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新模式研究
——以福建省科技馆为例

2021-01-21张文婷

科技传播 2020年24期
关键词:展馆科技馆科普

张文婷

1 智慧科技馆的基本内涵

1.1 智慧科技馆的定义

关于智慧科技馆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完整的概念,大致说来,智慧科技馆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科技馆,在科技馆的运作过程中,更多地加入了信息技术和科技含量,新观念、新技术的支持,让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得到优化共享,更注重与参观者的交互,游客的感官体验更为丰富和多元。从狭义上说,智慧科技馆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光通信等一系列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和专业展览展示技术,为进行全面感知与全面认知而建设的科普展览、教育、活动场所[1]。

1.2 智慧科技馆的主要特征

从智慧科技馆的主要特征上看,主要有五大特征,一是智慧感知的特点。在智慧科技馆建设中,基于用户的感觉过程和知觉过程,通过射频识别装置、感应器等传感设备,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激活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比如可以获知观众的兴趣、习惯,为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做好准备。二是智慧管理的特点。智慧科技馆中的管理工作更为自动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在智慧科技馆的应用,在相应的智慧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对提高科技馆的管理水平十分有益。三是智慧服务的特点。智慧服务是智慧科技馆的重要特点之一,智慧科技馆全方位科学体验服务的应用,使人性化服务、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颇受游客青睐。四是智慧展览的特点。智慧科技馆对游客展示的科学相关内容,其展览资源可以进行个性化筛选,用更加直观化、具象化。五是智慧共享的特点。智慧共享在智慧科技馆中的应用,从信息资源共享和体验方面,打通了不同人群、不同场馆、不同区域之间的界限,使科技馆的信息分享和沟通交流更为便捷[2]。

1.3 智慧科技馆的建设意义

从智慧科技馆的建设意义上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丰富科技馆教育感官体验。智慧科技馆将实体场馆的展览和互联网活动连接起来,拓展了科技馆的功能,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科学过程和动向,感官体验得到了较好地优化。

二是有利于科技馆的人性化服务。将智慧化建设理念融入到科技馆建设之中,游客凭借自身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可以灵活选择自己需要了解的科学知识,满足不同受众的科普需求,体现了科技馆人性化服务的特点。

三是有利于提高科学传播效率。智慧科技馆在科学传播的效率和质量上有了很大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科技馆建设之中,突破了传统科技馆时间和地理位置限制的局限性,游客利用互联网线上学习了解科学知识,科普知识传播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3]。

2 传统科技馆在科学传播上存在的弊端

传统科技馆在科学传播上还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技馆管理较为分散。管理和服务不够集中和统一,各部门管理较为分散,效率不高,科学传播知识有限。

二是科普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在科学传播方面,科普教育多为宣教,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推广科学知识,较为枯燥,科学传播的效果不理想。

三是科技馆服务较为粗放。传统科技馆在服务方式上不够精细,服务内容和服务目标不够具体,科技馆服务在服务对象方面,多采取统一的服务方式,缺乏有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等内容不能体现,亟待完善。

四是科技馆互动交流瓶颈。传统科技馆对游客和科技馆的互动方面缺乏考虑,忽视了与游客的互动,仅为单方面的科学传播,游客的体验感有待提升。

3 基于智慧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新模式应用策略

3.1 智慧管理,建设统一管理和服务平台

3.1.1 建设统一管理的数据中心

智慧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新模式应用,在智慧管理方面,应建立在统一管理的数据中心之上。所谓统一管理的数据中心,是指将科技馆的管理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起统一管理的数据中心,提高智慧科技馆的数据集成化,使智慧科技馆的内部数据信息成为有机整体,构建相关的数据库。在具体做法上,如福建省科技馆通过建立基于实例化的部署架构,提供设备接入、设备管理、监控运维、数据流转、数据管理、处理分析等物联网构建能力。在平台的设计上遵循开放性原则,确定平台内数据传输各种技术标准,使得多个应用系统数据能够互联互通,为智慧科技馆的建设提供有效可靠的支撑平台[4]。

3.1.2 打造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

打造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是智慧科技馆科学传播的有效举措。智慧科技馆的建设,对于技术上的要求较高,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将科技馆的相关信息技术和各要素进行统一管理,在服务方面加强技术支持,建立起信息传播媒介和咨询渠道,可以为科技馆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具体做法上,福建省科技馆应用混合私有云模式自建机房,本馆内部机房通过专线与云服务商数据中心连接,并通过软硬件定义云服务环境,实现馆内部机房与云服务商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借助云平台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实现数据中心的弹性、可拓展,有效提升流量高峰时段的使用体验。

