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现状、原因及矫正研究

2021-01-2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监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00)

一、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的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接触和使用网络直播的现状,笔者于2019年4月-5月间,随机发放“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情况调查问卷”共计52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01份,无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为96.3%。其中,男生 160人,占31.94%,女生341人,占 31.49%;专科生 140人,占27.94%,本科生294人,占58.68%人;硕士研究生 62人,占12.38%;博士研究生5人,占1%。样本比例符合一般性规律。调研发现,观看过网络直播的大学生占比为74.65%;其中,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注册的占比占到50%,24.35%的学生表示想要注册;21.96%的学生在直播平台进行过直播。

当前大学生网络直播道德失范的特征有下述几点:

1.泛娱乐化现象。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的第一动机是“娱乐,打发时间”,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占比为61.28%。直播满足了大学生“有闲一族”大学生群体填补大量空余时间的心理需求。关于网络直播观看类型,“游戏类”选项占比最高为32.73%,这也与整体游戏用户属性相近。“生活时尚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和23.75%;选择“体育直播”选项的比例为23.35%。从大学生选择观看网络直播的时间点来看,16.37%的学生选择了“上课时间观看”,这表明部分大学生自律性较差;32.34%的学生会选择在白天空余时间观看;44.31%的学生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观看,夜晚观看网络直播的比率最高。

2.“刷弹幕”“打赏”行为明显。网络直播之所以深受大学生喜爱,是因为网络直播的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带来的共同参与感和反馈的直观感。调查数据显示,57.69%的学生表示会”刷弹幕”参与直播互动,29.14%的学生表示会用虚拟货币打赏主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大量新新社交媒介的发展,对传统的”熟人社会“社交需求形成了冲击,社会中的年轻一族对“网络虚拟社交”产生了巨大需求。而网络直播所设定的“共时情境”满足了整个受者群体的交友需求,获得一种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但由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虚拟性和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性,导致受众在利用网络直播弹幕进行互动和交流时,缺少约束和限制,会出现辱骂脏话等语言攻击现象。

3.观看和传播“三俗”内容。45.11%的大学生表示在网络直播过程中看到过与暴力色情相关的内容,这表明网络直播内容的“三俗”现象仍比较泛滥,尽管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管制,却屡禁不止。这些直播内容的存在,无疑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看到有关色情、暴力等内容的直播节目感受“一题中,有47.7%的学生选择了“很反感,马上举报”,41.3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不关自己的事”,选择“很好奇,继续观看”的有9.38%,另有1.6%的学生选择“很有趣,转发一下”。

二、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探析

1.自律性差。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和娱乐性吸引大学生群体沉迷其中。再加上大学管理方式相对宽松,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大学生拥有大量的业余时间,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但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却较弱。网络直播作为年轻一代聚集的空间,会让大学生群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更加依赖网络直播空间,极容易沉迷其中。大学生出现在上课期间观看网络直播、花费大量时间甚至熬夜观看直播的数据占比较高,这也说明大学生自控力较差。

2.网络道德意识薄弱。大学生对网络道德意识薄弱,对道德规范认识不足,比较容易产生道德失范行为。在对“看到三俗内容会如何做”的调查中显示,选择“很好奇,继续观看”的有9.38%,1.6%的学生选择“很有趣,转发一下”,41.3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不关自己的事”,这表明“道德冷漠”“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不仅出现在现实社会中,也大量存在于网络社会中。

3.高校缺少网络道德教育。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却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并没有设置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网络道德教育。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体,应该意识大盘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有多名学者建议,当前大学生德育内容应当包含网络道德教育,从而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但是,一些高校的领导没有意识到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增加有关网络道德教育师资。

4.直播行业的发展不成熟。随着网络直播行业进入发展“红利期”,网络直播平台的数量水涨船高,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博取“粉丝”关注,增加流量,一些网络直播平台采取了恶性的竞争手段。首先,在直播内容上,网络直播内容以 UGC为主、PUGC 和 PGC 为辅。网络主播们专门针对直播用户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直播,其中包括“吸毒”“贩毒”“暴力”“色情”“炫富”等话题。不仅如此,网络主播的庞大用户也通过弹幕随时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共同参与直播内容,形成一种“集体狂欢”。因此,受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的影响,网络直播的内容出现主题庞杂、形式多样、数量巨大、良莠不齐等特点。

5.政府对网络直播行业监管体制不完善。我国网络直播的监管基本遵循“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用户”的模式。这意味着,政府不对网络平台进行直接监管,这或许是导致网络直播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有学者提出,政府的监管,应该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但受到P2P流媒体直播技术,信息滞后和技术短板等因素限制,政府在网络直播监管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政府应该意识到,网络直播监管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相关政策法规虽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度,但更多是一种规范管理的方法,缺乏有效的惩戒作用。

三、矫正大学生网络直播中道德失范行为的措施

1.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要提升网络道德素质,首先应明确网络道德底线。大学生应该明确在网络直播中的道德底线,文明参与网络直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直播也不能随心所欲。其次,大学生要提升网络道德素质还应提高网络道德的认知能力。大学生观看到色情暴力低俗内容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这种直播行为是属于道德失范的,立即向相关监督部门举报。最后,提升网络道德素质的核心是要强化网络道德的责任意识。大学生作为网络直播的重要群体,在观看网络直播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觉意识,坚决抵制违反公序良俗的直播内容,并及时举报有违道德的直播平台和主播。

2.增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网络空间的生存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生存方式,遵守网络道德准则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首先,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视程度,增设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关注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道德行为,积极应对网络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带来的日益复杂的道德教育新形势。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高素质水平的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

3.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从立法角度来看,目前有关网络直播的法律都是一些规章制度,权威性较低。尽管相关规章制度多多达10多种,但是存在着“多头监管”“内容交叉”等现象。对于法律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曾有学者认为”前置性规范规制不足引发监管漏洞”,网络发展与前置性规范不足是诱发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关网络直播的立法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政府府应利用全方位的网络技术监管手段和颁布相关行政法规,保证网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监管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金融司法监管化:形成、争议与未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