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初中生物学科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及意义

2021-01-3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体验式条件种子

郑 宁

(福建省福州杨桥中学 350001)

项目体验式教学即围绕某个实验过程、核心概念、教学环境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任务.同时,项目式学习能为学生真实化情境,学生在完成项目中会产生真实学习体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推动科学思维发展.

一、在初中生物学科开展项目体验式学习意义

1.满足核心素养的需求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需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生物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获取的持久品格与能力,属于学生终身收益的学习成果.与此同时,核心素养的实用性较强,学生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就需发挥核心素养作用,例如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素养等能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2.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项目体验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型人才以及挖掘学生创造力主要途径,该教学方式作为显著的特征即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能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反思的能力.

二、初中生物学科开展项目体验式学习实践案例分析

本文以“种子的萌发”为例,大部分生物教师在讲解该章节知识时先为学生讲授种子开始萌发时的环境条件,以及种子的自身条件等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围绕种子的萌发条件开展实验,然而后期因缺乏持续跟踪指导,导致该实验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对此,生物教师可引入项目体验式学习,先明确项目学习目标并基于此设计相关问题,搜集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各类资源,完善实验活动设计方案,围绕问题和设计方案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完成任务目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

1.明确项目式学习的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需围科学本质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组织进行探究学习.“种子的萌发”章节提出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可以围绕实验设计方案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此,生物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学习目标:①结合探究实验的要求,设计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活动方案;②根据设计方案,有效开展实验,探究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以及环境条件;③讨论如何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从而提升植物种子的发芽率.生物教师明确项目式学习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设计项目式活动的方案

确立项目活动目标后就要梳理课前收集的与项目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源,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想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项目活动方案,其不可缺少的条件即厘清项目资源,生物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合理设计项目活动方案.在此之前通过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①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属是单因素造成还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只要缺少一个环境因素缺少都会造成种子萌发失败吗?③单因素缺失实验该如何设计?④选取实验设备时该如何巧用已有条件?要求学生围绕项目“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出问题并合理进行问题假设,然后围绕问题,设计实验探究的项目方案.生物教师只要梳理项目资源才能结合学生学情和已有教学条件科学合理设计项目体验式学习活动,再运用相关措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兴趣,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乐趣与严谨,进一步有序且高效地开展项目活动.

3.课内课外项目探究

一般课内课外项目探究分为以下方面:①课前合作探究.生物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该章节知识内容,巩固复习实验和科学探究等要求.随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实验小组,各小组随机选择绿豆、胡罗卜、大豆和豌豆等植物种子,然后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教师按照上述材料分别准备30粒,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条件和项目学习目标设计项目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巧用废旧材料,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准备实验探究装置,并将植物种子浸泡合适的时间后进行实验.②课内讨论分析与评价.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探究种子萌发环境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讨论,明确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条件,随即开展挑选种子和土壤水肥管理等项目体验式学习活动.在具体活动中,各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清晰阐述实验探究的问题、需要应用实验装置和开展探究实验的过程等,其他实验小组根据阐述的内容,该小组实验探究的情况进行评价.生物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现,有的实验小组选择盛放种子的实验装置不太合适,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对于30粒种子,可选用大小类似于电脑鼠标的空盒子进行盛放.通过此步骤让学生掌握规范且科学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知识以及科学设计实验原则.紧接着,各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与结论,即水分、温度、空气以及光照是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实验结果按照不同温度、加水的量、光照强弱、是否有空气等探究条件绘制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柱状图,清晰直观地展现种子萌发无法缺少充足空气、光照、一定水分、适宜温度等条件,进一步体现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育人价值.为了深化学生探究,生物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种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并未全部萌发的原因?该问题在于让学生结合之前了解的种子萌发环境条件与未萌发种子形态结构等知识得出,种子萌发无法缺少非休眠期、完整且活性的胎等条件.随后教师继续提问:结合种子萌发条件,大面积种植蔬菜前该开展哪些工作?借助此问题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种子发芽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大面积播种蔬菜种子后科学施肥与管理方式.③课后延伸拓展.生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为学生传授如处理种植已萌发种子材料方式,激发初中生潜在的真爱生命、保护生命的责任感与意识.在该环节要求学生对实验存在问题进行改进,例如某小组学生在实验中运用豌豆种子,但实验结果却发现有光照和和无光照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6%与75%,上述结果无疑是错误的.相关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指出,光照并不影响豌豆种子萌发,然而并非所有种子萌发均与光照条件毫无关联.生物教师可指导学生是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并在课后不断完善实验.也有其他小组深入研究“探究不同光质对种子萌发影响”等课题项目,在实验中发现,针对无光照实施遮光处理时受湿度改变和空气等因素影响导致上述实验结果出现错误,如果严格将实验条件控制在单一变量是否有光时,那么就会得出相同的种子萌发率.

总之,在初中生物学科开展项目体验式学习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该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延伸常规教学,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果.与此同时,项目体验式教学充分彰显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正是这种体验驱动学生持续探究知识,可谓相辅相成,最重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为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应用项目体验式教学时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与感知环境,引领学生在项目中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并基于此归纳总结,强化核心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体验式条件种子
排除多余的条件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条件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