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盐业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2021-01-27朱国梁霍俊霏

盐科学与化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原盐盐业食盐

朱国梁,霍俊霏

(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随着中国盐业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盐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行业也步入新阶段。改革后的市场剧变、产品价格走低等因素致使企业经营乏力,同时也制约着盐业高质量发展。在变革中顺应市场,紧跟步伐,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才能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中。

1 中国盐业市场分析

1.1 原盐消费结构分析

原盐在国内消费主要以工业用盐、食用盐和出口盐为主。2019年中国原盐消费量达10 547万t,其中工业用盐9 249万t(占87.69%),食用盐1 168万t(占11.07%),出口盐130万t(占1.23%)。近几年原盐消费量稳中有升,主要还是体现在了两碱工业用盐上的增加,2019年两碱工业用盐为8 964万t,比2018年增加了394万t。随着两碱下游产业规模有了改善型增长,终端对原盐的采购需求出现了一定增加。而食用盐量在经历了2017年的低谷后,近几年略有小幅增加(见图1)。小工业用盐和出口盐的量这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

图1 食用盐占全国盐量消费比例图Fig.1 Proportion of edible salt in national salt consumption

1.2 原盐产量分析

近十年全国原盐累计产盐量86 425万t,年平均增长率2.62%(见图2),目前中国产盐量约占全球产盐量的33%。2016年后我国原盐产量呈逐年递增状态,2019年我国原盐总产量为9 182万t,达到了新高,其中海盐产量为2 652万t,占原盐产量的28.89%;井矿盐产量为5 215万t,占原盐产量的56.8%;湖盐产量为1 315万t,占原盐产量的14.32%。

图2 2010~2019原盐产量Fig.2 Crude salt production in 2010~2019

2019年受沿海地区滩涂资源保护及台风和洪涝灾害影响,部分主要产盐区海盐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受制盐企业扩能投产以及技改影响,井矿盐行业2019年产量增长显著。西北地区产盐量有一定上升,主要与当地湖、矿盐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市场供应稳步增加有直接联系。同时,部分盐碱一体化企业原盐新装置的投入运行,也对原盐产量增加起到提升作用。整体来看,随着国内经济运行稳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性改革的逐步落实,拉动了行业产量递增(图3)。

图3 原盐产量分析Fig.3 Analysis of crude salt production

1.3 进口盐分析

1.3.1 原盐进口量分析

近几年由于国内海盐滩涂面积的减少以及两碱下游市场整体运行较好,带动了高性价比的进口盐的需求,进口盐总量保持相对高位。2019年中国进口盐量为778万t,比2018年同期大幅减少18.2%;2020-01~09中国进口盐量424.7万t,较2019年同期减少29.7%(见图4)。从2018年后进口盐量持续走跌,一方面是因为质优价廉印度盐的优势已不在,带动了进口盐市场价格整体走高,这使得国内市场对进口盐认可程度整体下滑;另一方面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部分两碱企业由于产能扩增,企业内部配备了原盐生产;另外随着卤水制碱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有卤水成本优势的企业加快了对设备的技术改造,对固体原盐需求有一定的减少。

图4 我国进出口盐走势图Fig.4 Trend chart of import and export of China’s salt

1.3.2 原盐进口国分析

我国进口工业盐以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这三个国家为主(见图5)。

图5 主要进口国工业盐数量走势图Fig.5 Trend of the number of major industrial salt importing countries

2015年以来印度的盐进口量始终占据国内市场总量第一的位置,这主要与该地区进口价格相对较低有直接关系。但随着进口原盐市场成本价格的不断攀升,印度盐相比2019年同期的进口总量有所下滑;因运输及成本价格上调的原因,澳大利亚盐相比2019年同期的进口量也出现了下降,目前市场占有量位居第二位;因有长期战略合作的影响,墨西哥盐进口量始终保持平稳,位居第三位。

