门诊药房工作中,如减少门诊不合理处方[10]、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内部差错[11]、减少门诊退药[12]、降低门诊西药房盘点误差率[13]等。

近年来,门诊处方量大幅增加,患者排队取药时间过长,直接影响了患者对药房服务的满意度[14]。通过本次QCC活动及改善对策的实施,门诊药房高峰时段每百人取药时间超过10 min的人次从改善前的43人次降为改善后的24人次,基本达标,患者平均取药时间大幅缩短(降幅达33.33%),表明本次QCC活动有效。同时,总结出如下对策:合理切换配药模式[15],将自动化发药机与人工配药相结合,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定期维护前排药品,结合季节变化等因素对药品使用频次的影响,不断调整优化;高峰时段调动当下空闲岗位人员,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化绩效考核,充分调动药师的主观能动性。经实施,缩短了门诊药房高峰时段患者取药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完善了门诊药房的工作制度,加强了管理,使药师在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另外,通过本次活动可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变动,是药房工作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配药模式、前排药品品种、药师工作岗位等。药师需培养和提高随机应变能力,以变动的思维看待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效率。

医院、门诊药房、圈员、患者均可从本次QCC活动获益。对医院而言,减少了门诊药房高峰时段患者取药时间,减少了投诉和医疗纠纷,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对门诊药房而言,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药师的凝聚力、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使药房的管理更加有序、标准;对圈员而言,提高了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了变动的思维模式,增强了圈员的团队凝聚力和默契度,有效促进了团队和谐有序发展;对患者而言,减少了排队取药时间,节约了个人时间,提高了满意度。但本次实践尚有不足和改进之处,如某些圈员的特长未充分有效发挥、个别有效的措施因为客观条件暂时无法实现等,留待后续研究解决。

猜你喜欢

配药圈员药房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新型配药喷雾器
运用品管圈提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的临床研究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医院电控取药终端设计与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