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城区雨水排水系统改造工程设计案例

2021-01-20梁飞鹏

净水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雨水管顶管积水

梁飞鹏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城市化导致建筑林立、大规模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不断增加,城市暴雨内涝问题愈发显著等。尤其是南方大部分老城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雨水排水设计标准较低(低于1年一遇),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暴雨频发,区域内积水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地区防汛安全[1-2]。近年来,国家、地方发布了系列条文、规范,旨在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并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但是,许多老城区存在建筑物密集、道路狭窄、现状条件复杂、地下公用管线众多、施工条件苛刻等问题[3],雨水排水系统提标改造难度较大。

上海市具有平原感潮河网和高度城市化的特点,中心城区以强排水模式为主、缓冲式排水模式为辅,截至2015年,已建排水系统或地区322个,其中,强排系统或地区268个,暴雨重现期P>1 a和P=1 a的分别占10.8%和89.2%;自排系统或地区54个,P>1 a和P=1 a的分别占5.6%和94.4%。已建雨水管长度和合流管长度分别为9 799 km 和1 103 km,合计10 902 km。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了《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年)》,提出要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环境良好、管理有效、智慧韧性的现代化排水体系,排水系统基本达到3~5年一遇能力,50~100年一遇内涝可控,对排水系统设计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以上海市宝山区月浦城区雨水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工程设计方案,结合InfoWorks ICM排水模型对系统内积水风险、管网水力条件进行分析。针对排水系统改造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对关键设计节点进行具体分析。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能有效改善地区积水问题,提高地区防汛排涝能力,同时,也可为其他老城区的雨水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1 区域概况

月浦城区位于宝山区东北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宝钢一、二、三期开发建设,各项公建配套设施已较为完善,现状以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地区大部分地面高程约3.4~4.2 m(绝对标高,吴淞高程系,下同),整体呈现周边骨干道路高、中间地块低的趋势,是上海市宝山区地势最低洼的地区。区域内主要河流包括杨盛河、马路河、马路支河,规划除涝最高水位为3.9 m,最低水位为2.0 m,常水位为2.5~2.8 m。

月浦城区排水系统服务面积为2.95 km2,采用雨、污分流制。目前,月浦城区基本以自排为主,系统内现状道路下均敷设有雨水管,管网普及率较高,雨水管径大多为DN450~DN1350。但是管网达标率较低,仅有25.5%的管道可达1年一遇标准,加之该地区地势低洼,地面标高与河道最高水位相差无几,甚至更低。雨水自排难度较大,暴雨时积水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地区防汛安全,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以2013年10月7日“菲特”及2016年9月17日“莫兰蒂”大暴雨天积水情况为例,城区普遍积水深度约15~30 cm,局部地区甚至达50~60 cm。

2 总体设计方案及模型评估

2.1 设计标准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4]及上海市、月浦城区相关规划成果,针对月浦城区区位特点,得出:排水标准采用3年一遇,小时降雨量约为51.2 mm;内涝防治标准为100年一遇,小时降雨量为98.1 mm。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上海市最新修订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5],如式(1)。

(1)

其中:q——暴雨强度,L/(s·hm2);

P——暴雨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综合径流系数的选取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规定,按不同地面种类的汇水面积和径流系数的加权平均计算,月浦城区排水区域内的综合径流系数为0.6。

2.2 总体方案设计

作为宝山区防洪排涝的重点地区,月浦城区每年汛期均要接受严峻考验,因此,急需完善本地区雨水排水系统。地区地势较低(与系统内河道最高水位相差无几、低于系统周边的道路、地块),难以采用自排模式,因此,采用强排模式,同时需严格划清系统边界,形成“封闭排水系统”,保证区域排水安全。根据月浦城区雨水泵站的选址(杨盛河西岸,四元路南侧,蕰川路东侧),本工程分两路雨水干管、一路雨水总管汇集,其中北干管沿北安路→龙镇路→宝泉路→四元路敷设,雨水干管管径为DN1650~DN2200;南干管沿绥化路→庆安路→四元路敷设,雨水干管管径为DN1500~DN3000;自江杨北路沿四元路由东向西敷设DN1800~DN3500雨水总管,其余道路分别新建DN1000~DN2200雨水支管,均就近接入以上三路雨水干管或总管。排水系统内雨水最终经四元路雨水总管进入月浦城区雨水泵站(设计流量为22.2 m3/s,截流污水配泵流量为7 900 m3/d,初雨调蓄池容积为11 000 m3),本工程新建雨水管道总长约8.13 km。月浦雨水排水系统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雨水排水系统方案设计图Fig.1 Scheme Design of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

