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很好,是你迷了路

2021-02-02

中外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保姆丈夫内心

一位相识六七年的朋友,看到我写的一些文章后找到我,说感觉自己和妻子的婚姻也一言难尽。

他曾在体制内工作,后自己出来创业,生意越做越大,人也忙得日理万机。

他用日复一日的奔波操劳和拼搏进取,走在那条个人成长和事业辉煌的路上,也带领整个家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他花重金请了保姆、司机和家教,只为将妻子从劳累和焦虑中解放出来。

“高中时,我们好时,我就承诺她,将来一定会让她过上好日子,如今我没有食言。”他说。

“但是,感觉我们之间越来越陌生了。语言和身体交流都少,这是一方面。更多的,可能是天天在家的缘故,觉得她的思想一直没有进步。

“家里有钱了,她还穿几百块一件的衣服,去欧洲旅游,竟然没买一件奢侈品,只给家里老人和孩子带了不怎么值钱的小礼物。

“日常生活也不够大方,甚至会因为百十块钱和保姆闹不愉快,让保姆反过来向我告状。

“时代变了,她还是用老一套教育孩子们,善良诚实,尊老爱幼,有一说一,其实现在社会根本不认这个了。不过,幸好,三个孩子听话,学习也不错。“我让助理给她报了太太学习班,她也不怎么愿意去。只愿在家里看看书,弄弄花,听听音乐,陪陪孩子。

“我也不是嫌弃她,就是觉得她……哎,怎么形容呢,一直没有成长,身上也缺乏活力和斗志。”

我很少打听朋友们的家事,但如果朋友向我倾诉,我说话从不含糊。

所以,听完他的倾诉,我直言不讳地说:“她很好,是你迷了路。”

一个带着孩子的全职妈妈,一个丈夫年薪千万的妻子,依然淡定从容地穿着几百块钱一件的衣服,这不是抠搜,而是坦然。

她不需要丈夫来给自己贴金,也不需要名牌来给自己傍身,是因为她内心有定力。

因为去向不明的100 块钱,她向保姆发难,恰恰是因为她知道家里的每分钱,都是丈夫辛苦赚来的。

她更知道,雇佣关系的本质,是契约。契约的本质,是信赖。今天保姆100 元说不清去向,明天可能就会对10000 元起贪心。

她相信善良,相信诚信,相信美好,去用这些朴素信念去影响孩子们,这看似迂腐,看似和暗涌不断的商海相悖,看似和人性丑陋的现实相左。但这些简单而质朴的信仰,恰恰是父母最该传递给孩子的终身礼物。

她不追随这学院那学派,只愿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照顾好身边的亲人,这看似不合时宜,实则是珍贵的平和:

不断扎根生长,托起一个男人最稳固的后方,也守着一个家最牢固的磁场。

家里的三个孩子为什么谦逊有礼且努力上进?

这和他们有个大地一样柔韧的妈妈有很大关系。

那个看似迂腐、吝啬、不中用、挣钱少、没本事的女人,其实一直在用自己的能量,供养一个家的正常运转。

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是多少世俗标准都无法衡量,是多少貌似有身份、有地位、有金钱、很成功的人,都匮乏的。

因为,在这个鸡血盛行的年代,多少人用表面的成功去定义所谓的成长,仿佛那些沉默而缓慢的人就像罪人一样。

而这,恰恰是很多家庭的暗伤。

有一个闹离婚酌女读者,曾向我诉苦:“我现在,一回家,看见他就烦。一个大男人,每个月就几千块的死工资,天天和花花草草、猫猫狗狗纠缠在一起。除了做饭带孩子,干啥啥不行,没有一点上进心。”

她出身农村,靠一路和人争、和人斗、被人坑,才一步步在城里站稳了脚。

在她的信念里,人活着,不是超越别人,就要被人超越。所以,她一刻都无法松弛,更看不得自己的男人舒展。

而她的丈夫,那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一小在父母呵护、富足环境中长大的男人,对金钱、名誉,并不在意。

