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市以河长制助推幸福泗河的建设实践

2021-01-20李淑云田玉景

山东水利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济宁市河湖生态

谢 帆,李淑云,田玉景

(1.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272019;2.嘉祥县水务局,山东 嘉祥272000)

泗河属淮河流域,河道全长158.53 km,流域面积2 403 km2,其中,济宁市境内长146 km,流域面积2 030 km2。长期以来,泗河由于线长面广、监管难度大、管理任务重,执法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泗河河道侵占、垃圾堆积、河道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泗河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稳定。为从根本上解决流域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济宁市在保障防洪安全、优化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1 主要做法

1.1 狠抓水安全,建安澜泗河

1)常态化整治。济宁市以实施河长制为牵引,河长牵头、流域统筹、区域联动,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突出问题,推动河长制落地见效,坚持“求真”,紧盯“务实”,先后开展了“清河行动”“清河行动回头看”“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等专项行动。目前已累计清理整治涉河违法违建问题180余项。泗河面貌明显改善,行蓄洪能力得到提高,泗河水质持续向好,乱采、乱挖等损害泗河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系统化治理。为保泗河长治久安,历届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泗河综合治理,累计投资52.5亿元,实施了一系列堤防加固、水源涵养、道路畅通、岸线绿化、生态工程等。2018年济宁市实施的泗河全流域综合开发工程全部完工,新筑加固堤防140.7 km,流域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沿河16座拦河闸坝拦蓄雨洪资源5 589万m3,184 km双向两车道堤顶交通道路全线贯通,全面建成堤顶生态绿道、绿色长廊。2020年汛期泗河成功应对了自1992年以来最大洪水洪峰流量1 230 m3/s考验,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物业化养护。在全面做好泗河清违清障的基础上,济宁市坚持镇域、村域河湖垃圾保洁全覆盖,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组织沿河县(市、区)将泗河巡查保洁纳入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泗河实施市场化、物业化管理,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了泗河养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长效养护机制,2020年沿河7县(市、区)共落实河湖保洁人员693名,落实养护经费1 672.78万元,实现了河湖有人巡查、有人保洁,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形成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局面。

4)标准化管理。2020年按照省水利厅统一部署,济宁市确定了泗河兖州段右岸堤防(大安镇白家店村至新兖镇大雨住村段,全长18.63 km)为省级堤防标准化管理试点,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围绕责任主体、经费保障、制度建设、信息服务、界桩划定、管理设施、巡查管护、人员培训等八项内容,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在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养护管理、管理保障等四个方面全力推行堤顶交通公路化、堤防绿化景观化、滩地开发生态化、日常管理物业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建立了标准化、制度化、专业化、安全化、信息化、规范化泗河管理体系,顺利通过省水利厅验收,并提升为省级示范工程在全省推广。

1.2 保护水资源,建富民泗河

一是减少流域水污染,严格控制沿河95处排水(污)口、122处取水口、垃圾处理厂、矿渣堆场、污染企业、砂石码头等项目水质达标排放和污染物负荷总量控制,对未达标排放的进行限期治理,整改不到位的加以清退和调整。二是通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河道保护范围区域,引导和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减少面源污染;全面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三是加强落实泗河保洁长效机制,保障泗河水面及岸坡无明显废弃物、漂浮物,实现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四是保障泗河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泗河干流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

1.3 提升水环境,建生态泗河

水环境质量是影响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水清岸绿、宜居宜赏”,济宁市坚持“一河一特色,一处一景观”的原则,按照“保护河库风貌、传承生态文明”的工作思路,对泗河进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系统治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初步显现。兖州区以“改善水质、提升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强河岸绿化布局、驳坎设置、植物风貌、天际线组成和服务设施体系及风格的设计,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1.4 传承水文化,建文化泗河

济宁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以孔孟思想为衬托,整体考虑历史文化保护与挖掘,凸显本土化、个性化,通过水利风景区和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将美丽泗河建成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新节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新载体,实现“一红一绿一特”彰显济宁的独特魅力。兖州区结合李杜文化,以青莲阁、金口坝、莲花湖为主体建设青莲历史文化公园,与建成的少陵公园遥相呼应,以“大禹治水、人水和谐”为主题,在金口坝西侧建设大禹公园。泗水县以泉林清韵、四水源、儒林园、九州风华、都市之心、创智绿谷以及文汇园7个旗舰项目打造泗河古文化、历史文化和都市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泗水人家、寺台观澜、泗河湾湿地等功能节点,实现美丽泗河、文化泗河。

2 取得成效

现在的泗河已成为美丽安澜、生态秀美、人水和谐的绿色长廊,新建闸坝层层拦蓄,水面变得更加宽阔,湿地美景处处可见,原来季节性断流的河道重新焕发了绿色生机,成为连接都市区各大板块的防洪安全带、生态景观带和文化旅游带,以生态效益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幸福泗河的建设成就了沿线乡村振兴的繁华,给泗河流域的百姓带来富足美满的幸福生活。

2.1 社会效益

通过幸福泗河建设,沿河两岸的景观价值得到提升,提供了市民亲水娱乐和水文化休闲空间,市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大幅度提高。依托水利工程和城区河道众多的自然优势,成功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水利风景区,倾力打造滨水宜居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同时,以水利旅游为核心的裙带产业进一步推动,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2 经济效益

一是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泗河防洪体系建设,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拦蓄洪水的能力,减少了因灾害产生的经济损失,有效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二是改善投资环境,泗河区域水环境整治、水生态的恢复、水景观的建设,拉动了泗河两岸土地的增值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招商引资的竞争力。通过将防洪工程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在一起,优良的自然环境也使得这部分土地的利用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沿河地区成为了商业、住宅等开发投资的热点。

2.3 生态效益

通过泗河纵横拓展绿带区域建设,组团式构建沿河森林景观点,林草覆盖程度逐步提高,保水减沙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系统的生境条件,保障了水域水质达标,改善了人居环境,中心城区蓝线绿岸景观得到提升,区域小气候逐步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大提高。

猜你喜欢

济宁市河湖生态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生态养生”娱晚年
八一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