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扛起守护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责任

2021-01-28赵荣华云南省保山市生态环境局

社会主义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保山文明生态

文 赵荣华 云南省保山市生态环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保山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的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嘱托,笃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保山现场办公会精神,坚定生态立市战略,坚决扛牢守护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责任,全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深化体制改革 完善制度保障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美丽保山为目标,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体现亮点,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基本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的构建。

坚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最根本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保山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等内容培训,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政治责任,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格局。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组织保障。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领导小组,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高位推动创建”的格局。强化组织领导、投资保障、考核机制三个保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村四级联创及全覆盖,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最佳环境”为目标,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一系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建设,让制度、法律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压实责任,坚决打好三大流域水系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2020年,保山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99.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全市8个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100%;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云南段)3大水系4个国考、4个省考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地表水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大气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2017、2018年均考核为优秀,水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评估2018、2019、2020年均考核为优秀。保山市、腾冲市分别获得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昌宁县获得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善洲林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永保桥”水站为全国“最美水站”。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空间增长边界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协调各类规划冲突,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多规合一。《保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获省政府批复同意实施,“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目标和“两山一坝,显山露水;一城四组,组团布局;田园风光,绿带珠联”的整体空间结构正在成为现实。

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中心城市“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施甸“一河十湖”、腾冲城市“四项工程”、龙陵“两河两园一路”工程、昌宁“右甸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为城市生态化发展要素,构建“山青、水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美丽家园。目前,中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同时被列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昌宁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龙陵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弘扬生态文化,持续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依托善洲林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成功探索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杨善洲精神”的培训模式,把杨善洲干部学院建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建成了全国首个共享单车骑行大道,成功举办腾冲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速降赛,开展“低碳出行、大美保山”公益骑行等活动。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达98.74%,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达96.13%。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美丽云南

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用钉钉子精神确保省委、省政府保山现场办公会议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方面、在建设美丽云南上走在全省前列。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重点做好“三个协同”,包括PM2.5与臭氧防治协同、蓝天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的协同,加大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扬尘污染治理措施落实监管,督促建成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推进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好三劣五”思路(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三类水体比例、消除劣五类水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重点解决好节水、回水利用、保障生态流量问题,提高水体自我修复和自我维护能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控、巩固提升农用地风险管控、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进环境风险协同防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切实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轮督察、“回头看”、省委和省政府环保督察、省联合交叉执法检查及第二轮督察、“绿盾”行动反馈交办问题,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实行“月调度、季抽查”,对标对表、依法依规加快整改进度,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确保整改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

依法加强执法监管。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倒逼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农业结构优化。坚持铁腕治污,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排污者责任,依法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保持依法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环境风险防控基础能力建设、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防范化解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风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持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不断扩大政务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抓牢COP15大会在昆明举行的契机,全面展示保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擦亮高黎贡山生态名片,让世界了解保山,让保山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保山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云南保山百花岭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