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生态文明思想及启示

2021-01-28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自然界工具劳动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和斗争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主线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对生态文明的关注不够。但我们仔细阅读恩格斯的名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下简称《劳动》)一文,就会发现该文紧紧围绕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起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并推动其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必须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等理论观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思想,对我们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劳动创造了人”是以适应环境为前提的,是顺应自然的逻辑起点

1.动物的无意识“滥用资源”是促成物种进化的重要条件

在《劳动》一文中,恩格斯指出,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如果就动物对周围环境发生持久的影响,那么这是无意的,而且对于这些动物本身来说是某种偶然的事件”。但“这些猿类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手脚分离是从猿到人关键的第一步,那为什么这些猿要进行攀援呢?因为是他们身处的环境,它们要获取食物,要筑巢,要抵御敌人,当附近的环境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时,动物必须开始“无意”的活动。以获取食物来说,“它们为了获取新的食物地区而进行迁徙和斗争”。但“一旦所有可能占据的食物地区都被占据了,猿类就不能扩大繁殖了”,因为动物是“滥用资源的”就是前面说的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但是一切动物对食物都是非常浪费的,并且常常摧毁还在胚胎状态下的食物。狼不像猎人那样保护第二年就要替它生小鹿的母鹿;希腊的山羊不等幼嫩的灌木长大就把它吃光”。动物的“滥用资源”一方面造成了在附近获取食物的难度增大,动物要远行必须攀援促进手脚分离;另一方面,动物的“滥用资源”,“逼迫动物去适应和平时吃的不应用的食物”,促进了物种的进化。

2.“制造工具”是主动适应环境而创造了人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是,最早的工具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但是“打猎和捕鱼的前提是从只吃植物转变为同时也吃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许是猿类物欲需求的变化,也许是猿类面对环境不得已的尝试,但无论是何种可能一个最基本变化是猿类学会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并且后来主动创造条件来让肉类符合自己的食欲。它们主动地尝试环境给与的一切,而这种尝试促进了其自身的进化,所造成的一个客观结果就如《劳动》一文所讲的“既吃植物也吃肉的习惯,大大促进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独立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肉类食物对脑髓的影响。并且引起了两种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步,即火的使用和动物的驯养”。这两种进步直接表明猿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有了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自身的解放,而制造工具成为猿类进化到人的标志。

二、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是改造环境的逻辑结果,是尊重自然的具体体现

“由于手、发音器官和脑髓不仅在每个人身上,并且在社会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这种复杂的活动除了人的初级的带有被动性质的打猎和畜牧劳动外,更多比较高级的主动性的劳动产生了,“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和航行。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到了民族和国家”。在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中,劳动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劳动的手所制造的较为简易的产品退到了次要地位,已经能不通过自己的手而通过别人的手来执行所计划好的劳动了”。头脑的进化,思维的产生,道德的出现,是人类以文明的方式来进行劳动,这种劳动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人类社会的外部环境,这种文明状态下的劳动则是表明了“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人则是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也就是“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而人的改造环境的计划和行动很明显是为了让自然更好地为自身服务,而不是破坏自然。

三、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从“统治”发展为“和谐共生”,体现了保护自然的价值取向

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工具,进而开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中对象之一就是自然界。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做到让自然界“依附”于自己的,比如开山造田,引渠蓄水等。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所以就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来说,人类是可以“统治”自然的。但这种“统治”都是稳固的、可持续的、有积极作用的吗?

这时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出现了。他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当今世界出现的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包括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等“自然界的报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就是说人类可以不能“为所欲为”地“统治”自然,必须有“度”,必须遵守“规则”,必须保持“距离”。这个度、规则、距离的界限就是“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共生”。我们认真理解和掌握《劳动》一文中所体现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在共生共荣中走进新时代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确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遵循。

猜你喜欢

自然界工具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自然界的一秒钟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热爱劳动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