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深度学习角度谈初中数学教学

2021-01-3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数轴直线分数

徐 亮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 225000)

深度学习不仅是课堂教学中设计思想的一种,还是一种教育改革观念,指的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进入到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学习中,使其在体验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且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深入体会学习过程,使其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一、注重基础知识讲授,做好深度学习铺垫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首先需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为他们进行深度学习提供充足的知识支持,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基础性理论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理、性质和公式等,使其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架构与体系,为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实施“数轴”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一个温度计图片,分别标出-5℃,0℃,15℃,由学生说出示数且排序,过渡:温度计上的刻度,使大家能方便地读出度数,直观判断温度的高低,能不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零和负数?使其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做一做:画一条水平直线,在上面取一点表示0,称为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一个箭头表示,向左为负方向;取适当长度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同样操作依次表示-1,-2,-3……,使其画出一个标准的数轴.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数轴的产生,使其掌握正确的数轴画法,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为接下来绝对值、相反数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与准备.

二、善于发掘隐藏条件,加强深度学习力度

初中数学教材中,因受到篇幅文字的限制,介绍某一知识点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以至于不少学生只停留在表层理解上面,并没有深度发掘教材中隐藏的内容,严重影响他们的深度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发掘课本中的隐藏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加强深度学习的力度,引领学生不自觉的展开深度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一次函数”教学时,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关系到后面的深度学习,教师可将侧重点放在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要点方面,引领学生正确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结合一次函数的公式y=kx+b,k、b为常数,且k≠0,其中y被称为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使其意识到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之后,教师结合一次函数的概念设疑:当k是0时,y=b是一个函数吗?引领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展开深入思考,讨论后可能提出以下不同看法:不是函数,因为b是一个常数,不存在自变量x;是一个函数,且是常值函数,无论x是什么值,y都与b相等.

如此,教师引导学生发掘教材中的隐藏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更多有关一次函数的知识,使其对一次函数概念理解得更为透彻,为他们接下来更好的学习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等内容打好基础.

三、发挥问题导向功能,探索深度学习模式

问题教学法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问题教学方法相比,无论是提问方式还是内容均有所创新与改进,这为深度学习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说,教师应紧扣所授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发挥问题的导向功能,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与探讨,使其在问题驱动下深度理解所学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比如,在讲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中,教师设计导语:垂直的定义能当作判断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那么平行线的定义能否作为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假如能,该如何利用平行线的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要满足哪些条件?学生结合个人知识基础与认知讨论作答,有效激活他们的思维.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经典的“三线八角”图,由学生说出这八个角中对顶角、邻补角,带领他们认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且找出分别有多少对.之后,教师设疑:当同位角满足什么条件时,两条直线平行?引领学生结合用三角板平推法画平行线的方式来研究,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问题,发挥出问题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指明思考与探索的方向,使其在问题驱动下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进行深度学习.

四、关注知识内在联系,提升深度学习效率

数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多个知识点构成,虽然看起来较为零散,但是不少知识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基础知识通常是复杂知识的铺垫,复杂知识则往往是基础的延伸与拓展.从深度学习角度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带领学生由旧及新、由浅及深的学习数学知识,继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深度.

以“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为例,教师讲述:大家已学习过整数与分数,所有整数都能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形式,像—2=—2/1,0=0/1,3=3/1等,将能写成分数形式m/n(m、n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大家在小学里学过的有限与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吗?引领学生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展开分类,分为整数与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与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与负分数.之后,教师设疑:是否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将两个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重新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面积为2,假如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2=2,a是有理数吗?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结合小学里的知识讲授新课,增进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的深度,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五、巧妙对接生活实践,内化深度学习认知

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另一方面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运用,而且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在深度学习角度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的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践相对接,带领学生分析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其能从数学视角分析生活实例,内化学生对深度学习的认知.

在“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引入新课:夜晚,当人在路灯下行走时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灯光照射范围内离开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你们有类似经历吗?由学生结合真实情况交流各自的感受,从生活中的情境出发展示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中心投影”的概念,说出自己的体会,并给出实例:某人身高CD=1.6m,在路灯A照射下影长为DE,他与灯杆AB的距离BD=5m,如果AB=6m,求DE的长度,假如DE=2.5m,求AB的长度,使其通过研究中心投影的数学模型,随后要求他们在课外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可测量大树、旗杆或教学楼的高度.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深度加深教学内容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深化他们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且增强运用能力.

从深度学习角度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以往浅层学习的束缚与局限性,从基础知识讲授、发掘隐藏内容、发挥问题导向功能、关注知识内在联系、巧妙对接生活实践等多个层面切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追求深度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数轴直线分数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数轴的作用
可怕的分数
画直线
画直线
如何学好数轴
你喜欢直线吗?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