1.3.3 原盐进口价格分析

从2017年以后,我国主要进口国工业盐的平均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见图6)。相比之下,国内工业盐受两碱和供大于求以及无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2019年工业盐价格始终在低价位运行(见图7)。由此看出,进口盐到港价和国产盐出厂价格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随着价格优势的降低,进口盐能惠及的区域在不断缩小。

图6 主要进口国工业盐均价走势Fig.6 Trend of average price in major importing countries of industrial salt

图7 国内工业盐价格走势图Fig.7 Price trend of domestic industrial salt

1.3.4 出口盐情况

2019年我国累计出口盐125万t,相比2018年同期大幅减少21%。分析原因,主要是2019年人民币汇率的提升以及国际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出口市场呈现出大幅收窄。2020-01~09我国累计出口盐72.7万t(食用盐47.0万t,工业盐25.7万t),去年同期72.1万t(食用盐34.9万t,工业盐37.2万t)。由于我国出口盐多集中在高端食用盐领域,主要出口对象为亚非拉美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期基本没有太大的量的变化。

1.4 原盐产能结构分析

2019年我国原盐产能11 600万t(湖盐产能1 315万t,海盐产能3 650万t,井矿盐产能6 635万t);中国湖盐、海盐、井矿盐的生产能力分别占总产能的11.34%、31.46%和57.20%。目前,井矿盐产能在原盐产能中占比最大。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惠及,西部地区原盐需求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山东、湖北、四川等地也仍有井矿盐项目在筹备中。总体上原盐产能在逐年递增,但是产能增长率有所减弱(见图8)。近十年全国共扩能3 160万t,平均年增长3.74%。

图8 原盐产能增长趋势图Fig.8 Growth trend chart of crude salt production capacity

2 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2.1 虽盐业市场供大于求,但原盐仍然大量进口

近十年中国原盐产量和库存量一直保持较高的态势,产量加库存完全可以自足保障消费供给,但是国外进口盐热度不减。2019年我国盐产量9 182万t,进口盐量778万t,原盐库存量2 098万t,可供应量为12 058万t,但2019年我国原盐消费量仅为10 547万t,总体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见图9)。

图9 我国原盐产销存供走势图Fig.9 Trend chart of production, marketing, storage and supply of crude salt in China

2017年《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执行后,废除了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的机制,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食盐政策的放开,带来业界对原盐市场的预期。加之近几年,两碱下游市场整体运行较好,终端需求的增加带来进口盐采购的快速增长。同时,一些非两碱的行业需求也是进口工业盐的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虽然原盐进口量有稳中略减的趋势,但依旧对我国原盐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市场供应过剩加速,制约盐行业发展。

2.2 技改优化投入不足,生产操作现代化仍显落后

由于投入不足,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低,创造的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一些井矿盐生产企业由于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致使辅助人员较多;海湖盐生产企业的收运盐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较低,并受到季节性生产限制,设备维修保养难度大,特别是海盐的塑苫。

盐业十三五战略发展主要目标:井矿盐劳动生产率达到3 300 t/a·人;海盐劳动生产率达到1 100 t/a·人;湖盐劳动生产率达到 1 650 t/a·人。然而先进的生产企业,比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卤水公司,劳动生产率超过30 000 t/a·人;美国弗吉尼亚州联合盐业公司,劳动生产率超过4 300 t/a·人;澳洲丹皮尔海盐场,劳动生产率超过36 600 t/a·人。对标国外盐业生产企业,我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显出劣势。所以,企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建设将是未来盐业生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科技投入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

近年来多数盐企受产能过剩、“两金”占用大、成本费用高、短板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研发投入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主要表现在:

(1)行业研发投入费用和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不足,行业研发投入费用仅为销售收入的1.5%;

(2)企业科研人员缺乏,尤其是高端人才,故企业缺乏创新型团队,致使研发能力弱;

(3)在凝炼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方面视野和前沿性不足,基础和应用研究水平低,缺乏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

(4)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战略推进不力;

