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途径
——以商丘市实验幼儿园为例

2021-01-31赵一锦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幼儿

赵一锦

(商丘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当前,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尝试,开展了让孩子们着唐装、穿汉服,“诵古诗”“唱民谣”“讲经典”“画水墨”“玩民俗”等活动。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实施指导方案,部分幼儿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出现了随意性大、形式主义、脱离幼儿实际的现象。幼儿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常依托于一些传统节日来进行,其教育过程中存在重知识传递,忽略精神培养的现象[1]。在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的路径及方法时,有学者提出:“幼儿园要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营造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文化氛围,使幼儿通过民族节日、民族体育、民族艺术、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游戏等活动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身边。”[2]还可以“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当中”[3]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园五大领域匹配,在幼儿园常规教学活动中设计具有园本课程特色的主题活动,为幼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启蒙教育”[4]。

综合考虑以上意见,并结合幼儿园的特色和地域传统文化特点,本研究主要将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内容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对应,形成一系列相对完善和丰富的幼儿园课程模式,以期幼儿能从知情意行的方面感受和践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融入幼儿园健康领域

中医学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气候由温变热,转为凉,进而变寒,自然万物也依此生、长、化、收、藏,生生不息。五季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和自然界的五行,讲究人随天地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一)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师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为幼儿编制各具特色的营养食谱,并设计相关课程活动,引导幼儿有意识地选择多吃时令蔬菜、水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例如,春季饮食调养以食用清爽绿色的蔬菜为主,进而实现对幼儿体质的调养。在饮食上要多辛温,少酸辣食物。而葱、香菜、红枣和花生等具辛甘味的蔬菜则对保护体内阳气有帮助,另外花菜、白菜、青椒和胡萝卜等也可提升体内阳气,宜多食一些。立春时还要多吃一些热性、可发汗驱寒的食物,如豆豉、虾仁、牛肉等。立春后要少吃辛辣及油炸、烧烤类的食物,否则会损耗体内阳气,导致上火。

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设计小、中、大班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案。如“立春饮食九字诀”“怎样养护脾胃”“雨水饮食十字诀”“惊蛰时节吃什么”“春分时节吃什么”“清明时节吃什么”等。再如,设计“如何保护胃”活动方案,让幼儿知道“保胃要八戒”:不吃冷饮和垃圾食物;不狼吞虎咽;不暴饮暴食;不边语边食;不用餐生气;不边吃边玩;不饮食单一;保持饮食平衡。

(二)健康的生活作息

充足的睡眠和规律作息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结合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特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春季宜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情绪,但也不可贪睡赖床,这不利于阳气升发。夏季宜晚睡早起,晚睡可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起可顺应阳气充盛,有利于情绪舒畅。秋季宜早睡早起,劳逸适度,注意不要熬夜,顺应自然收敛。冬季宜早睡晚起,必待太阳升起后起床,保持精神情志安宁而不妄动,远离寒冷的刺激,不要过多地出汗。结合这些季节特点,教师设计了相关的活动教案,例如“健康过立春”“立秋的饮食起居”“小雪的良好起居”等。

(三)良好的情绪

情绪的表现主要指人心理活动的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不同情感,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是对外界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正常的情志有益于身心健康,若喜怒无常且不加节制的话会损坏我们的身体。

教师应引导小班幼儿正确对待入园分离焦虑,教育幼儿遇事不大喜大悲,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教师结合“九气口诀”,让幼儿明白“百病生于气,气在人体和”,遇事不乱发脾气,知道怒易伤肝,易引起胃胀。结合“范进中举”故事让幼儿明白:小喜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过喜则会使人心神涣散,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过度思虑,过度悲伤会影响肺功能的正常工作。看恐怖电影和暴力片会损伤肾气。从而教会小朋友一些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四)初步的疾病预防常识

