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境”入“竞”

2021-01-18孙斯宇

幸福家庭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民歌创设笔者

孙斯宇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唱民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组织学生学唱民歌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能弘扬传统文化。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民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学唱民歌有助于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民歌的教唱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小学生来说,歌唱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表现音乐的形式。相较于欣赏民族歌曲,小学生更热衷于学唱民族歌曲。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民歌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一般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播,经过多年的流传,民歌早已经成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在教授民歌时,要创设符合劳动人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学唱民歌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际课堂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民歌时大量使用动作、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代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以下部分,笔者将分析几个课堂实例,探讨教师在民歌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

(一)教师描绘歌词中的场景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课为例,这首歌曲知名度高,结构简单,旋律朗朗上口,对于音乐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大。但这首歌曲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学会演唱;二是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山歌高亢明亮的特点。为达到这两个目标,笔者在教授这首歌曲时采取了“音画展示”“语言描绘”“角色代入”等多种方式。在课程开始的导入部分,笔者播放了有关大山风景以及山民上山砍柴的视频,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大山的环境。紧接着,笔者向学生描绘重庆山民的生活:“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年代,重庆的山民都会早早起床,带着工具,走上山路去劳动,山路漫漫又艰险,领头的那位山民会举目远眺寻找方向,当他看到一缕阳光透过云雾、穿过山间的时候,便兴奋地向着伙伴呼喊——太阳出来啰。跟在后面的山民,听到太阳出来后,也鼓足了干劲,向领头者回应——太阳出来啰。”有了这个铺垫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对于扮演山民的热情很高,十分投入,呼喊时劲头非常足,能体验重庆山民看到太阳出来时的喜悦,很好地表现了山歌高亢明亮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重视情境创设,促使学生产生代入感,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二)帮助学生代入歌曲中的角色

笔者再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小白菜》一课为例,分析教师要如何通过角色代入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角色代入法是指演唱者通过体会歌曲中人物的情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场景,进而理解歌曲内涵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角色代入法有助于学生在演唱时充分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小白菜》是一首在我国北方广为流传的、家喻户晓的民歌,全曲结构精炼,歌词简朴生动,句末音逐级下沉,只有六小节的内容。这首歌的歌词表达了对旧社会不合理家庭关系的控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不是教学重点,让学生代入歌曲中的角色,产生对于这首歌曲的情感共鸣才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授这节课时,花了大量时间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向学生叙述小白菜的故事,带领学生声情并茂地逐句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促使他们对人物的心境产生共鸣。最终,学生在演唱时表现出了沉痛悲凉、自哀自叹之情。

(三)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唱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自身在音乐基本功上的优势,为学生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以苏教版五年级《什么结籽高又高》一课为例,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是流传于广西壮族的民间歌曲,是著名音乐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于广西的风土人情不甚了解,笔者在教授这节课时,运用了创设情境、引导体验等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以及广西山歌特点的认识。在课堂导入部分,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呈现桂林山水美丽风光的视频,然后亲自示范,演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用嘹亮悠远的歌声表现壮族人唱山歌的情境。与播放音频、视频的方式相比,现场演唱能带给学生更深的感受和震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歌曲的内容和主旨,精心准备素材,设计互动环节,达到使学生随情入境、触景生情的目的。除了上述方法外,在民歌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探寻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有很多人觉得,我们演唱音乐时需要绚丽的舞台,但笔者不这样认为。对于爱唱民歌的人們来说,脚下的土地就是最合适的舞台。劳动时,他们喊起口号相互鼓劲儿;行走时,他们唱起山歌踏歌而行;闲暇时,他们哼起小调惬意非凡。生活中处处都有民歌的舞台。笔者认为,在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竞”的重要性,即通过组织竞演活动营造热烈的演唱气氛,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实现由“境”入“竞”,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便于形成热烈演唱氛围

以笔者在上文中提到的广西壮族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为例,当地人在演唱这首歌时经常使用对歌的方式。对歌的形式多样,有男女两人对唱、男女群体对唱等,是广西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的一种方式,深受壮族青年的喜爱。对歌活动开始后,男女双方你一句我一句,与对方暗暗较劲儿,看谁问得最好,看谁对得最准,有时候边上的同伴还会帮腔,给对歌的双方加油鼓劲。在教学中,笔者将学生按照性别分为两队,让他们采用“一男一女领唱,众男众女合唱”的演唱方式,比比哪一队唱得最好,哪一队唱得最有劲儿,哪一队唱的更欢乐。这种颇具民族风情的学唱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能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打麦号子》一歌为例,按照民歌的种类来划分,这首歌属于劳动号子。号子起源于底层人民的生产劳动,由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创作并演唱,其特点是铿锵有力,极具力量美。在学唱这首《打麦号子》时,笔者将学生分为领唱组与合唱组,指导他们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以模仿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为了使学生唱出力量感,笔者用语言对学生进行了激励:“我们来听一听,哪一组的同学最有干劲儿!”整个演唱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烈,提升了音乐表现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烘托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由“境”入“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民歌源于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作为一线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承担起传播、弘扬中华音乐文化的重任,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民歌学习体验,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善耕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民歌创设笔者
老师,别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