3.2 科普教育,参与式、体验式普及科学

3.2.1 智慧科技馆参与式教育

在科普教育方面,智慧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新模式应用参与式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凸显。在科技馆的发展建设中,当前游客已不满足被动式的参观浏览体验,智慧科技馆基于这一现实,从游客对科普知识的主动性学习的理念出发,采取参与式的教育方式,较好地契合了游客的心理,参与式普及科学的新型科普教育样式在智慧科技馆中得到了体现和应用[5]。在具体做法上,智慧科技馆将游客参与科普信息创作和传播的意愿得到了满足,创作出自发的协同机制,便于游客深度参与,游客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科学知识,而是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科学知识,科普教育从专业化逐渐转变为大众化,将自己对科普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化。例如,福建省科技馆积极打造“线上科技馆”,通过搭建线上直播平台,针对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科普热点话题邀请专家进行在线讲解,举办30多场“微讲坛”,受众人数7万多人;推出“空中课堂”科学教育专栏,牵头联合全省科技馆开展科普绘画作品征集,联合全国科技馆开展“科学实验挑战赛”“科普知识线上有奖竞答活动”等科普线上活动,掀起科学教育活动热潮。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尝试更多的举办线上科普节目,如与福建电视台共同承办的《守护生命 科学抗疫》节目,于黄金时段在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并在央视网、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同步播出,内容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科普中国、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百度、腾讯等10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报道,总视频观看量达50多万,提升了线上馆的访问热度。

3.2.2 智慧科技馆体验式教育

在科普教育方面,体验式教育的方式也创造性地发展了科普教育方式,在智慧科技馆科学传播新模式中,体验式科普教育脱离传统灌输式的科普教育模式,更加注重游客在科技馆中的体验和感受,所体验的内容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科学精神,并承载着科技馆所展示的科学奥秘,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的受众群体在体验科技展品的过程中,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得到了满足,也是体验式教育在智慧科技馆的特点之一,也因此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5]。在具体做法上,智慧科技馆应对抽象的科普知识进行再创作,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将科普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游客理解和认知。例如福建省科技馆推出的“大国重器”展品,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呈现中国目前最尖端的武器装备。设计上,充分发挥SLAM-AR在空间上的交互特性,强调纵向空间的调度,例如歼20的各种飞行动作,火箭的发射升空等,既介绍了它们的外观,又对它们的战斗/工作状态进行了演示。从外形到工况、到应用场景,从沉稳到热血,画面既精美又壮观,内容多视角呈现“国之重器”的威武英姿,不仅很好地展示了我强国领先的军事国防装备;也让游客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享受了一场爱国教育盛宴。

3.3 智慧服务,精准化、个性化展馆服务

3.3.1 精准化展馆服务

精准化展馆服务对智慧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新模式的应用至关重要。在智慧科技馆建设中,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科技馆的展馆服务也得到了升级,为了给科技馆游客提供更为精准的展馆服务,应了解游客对展馆展品的浏览特点和需要,如福建省科技馆展品互动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实现科技馆内展品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及与观众之间互动信息的大数据展示呈现。通过AI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提供海量数据,完善的报表功能和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收集游客的到馆体验和参观数据,对游客喜爱的科普项目和科普活动进行分析,对游客驻足较长时间的展品进行收集,后台系统分析游客感兴趣的展厅及展品,了解游客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并重点推送相关信息,通过精准化展馆服务,智能为游客进行科普知识推进,从而为科技馆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智慧科技馆更为丰富、更为深入地实现“智慧服务”,提升科普工作的实效。

3.3.2 个性化展馆服务

个性化展馆服务在智慧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新模式的应用,体现出游客个性化的特点,在智慧科技馆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群体观众的兴趣,聚集多种资源,如文字、数字、图像、视频、音频、三维影像等,科技馆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互联,有针对性地对游客进行服务,因人而异做好对科技馆游客的服务,如福建省科技馆自助导览小程序,针对每个展品分别制作了二维码。游客通过识别二维码进入展品的详细介绍界面,可对科技馆展品进行综合了解,并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喜欢的学科进行浏览,可同时获取语音讲解进行深入了解,再与现场展品进行互动体验,如此线上线下结合,达到了很好的科普教育效果,大大地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4 共建共享,建立数据云交换共享机制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为智慧科技馆建设助力,智慧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新模式,还应建立数据云交换共享机制,实现开放、共享、全民参与的科技馆传播。大数据技术成为智慧场馆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在数据云交换共享机制的建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将科技馆相关数据的交换、比对、处理在云平台实现,通过对产品与服务的调整与优化,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这样人们在参观、游览科技馆的同时,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对科技馆内容进行分享和传播[6]。其中,共建共享的智慧服务,应包括科技馆到馆预约、智能登记、智能导览、实时定位、在线浏览和智能推送等,如福建省科技馆通过网站与微信平台开展的科普讲座、茉莉花科学梦的各项活动、VR展区参观体验以及4D电影的观看的预约,通过登录预约报名界面,点击查看对应日期的活动进行预约报名操作;并设置科学能量奖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游客参与科技馆各项活动的兴趣,进而实现智慧科技馆的现代化管理。

4 结语

总之,智慧科技馆建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建设智慧科技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信息技术革新背景下,智慧科技馆建设势在必行,应从智慧管理,建设统一管理和服务平台,即建设统一管理的数据中心和打造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科普教育,参与式、体验式普及科学,即智慧科技馆参与式教育和智慧科技馆体验式教育;智慧服务,精准化、个性化展馆服务,即精准化展馆服务和个性化展馆服务;共建共享,建立数据云交换共享机制等方面,积极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使之助力智慧科技馆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科普场馆科学传播手段,不断提高智慧科技馆建设水平,促进科技馆的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展馆科技馆科普
科技馆一日游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