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山徐氏三鼎甲藏书考述

2021-01-28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210094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书目藏书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210094)

昆山徐乾学、徐秉义及徐元文昆季皆列鼎甲,官至宰辅、卿贰。徐元文清顺治十六年状元,徐氏排行第三,首列鼎甲;徐乾学清康熙九年探花,元文长兄;徐秉义清康熙十二年探花,元文仲兄。作为清初政坛风云人物的徐氏昆季,其藏书之盛在中国藏书史上亦留下了浓墨重彩。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对此昆季藏书高度赞誉:“一洗空华变阘茸,瑶台牛箧出尘封。一门并擅名山藏,白鹿争高指玉峰。”1

一、藏书裒聚与散佚

搜购与抄录是徐氏昆季共同的聚书途径。三人均身居高位,不菲的官俸及为官的便利为其购书提供了条件,多位藏书名家之散佚被徐乾学大批量收入囊中。

徐乾学早年就通过搜购与借抄纾解嗜书之渴,甚至累及日常生活,自称少年时即“发愤购遗书,蒐罗探秘籍。从人借抄写,瓻甔日不给。”2明代不少藏书家藏书散佚于明清易代之际,徐乾学闻有珍本异书即大量购藏,朱彝尊记云:“中麓撰述,潦倒觕疎。然最为好事,藏书之富,甲于齐东。……近徐尚书原一购得其半,予尝借观,爱籖帙必精。”3王士祯对于徐乾学批量购入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予与李中麓太常为乡里后进,曾购其藏书目录,累年不可得。……后数年,闻其书尽捆载昆山徐司寇矣。”4常熟毛氏汲古阁散出之书多归于徐乾学与季振宜,“当时毛氏藏书,固闻一时也。康熙五、六年间,毛氏之书,亦多散出,季沧苇、徐健庵得之最多”5。徐秉义亦借助购求古籍、抄录稿本以丰富其收藏,有简约幽静之耘圃庋藏书卷,其“杜门却扫,购求古书,或借稿本抄录。”6“性恬荣进,称疾家居,筑室山南曰耘圃。榱桷朴素,列贮缥缃,竹坞萧森,莲池淡荡,游其门者倏然有遗世之思。”7徐元文宦业虽显,然居官清廉,囊无私贮,惟喜购书,以至其归里途中敲诈者未能见到预期的巨资,只见数千图书而已。“无他嗜好,独喜购书,皆自整比精好。”8“公辞朝谢恩。轻舟首涂过临清榷关者,何止之谓,相君归装,必有赢余,可构以罪,登舟大索,至酱瓿之属,无不发视,而公舟中衣服什器外,惟图书数千卷及光禄馔金三百而已,皆嚄唶叹好官不置”9。

徐氏昆季虽藏书宏富,亦未能避免藏书聚散无常的命运,徐乾学传是楼尤为可叹,“自徐氏子孙式微,所藏善本书籍,大都流落他家,而楼亦废,今遗址已渺不可寻”10,“承徴刻先世《传是楼宋元书目》,甚感甚善。此楼于康熙中即不戒于火,嗣是烽燧频仍,播迁漂丧,仅余旧本二十余种及书目两大册。”11足见传是楼藏书在其子孙式微和遭遇火灾后基本殆尽,剩余被子孙续藏,后又被出售、赠人或为强人所夺,“国初以来,大江南北藏书者踵起,而吾虞之钱氏毛氏,实为称首。然皆不再传而失之。他如昆山徐氏、泰兴季氏、澹生之祁,小山之赵,皆随聚随散。”12“传是楼藏书大半归明珠,而其家人安麓村所藏亦有善本。”13部分罕见宋椠精本流入清廷内府,著录于《天禄琳琅书目》及《后编》者有24种之多。

二、藏书整理与编目

徐氏昆季作为学者型藏书家,擅长和勤于考订、校勘等藏书整理活动,且均致力藏书编目,为其藏书的完善、利用和流布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乾学官余之暇手不释卷,且读且校,废寝忘食,“每于退朝之暇,簪履满堂,先生口酬辨问,手缮简笺,耳受陈禀,兼施并给,曾不错误。宾退则书卷随身,辄亲铅椠,即饮阑寝倦,曾无休息之时”14。“坐拥万余卷,传是楼中,晨夕雠比,学益博以精。其于经学,凡唐、宋以来先儒经解,世所不常者,靡不搜揽参考,雕板行世。”15徐秉义重视宋版,旨在对其藏书校勘雠对,完善典籍,曾言:“学问不在多积书,然书可以备查考;书亦不必皆宋版,然宋版可以资校对。”16徐元文平生不仅嗜购书而且亲手校雠,“无他嗜好,独喜购书,皆自整比精好。”17“积书万卷,皆手自校雠,卷帙率精好。”18。