(5)新产品研发滞后,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食盐品种、功能均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2.4 原盐价格低价位运行

通过国内原盐价格统计图(见图10)不难看出,2019年后原盐价格由于海盐企业库存暴增以及国际原料趋势性调整和国内两碱下游需求集中释放等因素使得市场整体呈现区间走低趋势。整体来看,受供需关系调整,2019年的全年原盐市场运行区间缩窄,全年走势低于2018年。

盐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进口盐仍然大量涌入我国市场,致使原盐低价格持续走低,使企业步履艰难。

图10 原盐市场价格统计图Fig.10 Statistics of crude salt market price

3 对标盐业十三五

3.1 解读盐业十三五主要内容要求

3.1.1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发展

盐企应稳定现有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总量平衡。到2020年末,根据两碱化工规划需求,全行业盐产能控制在1.2亿t/a左右,产量控制在9 400万t/a左右,与年均1亿t的消费总量基本保持平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按年度递增3%,年度营业收入达到86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达到58亿元,实现税收65亿元。

3.1.2 生产体系质量效率有所提升

海盐。加强苦卤综合利用,增加海水化工产出;实施海水淡化和浓海水利用;研究并推广盐田生物技术;提高蒸发制卤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建立海盐湿地和盐田生态保护区。

井矿盐。工业盐综合能耗平均降到100 kg/t标煤以下,食盐综合能耗平均降到120 kg/t标煤以下;推广五效、六效蒸发技术、机械热压缩(MVR)技术、盐穴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全卤制碱和高纯度液体盐;加大“三废”治理力度,工业锅炉全部实现脱硫脱硝脱氮,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基本消除地质灾害,岩盐回采率达到25%以上;生产企业全部通过ISO14000认证(GB 24001),达到清洁生产标准。

湖盐。坚持湖盐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做好盐湖资源科学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规划,逐步形成原盐、钾盐、元明粉、硫化碱、硫化染料、金属钠、氯酸钠、盐湖生物等资源综合利用格局,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绿色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维护盐湖动态平衡、生态平衡,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湖盐可持续发展。

海湖盐采、收、运机械化达到90%以上;制盐生产分筛、包装、仓储、堆码运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工业生产实现DCS集散控制技术;以机器人、智能化装备替代劳动密集型岗位所需劳动力。

3.1.3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

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工信部公告2014年第3号)指标,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探索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市场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3.1.4 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

研发费用支出占到主营业务收入2.2%以上,启动一批新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人物;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与2015年相比真空制盐企业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下降23%、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2%。

3.1.5 行业改革深入推进

盐业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产销联合、区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培育一批产销一体、资源、品牌、技术均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形成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和营销模式。

3.1.6 食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

食盐监管体系得到强化,盐业法律法规体系和盐产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食盐安全追溯体系、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并有限运行;科学补碘工作、食盐全社会储备、应急机制建设等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3.2 对标“十三五”盐行业主要任务

3.2.1 加强技术改造,推广先进技术

(1)五效、六效真空蒸发制盐技术:实现综合能耗达到75 kg/t盐标煤,比普通真空制盐装置节约25 kg/t盐标煤。

(2)机械热压缩(MVR)母液回收盐硝联产真空制盐技术。实现综合能耗达到75 kg/t盐标煤,比普通真空制盐装置节约35 kg/t盐标煤。

(3)机械热压缩(MVR)蒸发钙型卤水制盐技术。节省卤水净化投资,减少电耗,降低成本。

(4)盐硝联产制硝母液无闪蒸直接制盐回收技术。取代传统制硝母液经过1效~2效闪蒸蒸发后去制盐蒸发罐工艺,节省投资,减少电耗,降低成本。

(5)冷冻法生产液体盐技术。卤水冷冻法析出硫酸盐工艺生产液体盐,用于氯碱、纯碱原料卤水,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6)精制盐“石灰—烟道气”卤水净化技术。每套年产60万t精制盐装置年降低生产综合成本1 000万元以上,节省标煤1.5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52万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78 t。