依据二十四节气的特点,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幼儿的自我疾病预防能力。立春时,天气乍暖还寒,人体对寒邪抵抗力减弱,多梳头可以抗风邪,因此,教师设计了 “五指梳头歌”的小班活动;雨水时,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应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因此,教师设计了“怎样养护脾胃”的大班活动;谷雨时,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外出活动时应注意保暖防止风热感冒,因此,教师设计了“感冒了怎么办”的小班活动;大暑时,高温酷暑和寒湿之气对人体影响很大,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因此,教师设计了“怎样防中暑”的中班活动;立秋时,天气逐渐干燥,人们常会口干唇干,因此,教师设计了“小嘴起皮怎么办”的小班活动;白露时,“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因此,教师设计了“防腹泻”的中班活动;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最冷阶段,身体各部位易冻伤,因此,教师设计了“耳朵小卫士”的中班活动等。

(五)传统的体育游戏

教师根据幼儿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度的目标要求,将一些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如:要求“3-4岁幼儿身体能平稳双脚连续向前跳,分散跑时能躲避”[5]8,教师将民间游戏“跳格子”“丢沙包”“风车转起来”“抛球”等改编后融入小班体育游戏中;要求“4-5岁幼儿能助跑跨跳一定高度的物体,能与人玩躲闪追逐游戏”[5]9,教师将民间游戏“好玩飞盘”“走大鞋”“斗拐”等改编后融入中班体育游戏中;要求“5-6岁幼儿能手脚并用攀爬登架,连续跳绳,躲避沙包,连续拍球”[5]10,教师将民间游戏“跳山羊”“编花篮”“砸沙包”等改编后融入大班体育游戏中。

二、融入幼儿园语言领域

幼儿园应以“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为切入点,将“做事先做人”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将“远古神话故事”“古代历史名人”“中医学大医家”等中的内容编写了12本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园本绘本。其中,神话故事篇包括“钻木取火”“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神农传人伏羲氏”“神农尝百草”,其内容以先祖盘古、女娲、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为主人公,让幼儿通过绘本感受华夏先祖对天地万物的无我、包容、仁爱之心;历史名人篇包括“仓颉造字”“木兰诗”,让幼儿学习仓颉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人类从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的伟大贡献,通过木兰诗,感受花木兰的忠孝、感恩、平常之心,以及代父从军的坚韧品质;大医家的故事篇包括“神医华佗”“医学鼻祖扁鹊”“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药王孙思邈”,让幼儿学习医学先辈的高尚医德,感悟他们以仁爱之术体现仁爱之心的崇高境界。

以绘本为依托,幼儿园教师探索并生成了12节语言教学活动,同时将绘本投放在图书区。另外,教师还将“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改编成童话剧,让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游戏表演中感悟医者的天地之心、仁爱之心和无私之心。通过老师讲故事、说故事,幼儿听故事、懂故事、演故事,让幼儿心中有榜样。如此可以把修德教育根植于人生的启蒙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在先贤的高尚思想和行为熏陶中,逐渐成为一个有信仰、有使命感、有德行的人,为实现其“做人之道、成才之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精心选择一些成语故事,如“守株待兔”“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如鱼得水”“纸上谈兵”等。这些故事可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提高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中孝悌、民族精神及高尚品格的理解。

三、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丰富多样,记录着中华各民族各具特色的社会生活文化,蕴涵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聪明善良、淳朴友好的优良品格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教师选择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几个主要节日节点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让幼儿感知、体验传统节日浓烈的气氛,了解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师结合节日的特点设计活动,从节日的由来、风俗礼仪、传统活动、特色饮食等方面,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并参与进来。例如,元宵节时,为中班幼儿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元宵节的来历”“花灯谣”“大家来看灯”。通过与元宵节有关的神话故事,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及为什么吃元宵;通过做元宵、吃元宵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尝试亲手制作元宵,体验制作合作的乐趣;教师通过讲述元宵节赏花灯的寓意,让幼儿搜集各式花灯的图片或实物。这既方便幼儿掌握儿歌《花灯谣》的歌词内容,同时也能装饰幼儿园环境。在幼儿园开展“赏花灯,猜灯谜”的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

四、融入幼儿园科学领域

教师结合传统中医学知识,从“认识五季的特点”“了解人体的秘密”“人体五脏与季节的对应”“二十四节气变化对人和动物的影响”“十二时辰的意义及应用”等角度分别在小、中、大班开展科学领域的探究内容。

