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式生活:把寻常过成诗意

2021-02-02

中外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苏式苏州人姑苏

公元前514 年,伍子胥在吴王诸樊所筑城邑基础上扩建大城,苏州城由此奠基。2500 多年,时光流转,这方水土经岁月沉淀而出的城市格调和生活美学,已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精美名片。

诗意日子

每个人心里住着一个不一样的苏州,情调是打开这座城的第一把钥匙。苏式生活的精致,纷呈于四季的不同时辰:烟花三月,是逛园子的好时节,泡上一杯碧螺春,在艺圃流连;正午钻进十全街寻一碗地道的三虾面;金秋时节,觅一处古戏台、温一壶黄酒、品一只肥蟹、听一段昆曲水磨腔、会一会久违的票友……

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小巷深宅人间情味在。精细的苏州人除了时令的享受外,更善于在城市空间细节上营造出情调,就连最日常的农贸市场也能铺陈出让人想象不到的格调。

穿过小桥流水人家的叶家弄,就是双塔市集。木质的柜台,规整的肉铺,清爽的水产摊,还有暖心的咖啡馆、小食肆……充满姑苏风情的市集,处处传递着苏州人的讲究。

早市卖菱藕,小巷藏春秋。黄昏时分来到定慧寺巷,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巷口闲谈,远远听去,有所争执,又夹带耳语,随后继以笑声。未几,老人们起身,拱手作揖,消失在小巷深处。这种苏州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常让身居高楼的城市人触摸到久违的市井气。在苏州人眼里,自己的日子简单而又纯粹、淡雅中有意韵。

讲究精致

许多苏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面开始的。在苏州人看来,乡愁始于肠胃的思念,解于味蕾的享受。

“从晚清到现在,如果只能选择一种美食代表苏州,那唯有汤面。”在苏州大学教授方世南看来,面是苏州人性格的缩影:精致考究,毫不张扬,看似简单平常,却意味深长。

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即使是市井人家吃一块肉,也因四季不同而吃法各异——谷雨时节春笋嫩,要拿过冬咸肉煲汤,叫腌笃鲜;春末樱桃甜,要吃樱桃肉;夏季荷叶消暑,可吃荷叶粉蒸肉;秋天出产梅干菜,自是梅干菜扣肉;冬天是蜜汁火方,外甜里咸,加火腿入味,讲究至极。

不单饮食,精致作为一种态度,浸润在姑苏的每个角落:设计缜密的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严整、假山池沼搭配有致,不经意间流露雅致之美;苏绣技法精妙,功夫尽在方寸之间,宛如“针尖上的奇迹”;苏作巧夺天工,镂空雕、圆雕、浮雕、嵌雕、阴刻多种工艺手法灵动呈现出“精、细、雅、丽”,独步于中国雕刻界……

从明朝建造故宫的苏州“香山帮”到今天亮相巴黎时装周的宋锦传人,从园林之秀、昆曲之雅到苏工之美、苏菜之精,无数惊艳时光的匠心之作,已让世人把“尚巧”“求精”作为辨识苏州的城市标签。

放达怡然

这里的流水至清,桃花浓艳,弹唱撩人,小食香甜,茶馆太多,书肆忒密,书法流丽,绘画难见苍凉遒劲,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这是不少文人对苏州的印象。

的确,苏式生活没有宫墙高耸式的抱负,不全是田园牧歌式的逃离,而是文人气息与商贸传统的奇妙混合体。一曲出云霄,一梦入姑苏。苏州的哲学,允许你享用世俗生活的富足,亦能拥有精神世界的充盈。

身心愉悦才是苏式生活的底色,绕着环村步道慢跑,守着农家小院种菜,乘着一叶扁舟在水巷摇荡……慢品人间烟火,闲观万事岁月。在苏州,我们不是过客,是归人,这里有我们的精神原乡。

猜你喜欢

苏式苏州人姑苏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姑苏好时光
姑苏城外寄乡愁
张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