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25陈涯强

四川水泥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模型

陈涯强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1 传统建设工程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造价控制独立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的一项关键管理内容,其开展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运转效率及建设质量。总体来看,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就在于对工程开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在保障项目基本功能与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1]。在传统管理中,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内容是对项目预算的控制,且项目不同参与方的工作重点往往也存在一定差异,但究其根本就在于对于不同单位的造价管理相对独立。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市场变动、设计变更等原因导致造价变动时,由于所牵涉到的部门较多,相关资料的更新难度往往特别大,无法做到数据的同步、即时更新[2]。总的来说,不同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倾向于独立,缺乏共享与联动,导致信息更新滞后,同时也为验收交付增加了不必要的阻碍。

1.2 项目进度监管薄弱

进度是左右项目综合效益的关键因素,如果进度监管薄弱那么很容易导致工程无法如期完成,并以此间接增加不必要的建设成本,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烂尾楼”工程的产生。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进度管理方面主要采用CPM关键路径法,并辅助以其信息化软件,在实际的工程中,为了尽可能地缩短工期,提升建设效率,企业一般都会对不同工序进行合理搭接,优化组织设计,实现多施工过程的同步进行,但仍旧存在许多影响进度的问题发生。譬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之外的事故、施工人员沟通不足等等,并以此导致整体施工工期的后移[3]。

1.3 建设质量管理欠缺

建设质量是建筑工程最为基本和核心的要素,同时也是管理的重点内容,其受到设计、施工、维护等各个环节多重影响作用[4]。在传统建设工程管理中,针对质量管理的手段较多,但在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问题也逐渐严重,譬如在进行不同内容的设计时常常会发生构建管线之间的碰撞,导致设计方案无法正常施工。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

2.1 可视化建筑模型

在传统设计中,大多采用二维平面的设计方式,这就会导致不同设计内容以独立、抽象的二维形式存在,这对于后续设计以及施工而言都将产生一定的难度,且不利于设计方案的复核。BIM技术的加入可以将二维设计图纸转变为更直观的三维立体模型,并借助于模型将各个位置的做法、外型直接展现出来[5]。借助这一技术,不仅有利于设计方案的预览,同时也能便于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做出简单的可行性分析,避免构件碰撞等问题的发生,降低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2.2 建筑信息一体化

BIM技术借助于计算机终端以及信息化软件,能够建立起内容丰富、详实准确的建筑信息,并且借助于功能强大的平台实现不同信息的一体化。通过BIM平台储存的建筑信息涵盖范围很广,可以记录建筑、结构、管线等多方面的信息,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这些信息可以自由转换并生成该阶段所需要的模型,从而保证信息更新的即时性、准确性、一致性[6]。

2.3 设计方案智能优化

不同于传统设计软件,BIM平台整合了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导入初步设计参数后软件可以协调不同设计内容之间的冲突,并智能优化方案,提升其可行性[7]。特别地,BIM技术在管理中引入了5D技术,将时间与成本两个指标纳入了评价范围,通过对建设工期以及项目回报的分析来提升方案的综合效益。

3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 工程质量管理

如上文所述,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对建筑的舒适感、安全性、耐久性等基本性能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当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若建筑工程质量发生问题,建筑物自身的功能性将得到极大的折损,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安全隐患,威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会给承建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8-9]。

3.1.1 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正式开始前,设计人员应当通过BIM技术完成建筑物的三维立体模型建立,并根据模型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矛盾进行调整。在方案确定后还需要对施工工序的搭接顺序进行安排,尤其是应注意构件管线集中位置的工序安排,以免先施工结构覆盖工作面,妨碍后续施工的开展。借助于准备阶段的核查工作,设计人员能够很好地排除方案中存在的隐患与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综合提升方案科学性与可靠性。在准备阶段的最后,还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对施工中需要预留的孔道进行检查与标注,核查其合理性。

3.1.2 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

建设过程的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点,实践表明在BIM技术的辅助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三个基本指标都能够达成很好的平衡,使得施工水平得到综合提升。具体来说,BIM技术的可视化处理能够对设计方案中的节点做法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提升施工人员作业的技术水平并帮助其合理规划材料使用以及工序搭接。譬如在对钢筋连接工序进行可视化处理时,能够通过示意图明确钢筋数量、类型、位置等。此外,其也能够提升对孔洞预留位置、尺寸的把控,强化建设准度。具体来说,在管线设计时能够自动优化其排布方式,智能确定最优的开孔位置,并对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保障开孔洞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其科学性。

3.1.3 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是建设项目开展的基础,也是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且施工安全管理对于项目质量、工期、成本也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效应。通过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能够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并减小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引入BIM技术,即可对施工过程展开模拟分析,并识别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高风险操作,指导技术人员制定与之相应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地降低存在的风险。具体来说,BIM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模拟施工开展过程

基于BIM技术平台,能够在计算机终端中对施工操作完成预先的模拟,并对各个环节出现安全风险的概率进行计算,此外还可指出该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在不影响施工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依赖于计算机软件的运算外,还需要人工参与对终端反馈的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并对方案的修订作出主观判断。譬如,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高空坠物、吊装事故等问题,可以基于软件运算给出的指导意见加强安全设备的配置、完善安全制度的制定,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修订策略,从源头上抑制风险的发展,强化安全预防能力。同时,也可针对于运算结果总结与其相应的高风险事故及其处理方法,形成一套具有足够预防性与实用性的安全手册,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警示意义,使其能够了解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控制要素,调动安全事故控制意识与处理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识别与防护

借助于BIM技术的施工模拟以及电算分析,可以生成有效的防护措施,譬如对于施工中开设洞口的位置其自身具有突出的安全风险,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位置,所以在实际工程中都会在洞口附近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譬如拦截网、防护杆等等,来将施工环境控制在相对安全、稳定的状态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BIM技术的帮助下,防护措施及防护位置的确定将具有更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并且能够借助于相关软件生成具有可视化的施工细节图,降低施工难度。

3.2 工程进度管理

3.2.1 工程进度预测

通过在BIM软件中输入基本工程参数即可生成与其相应的三维进度管理模型,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对模型进行即时同步,来保障模型预测的基础数据具有动态性与真实性[10]。在BIM进度预测模型生产后,技术人员应当首先对其进度目标进行核查,若与设计不符则应检查建模初始参数,对于存在取值不当的部分应通过试验反复确定,以此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应当将模型预测与实际进度相比对,对于存在差异的应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校正与优化,使得实际工程情况能够按照预定计划进行,避免逾期问题的发生。

3.2.2 工程进度的管理

在工程进度的管理上,根据控制层次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实施控制和动态控制两个部分,其中前者即指在BIM进度预测模型的参考下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即时的监管,并将实际进度与预测进度相比对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此来规避造成逾期的因素。对于已经产生工期滞后问题的,应立即采取手段防止进度差的进一步扩大,并分析其成因从根本上解决进度滞后问题;而后者则是在施工开展的同时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的各个细节进行实时管控,将进度、质量作为同等重要的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实现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的统一。总体来说,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进度管理中,技术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工程开展情况,并基于项目需求采用BIM技术建立全面的三维模型,在动态模拟演示中强化对于各个施工细节的可视化管理。

4 总结

BIM技术作为近些年在建筑行业内得到重大关注与广泛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其具备突出的科学性,能够对项目全周期内工程开展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管,通过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为施工进度、成本、质量的平衡提供可靠的保障。相较于其他管理方法,BIM技术除了可以实现设计方案的智能优化,同时还能够对与施工相关的各项参数予以有效控制,提出最具竞争力的施工方案。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质量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质量”知识巩固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模型小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