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我纵横江湖的师者

2021-01-18赵家明

垂钓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哥鱼钩鱼竿

赵家明

在河之洲,在湖之矶,我是钓鱼人,家兄、老表、村里的长辈、陌生的钓者,都是我的师者,他们不仅教会了我垂钓,还教会了我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我们纵横江湖,江湖有我们的故事,我们不在江湖,江湖总还有我们的传说。

“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在天府之国崇州(宋蜀州)任通判时描绘他赏崇州罨画池边美景,在斜阳里悠然垂钓的情景。

崇州是我的第一故乡,都江堰是我的第二故乡。崇州和都江堰都是水的世界,江湖交错,水流丰沛,著名的岷江、味江、黑石河、羊马河等数十条江河从都江堰穿过崇州,青城湖、莲花湖、西湖、东湖等众多湖泊千百年来草丰水沛,滋生了肥美的雅鱼、桃花鱼、红尾鱼、娃娃鱼等鱼类。

有鱼,就有了许多热爱钓鱼的人,不仅有青城山下的倾世皇妃花蕊夫人徐慧,还有前文提及的从浙江来崇州为官的诗人陆游,还有更早来成都旅居的诗圣杜甫。

我自小生活在水的世界,常常看到有人在水边垂钓,他们扬竿抛线钓起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令我羡慕和向往。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小就喜欢上了钓鱼,在学龄前的幼儿时代,我悄悄地把三哥钓获的鱼儿放在小木盆里,然后悄悄地去钓它们,当然,木盆里的鱼怎么也钓不起来。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三哥赵家俊特别厉害,制作的鱼竿很漂亮,卖了很多支,买不到的人就得预订。他闭着眼睛都能钓起江湖里的鱼,还能背诵“籊籊竹竿,其钓于淇”等钓鱼古诗。我经常看三哥钓鱼,跟着他行走江湖,慢慢地就爱上了江湖,也爱上了钓鱼。

大概五岁的时候,我第一次钓鱼——在家里的小洗脚木盆里钓鱼,木盆里的鱼怎么钓得起来呢?这事成了家人们至今的趣谈。六岁左右,我偷偷在河边第一次独自野钓,那天父母突然发觉半天没见到我的踪影,命令全家人出门寻找。聪明的三哥猜到我在河边钓鱼,结果我一条鱼还没钓着就被他捉拿回家,這事让我耿耿于怀。

上了小学,我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就在院子里砍断一根老毛竹,用较细的那端的尾段做钓鱼竿,再将母亲的小号缝衣针在煤油灯上烧红,扭弯制成鱼钩,然后挖几条蚯蚓、带几颗玉米粒到河边钓鱼。然而,每次钓鱼收获都很少,有时甚至一无所获。我认为是鱼竿和鱼钩不好,就拿三哥的鱼竿去钓,结果还是很差。

幼时,感觉钓鱼只是一个游戏,好奇有趣而已

我问三哥钓不到鱼的原因,他说:“你还低低儿小,水边危险,钓啥鱼啊!不要鱼没钓着,落在河里喂鱼吃了,王家林的小娃儿和张家湾的小娃儿就是落在河里淹死的。你学会了游泳,再长大些,才可以钓鱼,到时我教你。钓鱼需要技巧、意志、耐心,要达到我这样的级别,你得努力。”三哥年长我五岁,当时只有十几岁,但他会游泳,什么剪水、刨水、踩水、潜水,他都会,钓鱼也是把好手,几乎每次出钓都能满载而归,他的“鱼老鸹”绰号不是浪得虚名。

某日我钓鱼回来,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三哥明知我钓鱼不得,故意问我说:“哭丧着脸咋子,又没钓到鱼吧?不会钓鱼那就不要钓。”我伤心地告诉他:“我们村的同学杨吉良生病了,两天没上学,想钓点鱼送给他增加营养,可今天只钓了几根小麻花鱼。”

三哥听了,马上严肃起来,关切地询问同学得了什么病,然后放下手中的活计,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走,我们钓鱼去,今天哥教你怎么才能钓到鱼。”我当即破涕为笑,马上拿起渔具跟着三哥往院后的河边走。

在河边,三哥一边给我讲钓鱼,一边做示范。那天,我第一次知道鱼钩上面的倒刺的作用,我之前用小针做的鱼钩没有倒刺。我还学会了怎样正确绑扎鱼钩、挂饵料,也才知道鱼儿咬钩后,如果感觉块头大,可以遛一遛,欲擒故纵……听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马上用三哥的鱼竿试钓,相对以前钓得好多了。

现在,我已记不得那天是哪年哪月,只记得是一个星期四。那是我钓鱼生涯的一座里程碑,算是我钓鱼求师入门的日子,我心里把三哥当成我钓鱼的启蒙老师,尽管我没这样叫过他。他不仅教我钓鱼,还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的这两句话是三哥告诉我的,意思是钓鱼绝不用网,不要一网打尽,打鸟不能赶尽杀绝,这样才会有生命的延续,有美好的世界,是他让我第一次知道有《论语》这部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段孟子的名言也是三哥告诉我的。我方才明白,人生路上,义重于生,如果义和生不能两全,那就舍生取义,而义就是公正无私、乐于助人。我记得三哥用我卖鱼钩赚来的钱给我买了两本连环画,第一本是《刘胡兰》,第二本是《雷锋》。

三哥还给我讲姜太公钓鱼、李白钓鱼的故事,也讲岳飞、黄继光的故事……三哥读过不少的书,在我眼里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少年时读过的书籍绝大部分都是从他手里转过来的。

