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后浇带对混凝土结构裂隙的影响及处理

2021-01-26刘淑娥

四川水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浆液裂隙注浆

刘淑娥

(中建富林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0)

0 引言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重要的施工内容,能够降低不同建筑之间的沉降差,减轻温差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收缩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对该项施工内容的重视。为避免后续产生混凝土裂隙,需要着重关注后浇带施工对相应裂隙带来的影响,并做好妥善处理,才能保障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 建筑后浇带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建设时,设置后浇带,主要起到以下两点作用:

(1)减少建筑之间的沉降差。通常而言,在完工后的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二者在整体基础上皆为一体。但在最初建造时,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二者在建造完工时间上存在差异,因此混凝土浇筑时间也各不相同。通常先完成建筑主体浇筑施工,再开展裙房浇筑施工。上述两者之间产生较大沉降差,不利于建筑整体稳定性[1]。因此需要在后浇带帮助下,能够将建筑主体与裙房连接为一个整体,解决沉降差问题。

(2)减轻温差引起的收缩影响。在实际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受温度影响,自身会产生一定收缩。此时,在建筑结构内部,将会产生一定温度应力,容易致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而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设置后浇带,能够为混凝土结构收缩提供充足空间,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概率,保障建筑稳定安全性。

2 建筑后浇带对混凝土结构裂隙的影响及处理

2.1 后浇带缝宽

在后浇带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后浇带缝宽。该项因素会对建筑混凝土裂隙带来较大影响。会影响整体建筑施工质量与使用寿命。而在实际选择时,应先详细了解建筑物主体结构情况,尤其是建筑墙板厚度情况,以此作为确定缝宽的依据[2]。具体而言,针对普通的墙板:如厚度在200mm 以内,后浇带缝宽应设置为800mm。如果墙板厚度在200mm 以上,后浇带缝宽设置范围在800~1000mm 之间。针对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缝宽设置又不一样:如果底板厚度在800mm 以内,后浇带缝宽应设置为1000mm;如果底板厚度在800~1000mm 范围内,后浇带缝宽应设置为1000mm;如果底板厚度在1500mm 以上,后浇带缝宽应设置为1200mm。通过采用上述处理设置,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裂隙产生。

2.2 后浇带断面接缝形式

后浇带断面接缝形式也会对混凝土结构裂隙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合理选择断面形式非常重要。而在实际选择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实际工程情况以外,还应考虑板的厚度。具体而言,如果板厚在300mm 以内,后浇带应采用直缝断面接缝形式;如果板厚在300~600mm 之间,时,后浇带应选择阶梯断面接缝形式;如果板厚在600mm 以上,后浇带应选择凹凸缝断面接缝形式。

2.3 后浇带钢筋处理工艺

钢筋处理是后浇带重要施工内容,对混凝土结构裂隙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基于不同的后浇带实施类型,采用钢筋处理工艺也有一定差异性。具体而言:如果是伸缩后浇带类型,应采用钢筋断开施工工艺;如果是沉降后浇带类型,应采用钢筋贯通施工工艺;如果是温度后浇带类型,应采用钢筋断开施工工艺;如果是收缩后浇带类型,应采用钢筋断开施工工艺。通过采用上述针对性钢筋处理施工工艺,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降低裂隙发生概率。

2.4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机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时机也会对裂隙产生带来较大的影响。且不同的后浇带类型,混凝土浇筑时间也有一定差异。具体而言,如果是沉降后浇带类型,在实际进行浇筑前,应先深入了解建筑物结构的荷载信息,待建筑物结构沉降基本稳定后,再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3];如果是伸缩后浇带类型,在实际开展浇筑之前,应把握好混凝土收缩时间,在混凝土完成收缩后,再开展后浇带浇筑施工。通过采用措施,更有利于减轻混凝土裂隙影响,保障整体建筑结构稳定安全性。

3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

3.1 施工准备

(1)确定浇筑施工区域,并对其开展全面清理,保证施工作业面的干净整洁性。(2)在施工作业表面,做好洒水工作,使作业面处于湿润状态。(3)针对浇筑材料,应加强进场验收,保障施工材料质量。(4)结合后浇带浇筑施工实际需要,合理配置混凝土配比,为避免后续产生混凝土裂缝,可在混凝土配比中,加入适量减水剂。(5)在开展施工作业时,为防止突发地下水突涌事件,应提前做好垫层设置,相较于建筑标高,垫层高度应低0.5m 左右,形成一个高差。

3.2 合理设置宽度与间距

科学合理设置后浇带间距与宽度,能够保障整体后浇带作业质量,降低裂隙出现概率。尤其是针对大跨度后浇带,为防止在楼板两端,发生受力下垂问题,后浇带宽度应设置为7m 以上。在后浇带断面接缝设置上,应参考墙与盖板实际厚度情况,如果墙或者盖板厚度在600mm 以上,可设置为企口缝形式;如果厚度在300~600mm 之间,应设置为阶梯缝;如果在300mm 以内,可设置为平直缝形式[4]。在开展后浇带施工时,合理选择对应浇筑位置也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深入分析混凝土结构实际受力情况。正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最小受力区,一般是最佳浇筑位置。此外,在实际施工时,还应提高对后浇带间距控制重视,间距控制范围一般在300~400mm 之间,可结合实际,灵活选择。