由于新建雨水管道在现状道路下实施,进行海绵城市改造的条件较差,建议后续在月浦城区内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通过设置透水性路面、滞蓄型植草沟、雨水花园广场等海绵型措施,进一步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2.3 排水模型评估分析

2.3.1 地面积水风险

排水模型是评估内涝风险和排水系统防汛能力的精细化手段之一[6-7]。利用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软件建立排水模型,对月浦城区降雨事件及其对应的积水风险进行评估。模型参数参照上海市现行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降雨历时为120 min、雨峰位置系数r=0.4的芝加哥雨型,分析月浦城区雨水排水系统改造前后的地面积水风险。当设计重现期为3年一遇时,对应最大小时降雨深度和峰值降雨强度分别为51.2 mm和12.8 mm/(5 min);当设计重现期为100年一遇时,对应最大小时降雨深度和峰值降雨强度分别为98.1、24.0 mm/(5 min)(图2)。

图2 120 min芝加哥雨型 (r=0.4)Fig.2 Chicago Rain Patterns for 120 min (r=0.4)

评估区域内涝风险时,以路面积水深度作为依据,当路面积水深度超过0.05 m时,则认为此处为易涝点。排水系统改造前、后设计降雨模拟积水状况如图3所示。现状管网系统在3年一遇设计降雨时,积水主要发生在地块内低洼地带,绥化路、春雷路、德都路和龙镇路均产生了积水,大部分积水深度在0.15 m以下;龙镇路和宝泉路之间的部分低洼区域、绥化路部分区域的积水深度超过了0.15 m,系统内道路积水深度超过0.05 m的路段占所有路段的比例约为62%[图3(a)]。在设计降雨100年一遇的工况下,月浦城区内的主要道路均发生了积水情况,其中,绥化路、德都路以及春雷路上的积水范围明显增加,积水深度均超过0.15 m;地块内的积水范围和积水深度也增加明显,系统内道路积水深度超过0.05 m的路段占所有路段的比例约为89%[图3(b)]。模拟结果与现场踏勘所见地区积水现状基本吻合。

提标改造后的设计管网系统在3年一遇设计降雨时,可保证月浦城区内无积水产生[图3(c)]。在设计降雨100年一遇的工况下,部分地区有少量的积水,积水主要发生在绥化路和春雷路,积水深度普遍在0.15 m以下;只有绥化路和春雷路上少部分区域的积水达到了0.15 m,与系统改造前相比,易涝点明显消除[图3(d)]。

图3 现状、设计管网系统3年一遇、100年一遇设计降雨模拟积水图Fig.3 Simulated Road Waterlogging Situations before and after Renovation

2.3.2 系统水力条件

本工程新建雨水管道管径较大(DN1000~DN3500),设计标高受马路河、马路支河、杨盛河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多处倒虹。在设计过程中,需合理确定管道的管径、埋深,既要避免管道非满流运行(浪费工程投资,又会造成地下水渗入,增加泵站运行费用),又要避免雨水管道超载运行(可能造成排水不畅,地区出现积水)。根据系统水力条件(图4),在3年一遇设计降雨条件下,排水管道基本处于满流状态,总体管网水力坡度相对平滑,大部分管道的水力坡度与管道坡度接近,基本未出现非满管或超载的情况。

