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考

2021-01-31乐志伟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社会主义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云南日报马克思主义工作

文 乐志伟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入我国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新闻工作者结合中国实际,沿着历史溯源、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三种研究路径,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呈现出反思与超越、坚守与落地、延续与深化等鲜明特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的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有其科学内涵,有开放性、完整性、原则性、实践性四个特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回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中国新闻观的重要价值。

20世纪80年代,新闻业界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逐渐进入业界、学界及主管部门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初,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得到反复强调:“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支柱”“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根本规律”……20世纪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新闻行业引发研究小高潮。《新闻通讯》杂志专门以特稿的形式推出了一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特点是,鲜明的党性原则”。1999年,作为报业改革先锋的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把如何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剖析和整改的重点之一。此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新闻工作者坚守的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新闻舆论工作,先后就新闻宣传发表11次讲话、4篇贺信和两个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基本方针、重要原则、创新理念、发展路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提出了—系列反映我国宣传思想和新闻與论工作客观规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媒的首要任务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做好党的新闻工作,必须把正确的新闻观摆在第一位。这个新闻观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云南日报》作为中共云南省委机关报,长期以来,致力于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讲好云南故事,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积累了经验。

坚决贯彻党性至上、人民至上原则。新闻报道要服务于党、服务于人民。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只有真正做到秉持党的属性,坚定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履行好媒体职责。

《云南日报》将目光聚焦在党和人民最关心的地方,推出了大量质量优异、用心用情的好稿件,同时,还结合全媒体采访报道的形式,对重大主题进行全方位的报道。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云南日报》专门开设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等专栏,长期关注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以全局的视野、全面的解读、全方位的报道,展现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效,探寻存在的不足。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昆明召开,云南迎来八方宾客,《云南日报》开设了“COP15 春城之邀”栏目,以周密的策划、精美的版面、强有力的执行,献礼大会、记录云南。

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报道传播正面的舆论导向,形成利用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回信发布后,《云南日报》迅速反应,以多地域多行业多角度报道回信反响,展现了云南在守护边疆安宁稳定、强边固防、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2021年以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还开展了多次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全媒体采访活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主线,进一步传播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增强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和一体感。

树立新闻工作全局性思维。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始终贯彻在新闻工作全过程中,将全局观念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位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牢记,任何一条新闻信息的传播都与整体全局工作息息相关。党报从业人员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交融的全局来看待问题和指导工作,树立新闻工作全局性思维。

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挑战和机遇

当下,媒体宣传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报道主题多元化、受众和市场碎片化、产品形态多媒体化、传播渠道复合化、信息流通全球化等。

这种变化推动了媒体宣传内容及形式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发展,同时也给党媒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坚定树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旗,同时制作出高品质、高标准的新媒体新闻产品,是党媒能否与时俱进的重大考题。

近年来,《云南日报》深耕思想文化主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些探索和成效,正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迸发出的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云南一直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面临着巨大的防疫压力。2021年中秋佳节,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精心策划组织“边关月·家国情”大型融媒体报道,选取了疫情防控一线、国门一线、巡边一线等不同点位,以场景切入,通过讲述云南沿边8州市守边一线的故事,采写了一系列国与家、责任与坚守、亲情与奉献的报道,展现出云南上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和努力。在报纸版面上,《云南日报》以两个整版篇幅,讲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机关干部、人民警察和护村巡逻队员,中秋之夜依然开展巡村护寨、抵边防控的故事,以个人特写和群像描写展现出守边人的家国情怀。《云南日报》新媒体平台“云报客户端”运用集团全媒体指挥调度体系,“报、网、端、微、号、屏”整体发力,协同全省25个边境县融媒体中心,连续13个小时进行直播;同时与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环球时报、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及全国区块链新闻编辑部等40多家媒体平台,以及省内129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同步推送直播内容。这场大型直播,将云南25个边境县守边人的中秋节故事呈现给全国、全世界的观众和网友。此次直播在云报集团自有平台上的播放量超过4000万次、云报客户端主直播间点赞数达2056.2万次、评论5016条,全网综合传播量超过1亿人次。

猜你喜欢

云南日报马克思主义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云南日报》经济报道新闻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不工作,爽飞了?
园子里的春天
选工作
论党报的新闻温度*——以《云南日报》新闻报道的“温暖”转型为例
论《云南日报》改版改革后的版面设计及其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