(7)膜法生产液体盐技术。将膜法分离硫酸盐技术运用于卤水生产液体盐,直接用于二次盐水,精简工艺,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8)岩盐、盐穴综合利用技术。运用超声探测、裂隙修补等技术对采盐后的溶腔进行改造,用于储存石油、天然气等物质。改造后的溶腔具有环保、节约、高效、多用途等作用。

(9)食盐绿色环保新型抗结剂应用。目前行业普遍使用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需要研发、生产、使用绿色新型环保抗结剂。

(10)盐湖卤水综合利用技术。以盐湖卤水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大力开展杂盐、盐泥、盐盖的利用;构建液体盐、精制盐、芒硝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盐湖资源利用率。

(11)矿卤滩晒制盐技术。在沿海有条件地区,利用相比传统海盐生产工艺具有投资少,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低的自然蒸发高浓度矿卤技术。

(12)海、湖、井矿盐装备技术研究与开发。推进产学研合作,实施关键装备制造国产化,有效增强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能力。

3.2.2 切实搞好环境保护

开展井矿盐创建“绿色矿山”活动,推广创建“绿色矿山”先进企业经验,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发生,维护采矿安全,力争“十三五”期间“绿色矿山达到90%”。盐化工企业要强化工业废渣盐、废盐水的无害化处理,合理循环使用。

3.2.3 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活动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施升级改造;加快制定能耗限额标准,树立能耗标杆企业,开展能耗对标、达标活动;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利用信息和管理技术提升节能水平。

3.2.4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增加科研、技术开发投入,加快科研机构建设,吸引、培养、用好创新型人才;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建立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研发中心。

4 构建新发展格局思路

十九届五中全会号召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应根据情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加强对中长远期的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淘汰弱小、落后产能,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强、做优。

(2)加快发展盐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自动化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化升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3)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以双循环背景下的现代化制盐产业发展与安全体系。

4.1 科学布局,产业升级

我国盐业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于产业科学布局,上下游产业与区域的协同;着眼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井矿盐设备自动化,海湖盐大型机械现代化,在线智能化,以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盐业高质量发展所必要的。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可寻求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减免资源税和增值税),其中涉及企业的海盐和制盐母液综合利用、井矿盐钙镁泥的再资源化以及湖盐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开采等项目。

4.2 强化食盐安全标准和生产标准制修订

盐业体制改革核心是“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势在必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的指示精神,要把食盐质量安全作为转变盐业发展的方式和加快现代盐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加快相关食盐安全标准制定,建立科学完善的食盐安全治理体系,努力实现食盐质量安全稳定可控;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加快检验检测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严把从盐矿、海水、水源应用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着力杜绝违规使用含有高剧毒农药、兽药、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原料,着力打击假冒伪劣食盐。

4.3 实施“三品”战略,发力供给侧改革,发挥双循环作用

高质量发展需要产品的高端化,突出盐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才能走质量兴盐之路。全面推动“三品”发展战略是盐改专营体制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略,而创新和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要从营销型转型为研发型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出和消费者核心需求匹配、价格和宣传卖点一致的上市产品。同时还应通过创新改进生产工艺、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来提高人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4.4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兴消费悄然兴起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伴随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端化已成为主旋律。发力盐品的供给侧改革,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宽国际市场,加大出口力度,拓展生活、日化、畜牧、水产、融雪、医疗、农业等其他领域用盐,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社会的需要。

5 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盐业迫切需要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企业整合重组;迫切需要调整产业布局,缓解产能过剩,规范盐业合理适度发展;迫切需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向规模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模式发展。不断增强盐业整体素质,促进我国由盐业大国向盐业强国转变。

猜你喜欢

原盐盐业食盐
2022年1—2月我国原盐进出口情况
2022年上半年我国原盐进口量增加
2022年1—4月我国原盐进出口情况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巧称食盐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新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相关表述之探讨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食盐PK风疹块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