图4 月浦城区内部分管道水力坡降线Fig.4 Hydraulic Grade Line of Some Pipelines in Yuepu District

3 设计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月浦城区为典型的老城区,建筑密集,现状道路狭窄,而工程需在现状道路下新建DN1000~DN3500雨水管道约8.13 km,因此,在提标改造过程中会遇到以下重点、难点问题:(1)提标改造过程中,对现状排水系统影响较大;(2)老城区人流、车流量较大,工程实施会对周边的居民生活和交通产生较大影响;(3)现状道路下各类公用管线错综复杂,工程实施难度大,对各类管线的影响也较大。

针对上述重点及难点问题,本工程针对性提出了应对措施,同时也对关键节点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3.1 充分利用现状设施,减小对现状排水系统的影响

由于本工程为现状排水系统改造,应充分利用现状已达标的排水市政设施,既可以减小投资,也可以减小对现状的影响。按照3年一遇标准核算,龙镇路、德都路现状DN1800雨水管、安家路DN1350现状雨水管可达设计标准,予以保留利用。春雷路(马路河-绥化路)现状雨水管管径为DN2200,但是流向与规划流向相反,本段新建1根DN1350雨水管即可满足要求。考虑到现状雨水管管径较大,埋深较深,且排水管段不长,经水力计算可满足排水要求,因此,该段雨水管考虑利用。同时,在施工期间,需做好临排措施,减少本工程改造过程中对现状排水系统的影响。

3.2 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减少对周边居民及交通的影响

本工程新建管道管径大小不一(DN1000~DN3500),埋深深浅不一(3.0~15.0 m),加之本工程位于已建月浦城区,地区人、车流量较大,因此,施工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3.2.1 施工方法的选择

管道常用的施工方法包括开槽埋管、牵引管施工和顶管施工等。在管道埋设深度不深和施工作业面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开槽埋管施工简而易行,工程造价较低;但不足是施工占地较大,周期较长,对周围环境以及交通影响较大,雨天易翻浆,晴天常扬灰。牵引管施工和顶管施工均属于非开挖施工,可远离现有建筑和地下管线,避免大面积破坏路面,降低对现状交通的不利影响。牵引管施工常用于管径≤600 mm的管道施工,为传统施工方法,成熟可靠,管材相对便宜,但检查井基坑须采用造价较高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当管道管径≥800 mm或不具备开槽埋管条件时,可采用顶管施工。根据本工程特点,经过综合比较,为减少对现状道路及交通的影响,雨水总管、两路雨水干管及过河处采用顶管施工,其余采用开槽埋管施工。

3.2.2 顶管井的设置

在顶管设计中,顶管井的数量直接决定工程投资,同时,顶管井的设置对现状交通和地下公用管线影响较大。为减少顶管井的数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本工程采用长距离顶管的布置方案,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和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顶管井最长距离为500 m。

但顶进间距加大,随即带来了管道沿线用户支管难以接入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采用顶管的过程中,每相距一定长度顶进1节特殊管节,然后在特制顶管管节上直接加做特殊窨井(俗称“骑马井”)的方法,井盖采用卸荷板防护措施。特殊窨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采用高压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做隔水帷幕,管道底部采用高压旋喷桩或压密注浆加固,特殊窨井下的管道外表面采用钢板加固,如图5所示。

图5 长距离顶管特殊窨井示意图Fig.5 Specific Inspection Well of Long-Distance Jacking Pipe

3.3 减少骑马井数量,利用已建雨水管道收集路面雨水

本工程新建雨水总管、干管管径较大,埋深较深,且均采用顶管施工,若每隔30~40 m设置骑马井用于收集道路雨水,则顶管沿线骑马井数量较多,导致顶管开口较多,影响结构稳定性,且施工时也会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及周边管线,失去的顶管施工的优势,同时工程投资较大。因此,本工程拟利用道路上已建雨水管作为道路雨水收集管道,将地面雨水分段接入新建雨水总管,既可节省工程投资,又可减少地面开挖,新建雨水管道与已建雨水管的衔接如图6所示。

图6 新建雨水总管与已建雨水管衔接图 (顶管段)Fig.6 Connection between New Pipeline and Constructed Pipeline (Jacking Pipe Section)