依据一年中的五季并结合每个季节对应的节气和人体脏器来设计各季节的主题教学活动。例如,冬季是藏的季节,要注意保暖,起居上要早睡晚起,饮食上要多食温热食物,忌食生冷食物,冬季对应的人体脏器是肾脏。因此,教师可在大班以“认识冬天”为题开展“冬天来了”“寒冷的冬天”“小动物过冬”“植物过冬的秘密”等活动,以“认识人体的秘密”为题开展“肾与自然的对应”“藏在身体里的小粮仓”“骨骼健康身体好”“牙齿的秘密”等活动。

幼儿园以幼儿一日生活为载体,将幼儿的一日生活习惯与十二时辰和身体各器官的活动规律密切结合起来,让幼儿认识十二时辰,知道每个时辰是什么时候,在那个时间段适宜做什么。例如,在教学活动“卯时和辰时”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告知幼儿十二时辰都有哪些,重点认识卯时、辰时,知道卯时是上午5:00-7:00,此时大肠经当令,应按时起床、排便,辰时是上午7:00-9:00,此时胃经当令,应按时吃早餐,易消化、更健康。

五、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

幼儿园教师积极探讨、细心筛选,尝试将木板年画、剪纸艺术、戏曲表演、五禽操等美术表现形式和音乐律动融入幼儿园的艺术教学中。

(一)欣赏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

木板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年画内容取材于社会生活,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景名胜、花鸟鱼虫、吉祥喜庆等。幼儿园利用地域及资源优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朱仙镇木板年画”。教师带领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录像等资料欣赏朱仙镇木板年画,初步感受年画的艺术魅力,进而让幼儿参与设计,观看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从而感受民间工艺的魅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运用适当艺术手法将传统文化表现出来

民间剪纸艺术对幼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主要通过剪、粘、抠、刻等,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动手动脑,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及促进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启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幼儿园可邀请唐派剪纸传人,夏邑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明老师来园对教师进行剪纸培训。教学实践时,教师也会依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设置活动的难易度。例如,小班的第一次剪纸活动就是玩剪纸游戏,幼儿可以轻松随意地去剪,然后再命名,结果幼儿剪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如碗、船、刀、胡萝卜、树叶、云彩、大山等。通过这次剪纸活动,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剪纸水平,知道幼儿能剪出直线、弧线、曲线等;中班幼儿可尝试剪一些大面积的、线条较简单的,如房子、大树等;大班幼儿可逐渐加深难度,学习镂空剪,剪出线条复杂、有细节的图形,如动物身上的花纹、树上的果子等。

戏曲文化的引进在幼儿园已有多年的历史,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传播戏曲艺术知识,激发幼儿学习戏曲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戏曲艺术本领和审美素养。幼儿园的戏曲教学以豫剧为主,同时兼顾京剧、黄梅戏、曲剧等剧种的尝试学习。教学方式包括观看戏曲表演视频、学唱戏曲经典唱段、手工制作戏曲娃娃、创意涂鸦戏剧脸谱等。目前,幼儿园已编排成熟的戏曲节目有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折子戏《朝阳沟》、豫剧《小小花木兰》、戏曲《说唱脸谱》。新编排的戏曲舞蹈《木兰舞》《朝阳沟新传》也受到家长、同仁的一致好评。

幼儿“五禽操”改编自华佗的“五禽戏”,每一节动作旨在模仿一种(类)动物独有的体态动作。针对学前儿童身体的薄弱部位和大动作发展,如教师可根据幼儿头颈部缺乏灵活性、肩胛部松软、四肢乏力、腰腹部柔软、全身动作不协调、平衡力差等特点,而有选择性地让幼儿模仿虎、鹿、熊、猿(猴)、鸟,这五种动物头颈、胸背、肩臂、腰腹、腿脚强健有力、轻盈灵活,使幼儿得到全面锻炼。

幼儿期是人成长历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容易塑造的阶段,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文化品质[1]。园本课程的探索一路走来,从设置实验班到全园铺开,研究成果日趋丰富、效果日渐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使幼儿受益,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家长们的支持也水涨船高。幼儿园将继续完善现有的活动方案,使之更加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且不断发掘新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我所用,为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些贡献。

猜你喜欢

幼儿园传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欢乐的幼儿园
老传统当传承
爱“上”幼儿园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