他更在意的,是孩子的每顿饭是否温热,阳台上的每盆花是否缺水,家里养的狗和猫是否安稳,逐渐年迈的父母是否康健。

他们之间的沟壑越来越大,尤其是一路披荆斩棘的女人,事业上越来越出色后。

30 多岁的女人,褪去了女孩的青涩,尚未步入发福的老态,有几分姿色,有几分荣光,夸大其词的赞美和投其所好的异性,不断袭来,让她误以为自己可以调配更多的资源和男人。

回到家里,再看当初那个朴朴素素、本本分分男人,难免就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看哪儿哪儿都有毛病。

“大概是这些年,我成长太快了,他跟不上趟儿,我们之间缺少共同语言,所以裂缝越来越大了。”她说。

“不。”

“不是这样的。”我回复她,“是你误入歧途,而他仍如少年。”

那个叱咤风云的女人,不过是外在身价提高后,迷失在成长的幻觉里,内心一直动荡。

而那个风里雨里接送孩子上学,春夏秋冬精心准备一日三餐,一年四季都把家里收拾妥妥当当,年过四十依然像个孩子一样善待花草和动物的男人,在柴米油盐和庸常琐碎里,出走半生依然干净得像个少年。

多少人,只看到那个女人的明媚和耀眼,而看不到那个男人的长情和纯粹。

多少人,只赞美那显而易见的成就和成功,而忽略了关起门来一个家方寸之地的祥和,远远超过万人瞩目的喝彩。

去年秋天,我把这个观点说给一个要离婚的女人时,她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她执意离婚,并坚信余生更好。

只是后来,伴随经济环境的下行,因为合作伙伴的债务波及到她,导致她的公司险些倒闭,员工走了一大半。

一夜之间,昔日宾客满朋的热闹不复存在,那些和她搞暧昧的男人,也仿佛突然蒸发,对她躲避不及。

有天深夜,她安抚完员工,送走讨债的客户,推开门就接到母亲的电话:父亲心脏病住院两三天了,都是她丈夫跑上跑下,还叮嘱老人不要告诉她。

“你这个死丫头,不是天天说要和人家离婚吗?离了婚,你烧高香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人了!”

电话中,母亲骂她。

她心情复杂地走进厨房,发现她准备离婚的那个男人,正在给她做面——她最爱吃的那种糊葱花、青叶菜、高汤煨的鸡蛋面。

“那一刻,我才知道,这些年,一直错的那个人,是我。”

今年冬天,她再次来信说,他们没有离婚,但她需要去修正自己的心。

这个万物争着向前冲的时代,努力和成长,是光荣的,自豪的,有用的,金光闪闪的,受人推崇的。

与之相反的,那些沉默而缓慢的人,则被视为落伍的,守旧的,无用的,不思进取的,遭人鄙视的。

这是社会的丛林法则,也是成败的自古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如果拿着这样一把尺子,去丈量我们的家庭成员、亲密伴侣,很多时候都是有失公平的。

那个衣着朴素,内心谦逊,把3 个孩子培养成人,把4 位老人照顾周全的全职妈妈,为一个家创造的价值,绝不比那个盈利千万的丈夫少。

因为再多的钱,也买不来一个家。

那个内心沉稳,不逐功名,耐心陪伴身边亲人,给妻子做出一碗碗热乎乎鸡蛋面的丈夫,给一个家带来的能量,也绝不比那个走路带风的女人少。

因为再多的套路,都抵不过结实的真诚。

只是,多少人沉迷在名利的幻觉里,自我的膨胀里,城池的得失里,傲慢的偏见里,世俗的标准里,而唯独看不见身边那个默默陪伴的人,内心有着怎样富饶而稀缺的风景。

其实,这世上,从不缺少优秀的人,成功的人,璀璨夺目的人。

但一直缺少的,是万家灯火深处,双手温热的人,眉眼含情的人,语气轻柔的人。

愿你是这样的人。

因为,真正的成长,是在人群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扎根,悄悄向上。

猜你喜欢

保姆丈夫内心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在保姆家午睡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