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2021-01-30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全民图书馆素养

庞 云

(湖南省肿瘤医院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013)

1 背景

健康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幸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健康水平的国家卫生发展规划,是以我国医药改革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促进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和人民健康发展的国家战略[1]。这一战略将人民健康贯穿国家发展规划的全过程。“健康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之道,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进而实现全民健康,是全民健康战略的最终目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有喜有忧:2020年10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2]。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2019年文盲人口占比为4.9%[3],对健康的认知仍存在不足。要持续提高健康水平,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尤为重要。

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继续稳步提升,达到23.15%[4]。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分布不均衡依然存在。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老年人群等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相对薄弱。《“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提高到30%[5]。健康素养提升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统筹强力主导、需要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形成强大合力,从健康教育、提高卫生服务的可接受性、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性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阅读推广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各类型文化单位都在努力推进阅读工作。图书馆的文化职能和属性,使得各类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上承担其独有的社会责任,发挥其在全民阅读中极为重要的行业作用,也是图书馆发展的理论自觉和必然选择。目前阅读推广的内容多立足传统文化,经典文学、历史传记、优秀图书、时尚作品等等。其他各级文化媒体开展了一系列的电视文化活动和讲座,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栏目《百家讲坛》《朗读者》《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得到了亿万观众的好评。但是,这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中,涉及到推广健康知识内容、提升健康素养的内容相对较少,系统性不强,活动覆盖范围不广,影响力也不够。因此,站在全民阅读、提高健康素养的高度系统地、全方位、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全民阅读需要大力推进。将阅读推广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紧密结合,既是建设书香中国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

2 提升健康素养的阅读推广模式探索

我国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不断拓宽深度和广度。通过阅读推广不断将健康知识全方位渗透,从而起到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作用。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适用性强的阅读推广模式尤为重要。

2.1 基础教育推广模式

《健康中国2030纲要》中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6]。在国民教育阶段,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推行:一是设置不断完善的健康教育课程。健康素养作为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课程的内容体系框架应包含: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主题及实践健康行为技能等十大健康技能[7]。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就是以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孩子们学有所获,正真收益。学校每月更换主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组织校红十字服务队,校医对红十字服务队的同学定期培训;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结合“全国学生营养日”“全国爱眼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全国碘缺乏病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健康认知能力。三是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为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预防接种、牙防、近视、肥胖的预防、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紧急处理等等,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8]。目前我国中小学,虽均已设置卫生教育课、生理卫生课等教学内容,但健康教育内容多集中在日常卫生领域,以课程为依托的健康教育主要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上[9],健康素质教育在系统性和内容的覆盖面上还有一定程度的缺失和缺位。应进一步推进实施科学、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增强健康意识和健康技能,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小打下良好的健康素养基础。

2.2 基层组织推广模式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10]。这一方针,体现了卫生健康工作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本要求。目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正成为城镇居民健康管理新态势。如温州的社区街道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经常性地开展各类健康讲座,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讲座,指导大家通过强化自身保健知识来控制血糖[11]。除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如讲座、防治手册或宣传单、慢性病健康教育板报、义诊等方式外,新兴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正蓬勃兴起。移动互联网的普适性宣教平台、精准化个性化干预平台、交互式服务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12]。如江苏江阴市的“互联网+健康教育”视频联播平台实现了全市覆盖,个性化健康教育视频可以随时调取,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科学权威的健康教育信息[13]。社区健康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使居民的健康意识、健康理念不断增强,居民的健康防癌、营养膳食、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癌症的早诊早治等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同时在理念上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还同时向基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不断延伸。

2.3 专业机构推广模式

2.3.1 图书馆

各类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主力军。各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讲座中更多地融入了健康知识内容。如广州图书馆的公益品牌活动“健康大讲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起到良好效果。各乡镇图书室、文化站、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24小时图书馆等在宣传活动中更多地开展健康知识的推广普及。公益性的移动图书馆包括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健康推广中可以大有作为:自助图书馆目前在城市布点为主,提供的实体书有关健康的可根据居民需求、反馈进行投放,并可加大投放比例。移动图书馆可以根据需求灵活搬迁,切实满足居民的文化、健康需要。在政府支持下,图书馆应利用专业手段和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和多样化的服务形式,补足健康知识缺失的短板,更大范围地推介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基本常识。

2.3.2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在提升健康素养中的作用巨大。我国的医疗体制,有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的结对帮扶政策。在提升基层百姓健康水平的同时,医院应将医学科普知识进行推广普及。同时,医疗机构还会定期组织专家到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进行健康义诊。为基层乡村的群众进行早期两癌筛查、预防疾病知识普及和疾病诊断[14]。这个过程中专家的讲解、相关资料的发放对当地群众预防疾病、提升健康素养有明显效果,阅读推广起到很好作用。