已建管道接入新建检查井时,需先将已建雨水管道临时封堵,然后将已建管道接入新建检查井的预留孔,管道和和预留孔间的缝隙封堵后,破除已建检查井的临时封堵,上述施工期间需考虑临时调水。已建雨水管与新建检查井的衔接如图7所示。

图7 已建雨水管与新建检查井衔接示意图Fig.7 Connection between Constructed Pipeline and New Inspection Well

3.4 合理确定井位、管位,减小管线搬迁工程量

月浦城区现状道路下各类公用管线错综复杂,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管线搬迁。本工程开槽埋管段基本为原管位翻建,对公用管线相对影响较小;顶管段管道埋深较深,各类公用管线一般位于顶管上方。因此,影响公用管线的位置主要集中在顶管井、骑马井设置的位置。在井位设置时,应尽量避开公用关系密集的位置,一定要进行管线搬迁时,需优先搬迁工程费用较低、施工难度小的管线。以龙镇路-北安路路口顶管井为例(图8),将井位向南优化调整6.2 m后,避开了电信管道(18孔)、给水管道(DN300)、信息管道(20孔),减少了管线搬迁工程量,节省了投资。工程通过类似方法多次优化顶管的井位、管位,共节省管线搬迁费约1.5亿元。

图8 顶管井井位优化示意图Fig.8 Optimization of Jacking Pipe Well Position

3.5 关键节点设计

新建雨水管道共4次穿越马路河、马路支河、杨盛河,均采用顶管施工,以DN3500雨水总管穿越杨盛河为例,介绍关键节点设计方案。

根据月浦雨水泵站的选址及雨水总管走向,四元路上DN3500雨水总管需穿越杨盛河,拟采用顶管穿越。杨盛河位于月浦城区西部,规划河底宽度为20 m,规划河口宽度为47.5 m,规划河底标高为-1.0 m,DN3500雨水倒虹管的管内底标高约为-10.0 m,管道覆土约为5.2 m,满足《顶管工程施工规程》(DG/TJ 08-2049—2016)[8]中顶管施工时的安全覆土深度。设计雨水总管穿越杨盛河如图9所示。

图9 雨水总管穿越杨盛河平面图Fig.9 Planar Graph of Main Pipe Crossing Yangsheng River

根据相关规划,新建DN3500雨水总管在穿越杨盛河时与现状DN500给水管道管位重合,现状给水管道下为给水管道桥,给水管道桥有4个支墩基础,每个基础下方2根桩,共8根混凝土灌注桩,桩径约φ800 mm,桩长约10 m。施工时首先需对现状给水管道进行搬迁,同时,考虑到在河道中的φ800 mm混凝土灌注桩通过直接排除的方案难度非常大,本工程采用带滚刀的顶管机头进行磨桩穿越,具体施工方法为:给水管道搬迁完成后,首先派潜水员将管道支墩在河底位置凿断外运;然后采用带滚刀的顶管机头顶进磨桩穿越。

4 结语

本文以上海市宝山区月浦城区雨水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工程设计方案,结合InfoWorks ICM排水模型对系统内积水风险、管网水力条件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雨水排水系统改造后道路易涝点明显消除,总体管网水力坡度相对平滑,基本未出现非满管流或超载的情况。针对老城区存

在现状条件复杂、地下公用管线多、道路狭窄、施工条件苛刻等问题,提出充分利用现状设施、顶管和开槽埋管相结合进行施工、合理确定井位管位,减小管线搬迁工程量等解决方法。对雨水总管倒虹穿越河道的关键节点进行具体分析。本工程建成后,能有效解决地区积水问题,提高地区防汛排涝能力,同时,也可对类似的已建城区排水的提标改造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猜你喜欢

雨水管顶管积水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贝雷梁组合支架对跨地铁车站雨水管保护的施工受力分析
复溜穴在输卵管积水中的应用初识
顶管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浅谈市政工程中污水管与雨水管设计
小熊当当玩积水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泵站前雨水管方案数值模拟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超大市政管线跨地铁基坑的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