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性研究与探索

2021-02-01史晓华王世桥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

史晓华,王世桥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6)

1.引言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支持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专项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非常明确地做出“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的要求,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推行协同育人的机制。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才能够真正发挥其有效性,以及校企合作有效性的评估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也是当前校企合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

“有效性”,主要是指在日常生产过程或者生活活动当中,相关的过程或者活动能否按照预期完成,以及过程或者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生产过程或生活活动最初所预想的结果。具体来说,“有效性”可以从三个细节层面进行评估,分别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针对高职教育过程中的校企合作,“有效性”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经过校企合作教学后,在工作环境适应、实践操作等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方面获得进步和提高,并且能够基本甚至是完全满足校企合作建立时所设定的培养目标。

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正在进行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其有效性概括起来,可以分解成两个大的方面——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这其中,第二个大方面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综合建设、教学条件设置、师资力量建设、育人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

3.1 高效的校企合作为协同育人的结果提供可靠保障

高职院校参与协同育人的目的是提高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需要、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进而获取更多更优的生源和办学资源;而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目的是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引进更能够适应和促进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能力、进而让企业在利润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受益,实现校企合作等初衷。但现实中,人才是资源,但并不代表人才就一定能创造出企业所需要的效益,这就容易让企业和学校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分歧。只有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双方育人目标的一致性,才能为协同育人的结果提供基础的有效的保障。

3.2 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让培养过程更可靠有效

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成是总的执行纲领,直接关乎到校企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来说,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关键在于对所育人才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否做到定位准确。鉴于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准确地对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定位,必须由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会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协商确定。为了让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真正地可靠有效,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就必须能够满足人才成长和企业需要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共同培养,并且建立起明确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和评价要求,确保协同育人机制的培养过程可靠有效。

图1 人才培养有效性

3.3 师资力量决定校企合作中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基础的、关键的角色,同样,师资力量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当中,“双能力”型教师是教学结果有效的保证。“双能力”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校内理论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综合能力,这其中理论教学能力的获得可以通过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师范教育体系)来完成,而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却必须通过日常的企业生产和专业实践来获得和积累。目前,我们国家的高职院校,大多数在师资力量方面并不能完全满足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除实习阶段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外,其它环节基本依靠专职教师进行培养。

3.4 教学条件的建设可促进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实现

校企合作教学的有效实现,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职业情境与教学情境的融合。这其中,最基本的教学条件就是教学情境,但校企合作中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人才对相应的职业情境有所了解甚至能够熟悉。这就要求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在教学情境中融入职业情境,让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和熟悉相应的职业情境,为其进入企业后能够立即投入生产做好准备。鉴于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时,就不能单纯地使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当然也不能完全是企业生产用的真实设施,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确立适合人才培养的、经过教学化处理的专用教学情境。

3.5 有效的教学模式确保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

在完成教学条件建设的前提下,校企合作中的教学模式必须实现由侧重学习能力向侧重工作能力的转化。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主要还是以学习能力的养成为主,但校企合作中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加侧重于学生从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就需要教学过程中由学习向工作方向迁移、由教学情境向职业情境转化。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教学中必须能够把握好转化所需的总体设计,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效果评价体系,并将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以反映。

3.6 及时评价与反馈可提高教学有效性

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向工作能力的侧重,并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加以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行合一”,这也是校企合作育人的终极目标。要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必需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就需要在整改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基于职业和岗位的实践实操教学;要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将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相结合。而要确实地实现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结合,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及时有效地进行培养结果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及时发现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问题反馈,来改进和改善高职院校所在教学当中使用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企业切实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3.7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学有效性的终极体现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最终质量进行评价,最核心最关键的指标就是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有人才真正具备了企业生产中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所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具备“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能力,才能够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不仅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更是一项综合性的控制指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对最终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不能由高职院校单方面来评定,必须建立起有企业或者第三方参与的共同评价制度。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评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实现校内评价(高职院校自评价)和校外评价(企业评价、行业协会评价以及第三方评价等)结合,最终确定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水平和质量。

4.校企合作有效性提升的建议

4.1 政府层面加大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支持和保障

国家法律法规等支持,是校企合作的开展够顺利进行的最大保证。就目前来说,国家已经出台了比较完善的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文件,但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从政府层面来说,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供支持和保障:首先,对目前的考录制度进行适当的改变(比如多元考试等),让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高职院校的发展土壤更肥沃、发展条件更充分;第二,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的奖助学政策,让高职院校在生源的获取方面更有吸引力,所能够获得等学生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第三,国家层面上加快推进企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实现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更高、更技能化。

4.2 校企双方加强合作沟通,确保合作顺畅、有效

要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合作双方切实根据自身实际深入商讨、科学设计合作模式和培养方案。首先,我们的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在理念上实现突破,要站在战略高度上,积极沟通,统筹兼顾校企双方以及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另外,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兼任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安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高职院校参与人才的培养,提出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担任兼职教师。

4.3 明确合作协议,确定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双方在平等协商、充分沟通的前提下确定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应对合作的目标、内容、形式、双方权利和义务、沟通机制、评价和反馈机制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动态修改和完善;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动态评价和反馈,通过这些评价和反馈,及时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调整,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校企合作协议确定的培养需求。

4.4 加大媒体宣传,提高关注和认知程度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是推动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很好的助推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智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和社会的关注。通过与媒体的积极良好的协作,创造良好的网络宣传环境,既可以为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提高知名度,也更容易让校企合作制度为大众所熟悉、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

5.结语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我国现在已经基本构建起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总体框架和结构,确立了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参与要素。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建立起校企相互促进、社会积极关注、多方联动提升的行之有效的机制,校企合作各参与方也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各自的力量。除此,还应将媒体、学生及家长、社会公众等要素动员起来,为进行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支持和发展基础,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实现校企合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