2.3.3 慈善组织

各类慈善机构在传播科普健康知识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各级红十字会主要履行的职责包括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宁养院在为晚期癌痛贫困患者提供免费镇痛治疗等医疗服务的同时,将有关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知识等进行推广,提升生命质量;还有疾病防治运动组织的活动,如“粉红丝带”成为全球乳腺癌防治运动的标志,每年都有相应的宣传日,宣传相关的健康防治知识。

2.4 新兴媒体推广模式

当今数字时代,人们非常习惯从互联网等各种新兴媒体中获取海量信息内容。运用各种社交媒介与新兴媒体,将健康信息进行有效传播成为一种必要手段。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99.2%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76亿[15]。如此庞大的用户使用着巨大的网络资源。新兴媒体以其受众范围广、普及性高、交互性好、更新发展快的鲜明特征,成为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新平台。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数字电视等及时推送各类健康素养资讯、信息和知识已成为趋势。如“丁香医生”是健康科普领域最早进驻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官方之一,目前已经获得了超过800万的粉丝数量[16]。还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在线健康平台,如“寻医问药”“好大夫在线”等,都在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类健康信息咨询服务[17]。时下户外新媒体包括楼宇电视、公交地铁航空电视、大型LED屏等等,这些新媒体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结合与应用,成为视觉体验好、受众范围广的形式,也为健康知识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新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使健康阅读推广的方式和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也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

3 提升健康素养的阅读推广模式保障策略

当前形势下,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阅读推广多元保障机制,持续深入地提升健康素养的实际成效,从而惠及于民。

3.1 法规先行,制度保障

制度作为要求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在社会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等文件,从政策制度层面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举措。一些地方出台了《阅读促进条例》等制度,为推动阅读提供了一定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但作用还非常有限。需要出台更有影响力、约束力和推动力的制度来对加强阅读推广、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等来进行引领和规范。这首先应根据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制定适合新的发展需要的行动促进规划和实施方案,从总体上作出制度安排。其次是围绕健康素养薄弱地区和困难人群提出具体的推行策略和措施。第三,针对健康阅读推广行为出台相关制度规定。从制度层面对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健康素养进行规范,从而使健康阅读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习近平指出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通过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着力构建“大卫生、大健康”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由文化部门和卫健部门牵头,依托爱卫会、社区、学校、各类图书馆、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织等部门为主实施、推进该项工作。当前从工作层面来说,健康素养与阅读推广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不紧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只有形成健康素养阅读推广联动的工作合力,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整合资源,才能形成持续发力的长效机制。

3.3 加大投入,强化支撑

为使健康阅读推广活动有效、持久地进行,资金保障非常重要。我国目前尚没有针对健康阅读推广活动设立专项经费。各国的健康阅读推广活动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健康阅读推广领导主体的拨款,开展健康阅读推广活动部门、机构的专项资金;企业及社会团体的捐赠;活动组织者的其他收入等。

我国健康阅读推广保障资金来源可从三个方面来解决:第一,政府针对提升全民健康系列活动进行资金支持,设立国家级的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基金,专门用于国民健康阅读扶持项目,包括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活动、全民健康阅读活动、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基础教育、社区居民健康宣教等等,使健康阅读推广活动有稳定的、足够的资金保障。第二,作为开展健康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单位,如各类图书馆、社区等等,从事业经费中设立健康阅读推广专用资金。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开展健康阅读推广活动。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迅猛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慈善机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赞助、捐赠活动当中。健康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策划机构应加大对企业、爱心人士的宣传,与基金会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健康阅读推广活动,推进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

3.4 各界动员,全民参与

各界齐心协力,全民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环境。通过健康阅读推广,弘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理念,同时紧密结合全球卫生环境形势,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比如当前的新冠疫情,使戴口罩成为国民防控疫情的一道风景,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已经成自觉行为习惯。自觉卫生行为成为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手段。进一步宣传倡导“疫”时形成的一些良好习惯,使之长期坚持下去,也是借新冠疫情之“危”成为健康素养提升之“机”的好机会。只有让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素养随之提高,在关键时刻才能临危不惧,处之泰然。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前提下,动员各界响应,鼓励全民参与。不断深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开展健康素养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图书馆、社区、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的作用[18],同时不断强化个人的健康责任,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4 结语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需要国家整体布局、多方位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健康素养阅读推广的模式,经过全面性和长期性的努力,一定能达到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全民图书馆素养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