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心理弹性与幸福感的关系:新生适应的中介作用

2021-02-01张晓州张金钟七十三

关键词:入学弹性新生

罗 杰, 张晓州, 张金钟, 七十三

(1.贵州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内蒙古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3.铜仁学院 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近年来,伴随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作为个体积极品质的心理弹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4]。心理弹性(resilience)体现了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或威胁时的良好适应,呈现个体面对压力或挫折时的反弹能力[5]。作为个体心理成长的指征,心理弹性折射出发展多样性,是经历压力或逆境时个体展现出的积极表征[3]。心理弹性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与保护因子,通常是基于最小的成本协助个体应对压力或逆境,以最终实现个体的健康发展[4,6]。

心理弹性作为个体健康发展的保障因子,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压力、抑郁等负性表征呈显著负相关[7]。心理弹性是抑制个体适应不良的积极资源,可以抵制个体的心理病症与行为问题,对个体的幸福感存在积极影响[8-9],心理弹性水平的增长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增加[8-10],且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压力或逆境中更能够积极乐观地追求幸福,使其生活快乐并有意义[11-12]。因而心理弹性在提升个人生活满意度中饰演着重要角色和作用,能够协助个人维持正常心理状态,促进个人幸福感的提升并保持持久[12]。本研究假设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对其幸福感存在积极预测作用。

在个人健康发展过程中,适应是必备的基本要素,体现了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己或环境,使两者彼此实现和谐发展[13]。大学新生作为适应的主体,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经历了高考的选拔和竞争,最终顺利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入学以后在崭新又陌生的大学校园面临着诸如学业和人际等方面的全新适应[14-15]。以往研究显示,心理弹性对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即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能够促进其良好适应,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大学新生,其入学适应表现越好,而行为问题与消极情感则越少,从而实现其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16-17]。

此外,幸福的适应理论认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与其幸福感的关系密切[18-20]。一种观点倾向于适应者更幸福[20-21],即适应表现越好,则越容易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反之,个体越倾向于体验消极情感,满意度较低。另一种取向则认为幸福者更适应[22],当个体的幸福感越过某个特定等级以后,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可以让个体产生更多的探索和趋近行为,得到更多正向积极效果,以获得更好的适应[22-23]。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的追踪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适应对幸福感的影响即大学新生适应者更幸福,而非幸福者更适应[19]。

综上可知,心理弹性、适应以及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且个体的心理弹性可以影响其适应行为,而个体的适应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积极影响,则适应行为可能在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心理素质理论[24]认为,个体的适应(适应性)是其认知因素与个性因素在社会环境中的综合表征,个性因素能够借助于个体的适应行为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积极影响。心理弹性属于个性特质[2],幸福感属于心理健康的内涵表现[25],心理弹性、适应行为及幸福感均与个体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基于心理素质理论和幸福的适应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在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进一步考察大学新生的不同适应表现在两者间的多重中介效应,以获取不同适应行为的独特效应,以探讨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适应行为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高校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对贵州、山东和内蒙古等地的60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39份(有效率89.8%),男生232人,女生298人,9人未注明信息,文科212人,理科173人,工科154人,平均年龄(19.08±1.02)岁。

1.2 研究工具

1.2.1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2008)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5],共27个条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维度,采用5点记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本次调查中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是0.75,0.72,0.75,0.70和0.81。

1.2.2 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 采用于晓波(2010)编制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14],共49个条目,包括学习适应、专业适应、想家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和经济适应6个因子,采用6点记分(1=完全不符合,6=完全符合)。本次调查中各因子的α系数分别是0.84,0.88,0.78,0.71,0.83和0.78。

1.2.3 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Diener等(1985)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26],共5个条目,采取7点记分(1=强烈反对,7=非常赞成),分值越高说明生活满意程度越好,幸福指数也越高。本次调查中α系数是0.72。

1.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Harman单因素法[27]发现有19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其中第1个公因子仅解释了15.60%的方差,小于40%的临界标准。这表明本次调查未发现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心理弹性、新生适应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入学适应和生活满意度彼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见表1)。

2.2 新生适应的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考察新生适应在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见表2)。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对其生活满意度存在极显著预测作用(β=0.334,SE=0.018,P<0.001),心理弹性对新生适应也具有极显著预测作用(β=0.606,SE=0.072,P<0.001),并且新生适应对生活满意度也存在极显著预测作用(β=0.426,SE=0.010,P<0.001),则新生适应的中介效应极显著。此外,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检验显示,新生适应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112(0.083,0.145),则新生适应在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表1 心理弹性、新生适应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表2 新生适应的中介效应检验