徐氏昆季亦皆勤于藏书编目,均有书目存世。徐乾学《传是楼书目》据家藏大批珍秘书籍而编撰,“《传是楼书目》不分卷,共收录图书三千九百余种,是传是楼藏书总目。”19徐秉义藏书处曰培林堂,其“通籍后,购求古书,抄书甚勤。编有《培林堂书目》”20。徐元文藏书处为含经堂、得树园,其抄本《含经堂藏书目》四卷四册“依四库分部类,约五千种,有宋元本二百余种,抄本尤多。”21

三、藏书特色与观念

海富山藏且多宋椠元刊,是徐氏昆季的主要藏书特色。

徐乾学藏书之富为同道赞叹,徐釚将其与藏书名家钱谦益、季振宜媲美,称其传是楼藏书是钱、季藏书散佚后首屈一指者:“海虞自绛云楼一炬,锦轴牙籖都归劫火;泰兴殁后,编简亦多散亡。惟司寇传是楼所藏,插架盈箱,令观者相顾怡愕,如入群玉之府,为当今第一。”22黄宗羲记述了徐乾学传是楼的海量收藏:“健庵先生生乎丧乱之后,藏书之家多不能守,异日之尘封未触,数百年之沉于瑶台牛箧者,一时俱出。于是南北大家之藏书尽归先生。”23徐元文藏书宏富,“退食之暇,匡坐读书而已。积书万卷,皆手自校雠,卷帙率精好。”24。

徐氏昆季皆多藏宋椠元刊。徐乾学所藏宋椠元刊之多,以至特地编就《传是楼宋元版书目》,其“收书450种,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8字为格,第字格下再分一格、二格或下格。”25徐秉义曾言,书不必皆宋版但宋版可以资校对。换言之,藏书校勘,宜借助宋版类原始典籍。例如,其《培林堂书目》就著录有《鸡跖集》,“此本题宋王子昭撰。明抄、旧抄及《培林学书目》无撰人,重编《说郛》则作王子韶撰。”26关于这一宋版典籍,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郑樵《通志·艺文略》、尤袤《遂初堂书目》、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元代脱脱《宋史·艺文志》,明代莫旦《大明一统赋》、焦竑《国史经籍志》、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等著名书目均曾著录。另外,徐秉义“抄本有元吴师道《礼部集》20卷”27。徐元文宋元秘本之收藏可由其《含经堂藏书目》略知:“依四库分部类,约五千种,有宋元本二百余种,抄本尤多。”28

为读而藏,崇尚流通并嘉惠士林是徐氏昆季最值得称道的藏书观。

徐乾学特嗜读书,如上文史料所载,郑方坤、韩菼均赞叹其无日离得书卷、读书不分晨昏。藏书家黄宗羲曾对徐乾学善藏、善读、善著大加赞誉,邵长蘅《传是楼记》载:“梨洲(宗羲)则以谓‘世之藏书者未必能读,读者未必能文章,而先生(乾学)兼是三者而有之,非近代藏书家所及。”徐秉义认为学问不在多积书,然书可以备查考,即藏书不必追求数量,但一定数量的藏书可以保证查阅稽考之需,可知其积书目的在于阅读使用,陆陇其曾在《三鱼堂日记》中论及此事。徐元文积书万卷,“退食之暇,匡坐读书而已。”29。