3.3 加强操作时间和温度控制

一般情况下,后浇板操作作业时间并不固定,应结合实际,灵活确定。在具体实践时,应以楼盖浇筑为时间节点,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间隔1 个月方可实施操作作业。在实际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时,加强温度控制也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在后期产生裂缝问题。在实际实践时,一般浇筑温度在10℃时是最佳的浇筑温度。与此同时,在后浇带钢丝网模板周围,开展浇筑施工时,应注意加强施工振捣,严格按照相应浇筑顺序,完成振捣施工,保证振捣均匀性,加强振捣间距控制,更有利于保障混凝土稳定安全凝结。

3.4 后浇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在后浇带连接上,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的连接形式进行连接。支模必须用堵头板或钢筋网,槽口缝接口形式是在模板上装凸条。在浇筑混凝土前,对缝内应认真清理、剔凿。针对移位钢筋,要及时复位,混凝土要振捣密实,特别是地下室底板,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减少裂隙出现,提高其防水能力。

(2)在后浇带处,首次浇筑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顶部做好覆盖保护,防止缝内进入垃圾,污染钢筋。

(3)在完成后浇带浇筑施工后,受水泥水化热反应,将会释放大量热量,加重混凝土内外温差,更容易引发混凝土裂隙,因此加强后浇带浇筑养护。在具体实践中,可采用洒水养护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麻布等材料,覆盖在后浇带表面,可起到良好的养护效果。后浇带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一般至少7d 以上。

3.5 后浇带混凝土裂隙处理施工方案

一旦发生后浇带混凝土结构裂隙问题,尤其是地下室后浇带裂隙,很容易导致渗漏问题发生。可采用以下封堵处理措施:

(1)沿着裂隙,做好基层清理,将杂质清理干净。

(2)合理设置注浆孔,尤其是针对一些贯通裂隙,可采用斜向钻孔方式,直达至裂隙深处。在空隙内,安置注浆嘴。一般在裂隙周围,需要安装7 个注浆孔:在裂隙处1 个注浆孔,在裂隙周边0.5m 范围内,设置4 个注浆孔,不同注浆孔间距150mm。在裂隙上面注浆区域,设置两个排气孔[5-6]。在裂隙下部区域,设置2 个注浆孔。

(3)在注浆前,加强注浆设备检查,确保其运行正常,做好注浆嘴强度的校核工作,并检查注浆材料,确保其质量。

(4)在对裂隙进行注浆堵漏时,先进行高压注浆机试压,明确其受压范围,然后进行单孔逐一连续注浆。在相邻孔出浆后,应继续保持注浆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左右,然后再停止注浆,并继续进行相邻孔注浆。待所有注浆孔注浆完毕后,再重回第一个注浆孔,再次实施注浆,确保注浆压力达到最大。

(5)除此之外,合理控制裂隙注浆顺序也非常重要,一般是由下而上注浆。如果是水平裂隙,则应从两头向中间注浆。在初次完成注浆施工后,还应在确保整体注浆压力稳定的情况下,再继续进行注浆,坚持2min 时间,确保内部充满浆液。最后进行管路拆卸,做好注浆管清洗工作。

(6)实施注浆养护,养护时间为7d,在确保没有浆液从裂缝中渗出时,再将注浆嘴拆下。并将混凝土缝隙表面溢出的固化浆体清理干净,缝隙表面实施抛光处理,再在缝隙表面,涂抹一层防水砂浆,封口抹平。

在实施上述方案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必须保证注浆管有足够的强度,且后续在完成注浆后,便于拆卸[7]。(2)为保证注浆施工人员安全,在正式开展施工时,施工人员应穿戴整体劳保用品。同时时刻关注注浆压力变化,一旦压力异常升高,及时停止注浆。避免注浆管堵塞或其他危险因素引起压力升高,导致浆体膨胀外泄伤人。如果注浆压力下降,则可以继续注浆,究其原因在于,可能是浆体冲破了缝隙内部含有较大孔洞的部位,所以导致注浆压力下降。在注浆压力恢复正常后,方可停止注浆。但如果在短时间内,注浆压力持续保持降低状态,有可能是注浆管连接位置不严密,存在泄漏问题。需要及时停止检查。(3)当大量浆液注入缝隙出现流失现象时,可缩短浆液的凝结时间,有利于减少浆液损失。(4)在注浆施工时,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机械设备、注浆管以及盛放浆液的料桶,禁止出现浆液混用情况。提前准备好水玻璃、干水泥等材料,从而在发生漏浆后,可快速做出反应,及时采用上述材料进行堵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是建筑工程重要的施工内容,且该项内容较为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注意充分把握其对混凝土裂隙的影响因素,加强对混凝土裂隙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应立足多个环节,注重做好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推动整体建筑工程稳定顺利建设。

猜你喜欢

浆液裂隙注浆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后退式注浆技术在隧道突涌堆积体加固处治中的应用
注浆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工艺
盾构法单液同步注浆浆液的对比分析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主、次裂隙对岩石变形破坏机制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