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睡个好觉,古人有多拼

2021-01-22耿耿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3期
关键词:药枕杂念时辰

耿耿

睡得好的夜晚都是相似的,睡不着的夜晚各有各的焦虑。

焦虑造成失眠,失眠加重焦虑,当代年轻人的睡眠就这样陷入死循环,全面沦陷了。

古人虽然没有电灯和手机,晚上睡不好觉的问题同样存在。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没追到心仪的姑娘——“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可能是思念远方的亲人——“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可能是内心的痛苦忧愤无法排解——“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可能是忧心动荡的时局——“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也可能只是因为孤独没有人陪——“独坐不成寐,夜深天欲霜”……

不论古人还是今人,总有一些白日遗留问题,到夜间化成一把锯子在心上慢悠悠地磨,让人难以乖乖闭上双眼。

为了对抗失眠,古人付出的努力不亚于今人,在“如何睡”这个问题上消耗了很多脑细胞。古人睡觉有多讲究?

想要睡得好,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时

我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名字。一天的最后一个时辰,对应现在的晚上9∶00—11∶00,叫作“人定”,意思是夜很深了,人们都已经歇息了。

这个时间是古人认为的最晚入睡时间。不要惊讶古人睡得如此之早,毕竟那个时候没有电灯,夜晚照明最亮的蜡烛不是寻常人家用得起的。趁着最后一丝天光将诸事收拾妥当上床安歇,待天幕黑透,万里平原一片漆黑静谧,只剩星光月光,才是古代大部分地区的真实画风。

当然古代晚睡的也不在少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是白天没嗨够,晚上点着蜡烛继续玩;“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这是喝酒喝得忘了时间,连家门都进不去了;“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被朋友放了鸽子,只好自己下棋自娱自乐;“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这是和情人约会舍不得分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这是对爱豆崇拜到无以复加,激动得不愿睡觉,大半夜研读爱豆的作品……

不过“夜半挑灯更细看”的陆游大大并不提倡熬夜读书,他认为晚上读书最晚不应超过“二鼓尽”,二鼓也就是二更,同样对应晚上九到十一点。这和明朝人提倡的“夜读书不可过子时”基本一致。

由此观之,各个时代都不赞同熬夜。像李贺那样为了写诗呕心沥血,费尽心思寻章摘句,一直写到晓月当帘,熬通宵的,就更不可取了。难怪二十四岁就去世了。

地利

古人在枕头上下的功夫可不比现在的淘宝商家少。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绣枕,出土时内填中草药佩兰,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保健药枕。

宋代养生学家蒲虔贯对药枕有很深的研究。他在《养生要录》里介绍了许多药枕的功效。竹叶枕,清暑去热;荞麦皮枕,清热去火;菊花枕,清凉明目。

陆游非常推崇菊花枕。二十岁时他写诗记录自己采集菊花做枕头:“余年二十余,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六十多岁时想起二十歲的经历,又写了一首《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可见对菊花枕是真爱啊。

古时各大医家都对药枕的功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国时期华佗首先提出了“闻香祛病”的原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甘寒无毒,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清代刘灏的《广群芳谱》中记载:“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胜黑豆。”

人和

按时上床准备入睡,有了好的枕头被褥,硬件设施准备好了,可心里的弹幕一条条飘过,情景剧接连上演,还睡不着怎么办呢?

古人讲究“先睡心,后睡眼”,苏东坡在睡觉上颇有心得。“苏门入睡法则”第一步是安置四体,躺在床上以后一定要让身体感觉到放松安稳,如果有哪一处觉得不自在,就要调整,一定要尊重身体的感觉,找到最舒适的状态。第二步,闭上眼睛听自己的呼吸,直到呼吸变得均匀平直,这时候要体察自己的内心,去除种种杂念。这样不到一顿饭工夫,四肢百骸无不通和顺畅,人渐渐进入梦乡。这样一觉之后,醒来神清气爽。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去除杂念,苏轼介绍完他的睡眠秘方后,特意向朋友强调“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也”,“天君”是心的代称,只有先把心态调整好了,杂念去除干净了,才能顺利进入睡眠。心里搁着事儿,能睡得着才怪。

说到底,睡不着其实是你自己根本不想睡着,沉溺于白日种种不能自拔,期待的吃喝玩乐得不到,讨厌的考试加班扔不掉,烦恼充斥着黑夜,焦虑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头。

这个时候不得不羡慕宋代“睡仙”陈抟,比苏轼还会睡。他在《对御歌》中直截了当地写道:“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觉睡得高兴了连被子枕头也不需要,“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早睡还是晚睡,菊花枕还是竹叶枕,或许都不重要,那种“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的心态,或许才是古人留给我们治疗失眠的最佳药方。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失眠而苦恼,但这种苦恼早就被古人经历过了,失眠代代无穷已。你失掉的睡眠,你耽溺的夜晚,曾有千千万万的人经历过同样的痛苦,你不是一个人,这就是时间和历史带来的安慰。

(从容摘自微信公众号“看鉴”)

【素材运用】不觅仙方觅睡方,古人对睡觉这件事情,可以说是非常“拼”的,有着“天时地利人和”诸般讲究。只有拥有入睡时间、保健药枕、最佳的心理状态,才有好的睡眠。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睡眠障碍、长期睡眠紊乱等问题,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和精神疾病。睡眠绝不是某一个人的简单的事,它和生活、社会息息相关。看来,要想睡得好,我们还得向古人多多取经呢。

【适用话题】生活方式;睡眠与社会;经验;心理调适

(特约教师 王文炎)

猜你喜欢

药枕杂念时辰
外治疗法
——药枕疗法
登山的奥秘
使用药枕要讲究什么?
使用药枕有什么讲究
十二时辰养生之未时
本期健康策划——十二时辰养生之辰时
自制药枕治失眠
点兵
不要误解“排除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