考虑到新生适应涉及大学新生入学后在学习、专业、想家、人际、情绪和经济等方面的具体表现[14-15],按照多重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采用SPSS 20.0软件中的process宏程序,检验新生适应各维度在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可知,专业适应、情绪适应和经济适应在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学习适应、想家适应和人际适应的中介效应则不显著(图1)。

3 讨论与结论

与以往研究一致[16,28],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与其入学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心理弹性水平高的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表现也越好,心理弹性能有效提升和促进大学新生积极良好的适应,可见心理弹性是大学新生适应各类压力及正常开展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积极心理特征。此外,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与其生活满意度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这与前人研究一致[8-9,12], 即心理弹性可以影响个体积极情绪及生活满意度的增加。另外,新生适应与生活满意度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表现与其幸福感体验密切相关[19,29],高适应能力的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时,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整自我,对学业、生活以及人际等感到满意,并善于发现积极意义,体验积极情感。

表3 多重中介效应检验

表4 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图1 新生适应各维度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基于心理素质理论[24]和幸福适应理论[18],以心理弹性作为自变量,新生适应作为中介变量,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建构了新生适应及其维度在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统计结果显示,新生适应在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品质影响其入学后的积极适应性表现,良好的心理弹性是大学新生适应各类压力及开展学习生活的重要特质,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新生表现出的适应能力越好,越能快捷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相应的,入学适应能力越高的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环境和挑战时也越能体验到积极情感,其幸福感指数亦越高; 大学新生在入学后随着适应水平的提高,越容易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19,29]。

本文引入多重中介模型的思路,考察新生适应各维度在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以获得不同适应行为的效应机制。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专业、情绪和经济三方面的适应在其心理弹性和幸福感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表明心理弹性通过大学新生在专业、情绪和经济方面的适应表现间接影响其幸福指数的体验,这三条间接路径分别是: 心理弹性专业适应幸福感,心理弹性情绪适应幸福感,心理弹性经济适应幸福感。大学新生入学后比较常见的是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的适应,对专业成长及未来就业既充满憧憬也伴随疑惑。部分新生在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不符合个人志向和兴趣爱好,与个人期望相差较大,有些新生会选择申请转换专业,或是申请退学,重新参加高考,以选择自己所追求的专业及学校[14]。因而需要发挥心理弹性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协助大学新生积极面对专业适应过程中的压力或挑战,增强大学新生的专业认同与承诺,提升其幸福感。另外,对于大学新生而言,踏上高等教育阵地,这当中包涵成功后的喜悦,对未来的憧憬及不确定感等[14]。因此在入学后大学新生要注重其心理弹性能力的培养,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保持戒骄戒躁的心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适应崭新的大学时代,以获得更高的幸福体验。此外,大学新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独自生活时,尤其在衣食住行上更是需要主动的自理与自立[14]。大学新生应发挥心理弹性的抗逆力与复原力,克服与避免不合理的经济开支及盲从和攀比等,树立科学消费观,以适应大学生活。本文中想家适应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现代信息网络环境发达,新生入学后随时可与家人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新生的入学焦虑。同时伴随入学时间的增加,逐步开始外延至师生和同学,新的人际关系开始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为新的人际关系可能缓冲了大学新生离家入学的焦虑,对于新生活的各种好奇、各种新体验让个体还不能完全聚焦于学习; 另外,学习适应[30]和人际适应[31]本身是多维度结构,将其作为单维结构进行评估,某些信息会导致统计效应相互抵消,后续研究可以考虑进一步基于多维度视角,探讨这两者在心理弹性和幸福感之间的效应机制。

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研究采用横向设计,调查取样集中在同一时间点内进行,对于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稍显欠缺,后续可考虑采用纵向设计,在不同时间点收集数据资料,以更加准确地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其次,调查对象来自方便取样,对研究结果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有一定影响,未来可考虑从更广泛的新生样本中取样。最后,研究所构建的中介模型为开展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以及提升大学新生的幸福感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比如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或教学单位在实施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与辅导时,应重视心理弹性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以及幸福体验的积极作用,增加有关心理弹性品质的培养,鼓励大学新生在大学环境中面对压力或困难时,努力提高其自身的抗挫力,培养坚忍不拔愈挫弥坚的心理品质,勇于应对入学后的种种困难与挑战,积极提升入学适应能力,获得更多更高的幸福体验,最终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综上,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入学适应和生活满意度彼此关系密切; 新生适应在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专业适应、情绪适应和经济适应在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显著。

猜你喜欢

入学弹性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