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指导 结对互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21-01-31卜建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正数负数自学

卜建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初级中学 21510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机械记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误区,能够在自主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中,活化学习方法,吸收知识、强化能力,以助力学生在学习中解答疑惑,攻克学习的难关.“自学指导,结对互讲”的模式提出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的直接体现,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机会,同时在结对互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一名学习者,也扮演者“小老师”的角色,在结对互讲中通过问题的讲解获得了成就感,学会了相互讨论问题,讲解知识,表达数学,在结对互讲中实现以优辅差、共同进步的效果,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对“自学指导,结对互讲”的解读

1.“自学指导,结对互讲”的概念

“自学指导,结对互讲”的模式实施,是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相互的问题讨论,达到解决疑惑的目的,其中的“自学”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的主体是“结对”的对象之间的相互指导,“结对”是指由两名学生组成的合作学习关系,“互讲”就是“结对”对象之间的相互问题讲解.由此可见,“自学指导,结对互讲”是一种“一对一”互助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困生在“结对互讲”中脱“困”,让优秀生在“结对互讲”中更“优”.

2.“自学指导,结对互讲”的优势

(1)以“优”带“差”.在“自学指导,结对互讲”中学习者指导的主体是学生,为了保障“结对互讲”的顺利进行,教师在“一对一”的对象选择上会更加倾向于一个“优生”加一个“差生”的搭配方式, 这样的“结对”关系可以起到利用“优生”监督“差生”的作用,激励“差生”的学习心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大量实践证明,学习环境与学习质量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部分初中生虽然存在疑惑,但是因为课堂紧张的学习氛围、压抑的课堂环境,加之担心问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被教师责备、受到同学的嘲笑,而选择隐藏疑惑,长此以往困惑越积越多,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难的局面.而“自学指导,结对互讲”模式的实施,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加轻松的、开放的学习环境,“结对互讲”的对象是自己熟悉的、关系要好的同学,他们会更加容易敞开心扉,说出疑惑,认真“互讲”.

(3)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成就感是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的“润滑剂”,在“自学指导,结对互讲”中学生通过对“结对”对象的指导、讲解,帮助同伴解答疑惑,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克服自卑、厌学的心理,减轻学生的社交焦虑感,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二、“自学指导,结对互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在课前预习学习中自主学习,提出疑惑

“自学指导,结对互讲”的第一步就是学生的“自学”,在预习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以“自学”为前提,在自主学习中能够独立地思考,初步掌握课本中所讲解的知识点,并记录下疑惑.这里面说指的“疑惑点”记录并不单一指向学困生,而是指全体学生.为了让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目标更加明确,避免学生们出现盲目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导学单,要求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学习的任务,能够清晰地梳理出预习学习中发现的知识与问题,为“自学指导,结对互讲”的学习活动实施奠定基础.

以《正数与负数》的一课为例,教师布置了这样的预习学习任务单:(1)什么是正数?什么又是负数?(2)正数与负数是如何产生的?(3)0是正数还是负数?(4)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正数”和“负数”的例子吗?(5)在本次预习学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或未解决的问题,请记录下来,并与同学相互讨论.此时,学生们首先完成了自主学习的任务,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在自主预习学习中,有许多不理解的内容,那么此时学困生可以寻找与其“结对互讲”的同伴进行问题的讨论,如对于“0”是正数还是负数的问题讨论中,平时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对“0”的界限进行划分,并给学困生讲解“0”的特殊性,指导学困生通过正数的概念以及负数的概念,分析“0”在整数中的特殊性,可以让“学困生”认识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对于“结对互讲”过程中,两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会将其带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提升学生课堂听讲的针对性,促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希望自己可以在课堂听讲中理解这一没有解答的问题,并给对方讲解.

2.在课堂新知学习中结对帮扶,合作互动

课堂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战场,自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已经走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也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优生独舞”局面的发生.在以“自学指导,结对互讲”为导向的背景下开展数学新知讲解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合作互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结对”的学习小组建立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实现数学新知的构建,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下,攻克数学学习的难点.

以《从问题到方程》的一课教学为例,这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对方程这一模块内容的初步接触,学好本节对于学生后续的二元一次方程学习、指数、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们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完成新知的探索,解决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如教师首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的上学之前的年龄是我今年年纪的2/5,之后我上学的时间是我现在年龄的1/3,如今我走出校门,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8年,那么同学们你们谁能够计算出我现在是多少岁呢?”在问题情境创设之后,要求学生们结对讨论,相互指导,例如其中一对学生中的学困生这样说到:“我们是不是要找到其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才能列出方程式,解答问题.”这个思路的提出,让另一名同伴找到了思路,二人开始找到教师所给出的条件信息,设教师今年的年龄是“x”,将列出方程式,轻松地解答了这样问题.在问题解答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们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合作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这样的自学指导、结对互助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数学知识、概念、定理的自主构建,其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单向灌输所无法实现的,通过“结对互讲”的方式,提高了对数学新知的理解程度.

3.在课后复习巩固中自学指导,结对互讲

课后学习同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结果的检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梳理、巩固,以达到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作用.在过去的课后复习学习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学生布置了课后习题,之后要求学生们完成作业后,第二天将作业本交上来,教师批改.由教师一人批改作业有两个弊端:第一,是无法锻炼学生的错题修正能力,第二,难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而在“自学指导,结对互讲”的模式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两人一组,在课下相互批改对方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对方的错误进行讲解,并指导同学改正错题,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担任“小老师”的机会,在相互评改、相互讲解中实现共同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正数负数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正数和负数”检测题
学好乘方四注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