徐氏昆季崇尚藏书流通,惠及士林的故实甚多。明清之际藏书名家钱谦益藏书几埒内府但悭吝成性,孤本秘籍拒借他人抄副,然其绛云楼火灾后诸多秘籍湮灭。有鉴于此,徐氏昆季积极响应藏书家曹溶“偕同志申借书约”,支持藏书流通互借,曹溶称:“昆山徐氏、四明范氏、金陵黄氏皆谓书流通而无藏匿不返之患”30。徐元文曾将珍藏的《圣宋文选》借给藏书家朱彝尊,“康熙己巳,嘉善柯崇朴序云:‘乙丑岁至京师,朱检讨竹垞(彝尊)过余寓舍,因以访之,转假得是书’云云,藏自昆山徐立斋相国。”31对于珍本秘籍徐乾学不仅自己孜孜不倦阅读,而且劬力搜寻并刊刻流播,“公自常若不足,益喜读未见书,坐拥万余卷,传是楼中,晨夕雠比,学益博以精。其于经学,凡唐、宋以来先儒经解,世所不常者,靡不搜揽参考,雕板行世。”32黄宗羲称赞云“先生之藏书,非但藏于家也。先生内备顾问,外奖风流”33。徐乾学《新刊经解序》称:“因悉予兄弟家所藏本覆加校刊,更假曹秋岳、无锡秦对岩、常熟钱遵王、毛斧季、温陵黄俞邰及秀水朱竹垞家藏旧版书,若抄本厘歝是正。总若干种,谋雕版行世。门人纳兰容若尤怂恿史举,捐金倡始,次第开雕。经始于康熙癸丑逾二年讫工,藉以表章先哲,嘉惠来学。”34除展现了刊刻《通志堂经解》的过程,还表达了刊刻此书的宗旨,即彰显先哲思想并施惠于后学。

四、结语

昆山徐乾学、徐秉义及徐元文昆季劬力搜集、抄录典籍,不仅藏书宏富而且多有珍本;其藏书整理和编目促进了藏书的完善、保存和流布;其秉持的为读而藏、崇尚流通、刊刻行世、惠及后学的藏书观念士林留芳。虽然其藏书大多散佚,现存的盖其藏书印鉴的宋椞元刊,以及《传是楼书目》《培林堂书目》《含经堂藏书目》依然无声地诉说着昆山徐氏三鼎甲藏书的辉煌。

注释:

1.16.(清)叶昌炽.王欣夫.徐鹏.藏书纪事诗.卷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9:390.394.

2.34.(清)徐乾学.憺园文集.寄曹秋岳先生二首[M]//.清代诗文集汇编.1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51.533.

3.(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32.

4.(清)王士祯.陈乃乾.重辑渔洋书跋[M].北京:中华书局,1958:48.

5.刘阶平.杨氏海源阁藏书概略与劫后之保存[M]//.曹景英.马明琴.海源阁研究资料.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0:84.

6.(清)李铭皖.谭钧培.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卷九十五[M]//.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9).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481.

7.(民国)天台野叟.大清见闻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2000:96.

8.9.17(清)韩菼.资政大夫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掌翰林院事徐公行状[M]//.(清)钱仪吉:碑传集.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93:316.314.316.

10.(清)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60:20.

11.(清)徐蘅.附录徐君圣秋来书[M]//.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文献学分典.目录总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71.

12.(清)张金吾.爱日精庐文稿.附录二.黄廷鉴.藏书二友记[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103.

13.(民国)徐兆玮.徐兆玮杂著.黄车掌录.七种[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1.

14.(清)郑方坤.本朝名家诗抄小传.卷一.澹园诗抄小传[M]//.丛书集成续编.256.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105.

15.32.(清)韩菼.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徐公乾学行状[M]//.(清)钱仪吉.碑传集.卷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93:690.

18.24.29(清)张玉书.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掌翰林院事徐公神道碑[M]//.(清)钱仪吉.碑传集.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93:323.

19.严佐之.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1.

20.赵国璋.文献学大辞典[M].扬州:广陵书社,2005:889.

21.28.郑伟章.文献家通考.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9:89-90.

22.(清)徐釚.南州草堂集.卷二十.菊庄藏书目录自序[M]//.清代诗文集汇编.1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92.

23.33.(清)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M]//.陈乃乾.黄梨洲文集.记类.北京:中华书局,1959:403.

25.傅荣贤.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247.

26.昌彼得.说郛考[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345.

27.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711.

30.(清)钱谦益.绛云楼书目题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

31.(清)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六[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295.

猜你喜欢

书目藏书
河南藏书史研究述评
竞赛书目推荐
竞赛书目推荐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伦明藏书思想比较研究
小毛驴藏书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