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

2021-01-20刘肖庆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0期
关键词:障碍性血细胞红细胞

刘肖庆

(运城市第三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造血干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以贫血、出血和感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和疗效低下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见方法有药物治疗和红细胞输注等,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效果,但短期疗效不明显,且长期应用易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红细胞输注治疗可在短期内有效提升患者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是纠正贫血快速高效的治疗手段。基于此,本研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4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23~64岁,平均43.58±7.45岁)和研究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43.74±7.58岁)。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者;②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者;②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予以司坦唑醇和环孢素胶囊口服,司坦唑醇2 mg/次,3次/d,环孢素胶囊每天5 mg/kg,司坦唑醇国药准字为H44023392,由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环孢素胶囊国药准字为H20093879,由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红细胞输注治疗,行红细胞输注治疗首先进行抗体筛选,抗体筛选结果呈阴性后即可治疗,均应用RhD、ABO同型,凝聚胺法交叉合血相容,输注速度和输注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控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测定患者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以(±s)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Hct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044000。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Hct值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Hct值对比(±s)

组别 例数 HB(g/L) Hc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 50.23±6.23 98.26±5.23 0.19±0.08 0.22±0.06研究组 24 50.17±6.27 67.29±6.31 0.19±0.10 0.32±0.07 t - 0.033 18.512 0.000 5.314 P - 0.974 0.001 1.000 0.001

3 讨 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贫血,属于血液系统严重病症,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全,并伴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2]。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发现,该病发生与造血干细胞功能损伤、免疫抑制和造血微环境异常等因素有关,以心悸、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出血和感染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因此,需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3]。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药物治疗和红细胞输注等治疗为主,药物治疗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免疫抑制,但短期疗效不明显,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且长期治疗易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不良反应较大[4]。红细胞输注可为患者补充红细胞,有效提升患者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善机体缺氧状况,红细胞输注是纠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贫血的迅速有效手段。在微量正常代谢情况下,一般经红细胞输注治疗24h内患者机体内血液会进行重新分布,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进而促使机体缺氧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通常红细胞输注治疗适应证主要有: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出血较为严重或应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且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现象时。红细胞输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虽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但长期反复性输血易导致患者出现同种抗体现象,从而诱发溶血反应或导致输注无效。输注无效是指红细胞输注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升高不理想,输注无效导致机体缺氧状态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易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并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而加重感染,同时可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5]。为避免无效输注的出现,在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红细胞输注治疗时应注意患者既往输血次数和输血量,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患者由于长期反复红细胞输注而引起无效输血,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4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Hct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红细胞输注治疗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是切实有效的,短期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改善机体缺氧状况,分析原因:红细胞输注治疗为患者提供、输注充足的红细胞,输注后机体血液迅速进行重新分布,血细胞比容快速上升,血红蛋白含量也进一步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HB、Hct水平,促进患者贫血得到明显改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性血细胞红细胞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