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蚂蚁教授”沉迷寻蚁30年,只为摸清中国蚂蚁“家底”

2021-01-22王文炎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3期
关键词:蚂蟥新种蚂蚁

王文炎

适用话题 科学研究;秉持初心;立志报国;艰辛付出

人物时事速递

从热带雨林到雪域高原,从高山峡谷到戈壁草原……30多年来,为了摸清中国蚂蚁“家底”,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徐正会走遍大半个中国。截至目前,他已带领团队收集蚂蚁标本8万余号,发表蚂蚁新属4个、新种105个。“不同海拔、不同森林,住着不一样的蚂蚁,多样性也不一样。”徐正会说,蚂蚁虽不起眼,但它们是少有的社会性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可以改良土壤、扩散植物种子、帮助植物授粉、控制害虫成灾,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价值。摸清家底,只是第一步,他希望更多年轻科学家加入蚂蚁研究的队伍中。

人物素描1 肩负弥补国内蚂蚁研究领域空白重任

1962年出生在云南安宁的徐正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蚂蚁研究者。1990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后,他将研究方向聚焦于蚁类学研究。彼时,中国蚂蚁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缺少系统的基础资料,也没有成熟的研究方法。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我們的昆虫学研究比国外晚了100多年。蚂蚁不起眼,也不像蝗虫、松毛虫等害虫一样对农林业危害大,因此长期无人问津。那时,徐正会就暗下决心,要在当时这个中国薄弱的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来。

人物素描2 不畏艰辛,深入野外,使中国蚂蚁家族的面貌越发清晰

徐正会教授一直坚守在蚂蚁世界,始终没有停止用双脚丈量蚂蚁国。同事、学生都喜欢叫他“徐蚂蚁”。采集蚂蚁标本的黄金时段在每年的7月至8月,这是昆虫的活跃期,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为了抢这一黄金时段,徐正会往往一个多月都在野外风餐露宿。每天不是挖土找蚂蚁,就是跋涉赶路,中午只能吃干粮充饥。不过,这些辛苦在徐正会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在野外调查,更危险的是滚石、塌方和泥石流,遭遇蚊虫、蚂蟥叮咬更是“家常便饭”。“有一天在墨脱调查,晚上安顿下来后我从身上揪下来12条蚂蟥,创口就像火山喷发一样一直咕嘟咕嘟地冒血,两小时后才自然凝固。”徐正会说,虽然已经做过防护,但蚂蟥还是钻了进来。30多年来不停翻山越岭,惊人的发现也源源不断,徐正会和他的学生先后发表蚂蚁新种105个,并突破性地建立4个新属。正因为他在该领域颇深的造诣和影响力,印度蚂蚁分类学家Bharti将发表的蚂蚁新种命名为“徐氏点猛蚁”。

【考场仿真试题】请就上述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小小的蚂蚁不起眼,可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祖国,为了人类,为了生态,徐正会教授秉持初心,30多年如一日艰苦卓绝地研究蚂蚁,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科学考察是艰苦甚至充满危险的旅程,一路上可谓惊心动魄。但再险恶的环境,也阻挡不了他的科研热情。走近蚂蚁,了解蚂蚁,利用蚂蚁,使其造福人类,利于祖国——这就是徐正会教授如痴如醉,用双脚丈量蚂蚁国的答案。

猜你喜欢

蚂蟥新种蚂蚁
一株分离自四川温泉的嗜热鞘丝藻新种鉴定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西藏发现植物新种
轻松一刻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
蚂蟥逃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