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021-01-31苏海燕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习题教师应分层

苏海燕

(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226400)

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逐渐调整,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新教育形式则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分层教学法作为素质教育理念下教育方法,秉承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保证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及适用性,在分层教学法引导下,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能得到长足进步.对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需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课前分层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生物作为初中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识到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构造等等关于生物的科学,因此,生物的学习在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敬畏生命的优秀品格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一门学科,所以生物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分层教学做好铺垫.首先,生物教师应在学期初熟悉整本教材的内容,掌握教材的中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的知识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其次,生物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注重课程的教育,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因此,想要提升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便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问题设计,促进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使分层教学更好地体现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完善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在程度不同基础上也能共同发展,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最后,生物教师应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落实分层教学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便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在开展教学之前,生物教师应向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课上的表现状态、逻辑思维能力等.将了解到的学生情况进行整理分类,就此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帮助,从而在生物的学习中得到提升.总之,想要开展初中生物的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深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使分层教学更好的运用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中.

2.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在初中生物课程授课前,教师需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大体掌握,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采取统一的预习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初中生物教师还需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问题,保证每个学生就能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在设置预习问题时,可分为基础内容预习及拓展内容预习两个层次,比如,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课程内容时,基础问题设置为:“对本节课内容预习,认识植物呼吸作用的特点,在预习过程中,将植物呼吸作用与人类的呼吸进行对比,观察两者呼吸方式是否等同?若等同依据是什么?对植物呼吸作用进行验证的方法是什么?”拓展预习问题设置为:“植物在呼吸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变化的部位是哪里?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依据是否充足?你能够设计全新的实验流程?”教师在设定课前预习内容后,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结合课本内容展开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课中分层

1.注重课堂分层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无法照顾到班级的学困生,基础扎实的学生学习需求也无法满足.教师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后,要求学生解答课前预习设置的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也要让学困生及优等生均进行回答,保证教学过程的层次化特点,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均预留出展示的机会,贯彻及落实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比如,学习“人的生殖与发育”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多个层次.首先,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表达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及得出的结论,比如“学生在预习后认识到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发育一个阶段才能成长为胚胎,学生在预习中也会发现女生与男生的生殖系统差异,在青春期男女的第二性征会不断成长,具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学生也会看到有些生物是卵生,有些生物是胎生等.”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其次,教师让基础扎实的学生进行表达,优等生会解答薄弱生提出的疑问,并对自己探究内容进行延展,比如“地球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空间,容纳的人数具有限制性,但人类经过几千年的繁衍,数量不断增多,但依旧没有填满地球.精子与卵子在结合后会形成受精卵,但一个卵子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教师让基础扎实学生回答问题后,让所有同学探究获得的具体结论,可采取合作探究方法.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后,教师还需处理每个环节的学生问题,要求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做好总结及归纳,保证班级中的学生学习时效性.针对课程中涉及难度较大的知识,教师让班级中的全体学生进行探索,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

2.注重实验分层教学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的分层教学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完善学生对生物原理的有效理解,激发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因此,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在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中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小组的划分.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应注重小组内的差异和小组间的相似,以“显微镜的使用”这个实验为例,有的学生擅长操作显微镜,有的学生擅长记录结果,有的学生擅长观察生物标本,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在一组,使小组内的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充分表达自身的长处,并谦虚学习他人的优点,使得整个小组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共同的发展.但是,教师也要注重小组间的相似性,保证小组间的能力水平相差无几,使学生们处在一个公平学习的氛围中,从而得到更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应制定好教学目标,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以“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这个实验为例,认识红细胞与白细胞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怎样区分红细胞与白细胞”、“描述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形态”等有深度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拓展基础知识,使分层教学下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收获一定的知识,得到相应的拓展.所以,实验作为初中生物的教学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再融入分层教学的方法,从而给予学生更直观地帮助,最有效地提升.

三、课后分层

初中生物课堂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后也需要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后练习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预留习题.在分层练习过程中,教师需把握整体教学内容,找到单元内容的重点及难点,满足学生思维需求的同时,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适应性习题是基础差学生解答的内容,让学生巩固学习基础.经典习题则适合班级中等生,让学生认识到课程重点.拓展性习题适合优等生,让学生拓展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不同层次习题的作用下,教师设置课后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顺利解答习题,树立初中生物学习信心.比如,学习“生物与生物圈”内容后,教师为基础差的学生预留填空题:“生态系统指的是内,和所构建的统一体,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包括等;中等生学习难度较大的题目,比如,多选题:“选择其中属于生态系统的选项( ):A.一片稻田;B.一所学校;C.一条小河;D.一个农场.”基础良好的学生则是学习综合性分析类习题,比如,对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能量流动所产生的关联展开分析.在层层递进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能掌握丰富的生物内容,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教师也要将学生划分到更高的层次,保证学习内容的适用性.

初中生物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紧密相连,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想象力.分层教学法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是素质教育的催化剂,教师还需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析,让不同层次学生均获得专业上的成长,最终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习题教师应分层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雨林的分层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