三哥教我钓鱼,同时教我做人,做一个助人为乐,有益于社会的人。至今,我也努力地这样做着。

得益于三哥的指导,我的钓鱼技术有了较大提高,每次鱼获数量总比其他小伙伴多,小伙伴当中流行的“白钩钓鱼”“杵棒棒鱼(一种无钩钓鱼法)”等有趣的钓鱼方法都是我教的。小伙伴们喜欢听我讲故事,这些故事有不少是三哥讲给我听的。我常常“冒充”小伙伴们的老师,搬来三哥教我的技能加上我自己的经验“指导”他们,我的周围因此聚集了一帮小“铁粉”,我拥有了自己的一泓江湖。

小学时光比较轻松,那时没有课外补课,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尤其傍晚放学后很空闲,家庭作业很少,没有电视看,也没有手机玩,钓鱼就成了我晚饭后的主要活动。我心中装的是家乡的那些江湖,还装着一个更大的江湖——希望长大后当一名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保卫祖国的海疆。

三哥知道我的志向后,坚定地支持我,并鼓励我首先要学会游泳,不管是钓鱼还是当海军,游泳都是基本的必备的技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文作者张家明(左)和同学在黑石河

2020年,作者張家明的三哥赵家俊砍竹制竿

那些年,我听说都江堰岷江边的鲤鱼沱几乎每年至少会淹死一个人,曾经有一对恋人在沱边漫步,女的不小心滑入水中,男的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救人,可惜男的不会游泳,结果双双遇难。还有一位远地来游玩的垂钓爱好者,七十多岁,身体棒棒的,钓鱼时不小心滑入水中,失去了生命,可能他也不会游泳。之前我有过几次落水遇险的经历,有一次三哥连衣服都没脱就急忙跳下去将我救起。

在三哥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游泳,可以立着身子踩着水穿过宽阔的数米深的羊马河,凫水过河更是轻易而举的事。常在江湖走,总能遇到有人落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崇州廖家中学上学,晚饭后和几位同学漫步黑石河畔,听着涛声,赏着风光,好不快意,不想一位姓高的女同学失足落水,大呼救命。我随手脱下衣服跳入水中,很快将她推到岸边,同学们合力把她拖上岸。那一刻,我心中油然生出英雄救美的自豪感。同学们看着湿漉漉的我,眼神从最初的惊愕变成了羡慕和赞赏,有个同学立即就要拜我为师,跟我学游泳。我心里悄悄地有点小激动,原来我也可以成为师者了。后来,我又数次救起过落水的人。

泱泱中华文明之水,流淌数千年,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喜欢钓鱼。钓鱼是生活,是娱乐,是休闲,是运动,是技艺,也是文化。我们代代相传,推陈出新。

三哥是我钓鱼的启蒙老师,还有我的老表、村里的长辈、无私的钓友,他们也教我学会了许多钓鱼的本领,使我在钓鱼中感悟到该怎样生活,领悟到些许人生真谛——

钓鱼赠人,悦人悦己。

付出才有机会成功,坚持才会胜利。

贪食往往会丧命,舍得才会有收获。

扬起鱼竿,丢掉药罐。跋山涉水,身康体健。

锻炼心智,修身养性。冬去春来,欣赏美景。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其实,还有那些未曾谋面的“钓鱼高手”,他们也是我的钓鱼老师——“渔雷泽”的舜帝,“子钓而不纲”的孔子,“愿者上钩”的姜太公……他们钓鱼之意不在鱼,在于人生,他们钓的是心境,是江湖春秋。

岁月如流水,仿佛扬竿抛线之间,人生就已数十年。

幼时我钓鱼,很好奇也很感兴趣,趁人不备,悄悄拿上人家的鱼竿,去小沟小河,去田间空地,不管有没有水,有没有鱼,哪儿都能钓,就像打玻璃珠、玩弹弓一样,只是小儿的游戏。

少时我钓鱼,感觉很好玩,自己砍一节竹子做成鱼竿,找一段棉线做鱼线,撕一块牙膏皮做坠子,捡一根鸡毛或麦秆做浮标,提上一个旧漆桶,全套钓具就算凑齐了,一有空就往河边跑,做梦都在钓鱼,钓到一条小鱼儿都要笑醒,希望拜个好的钓鱼老师。

青年时我钓鱼,还在怀念少年时钓鱼的时光,但钓鱼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能者为师,学到一些技巧,技术有了一些提高,开始追求钓鱼的精髓。上班后有了经济来源,工资还没发手就到渔店预购新式的钓竿。女朋友和我一起钓,即使没有钓到鱼,也会高兴一整天。年轻力气好,往往步行或骑行几十里路去钓,不仅为了钓鱼,还能“钓”到一路美景,一整天都是好的心情。

中年时我钓鱼,钓技日臻成熟,能钓到更多的鱼,却不以为意。我心怀江湖,却停泊在家庭的港湾。父母的健康,儿女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一根旧钓竿多年舍不得丢弃,感觉越老越珍贵。当初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妻,一起在水边垂钓,不管有没有鱼,皆心无涟漪,总是平静的。

三哥是我钓鱼的师者,时光是我钓鱼的老师。“世间闲娱千百种,惟有垂钓胜神仙。”桃花流水、寒江洒雪也好,一人一竿、两人一竿也好,钓不在鱼,在于意志、运动、修心、养性、休闲、赏景,这就是我——一个钓者的人生。

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

猜你喜欢

三哥鱼钩鱼竿
三哥的麦地
三哥的眼镜
云朵被风筝钓走
钓鱼
拯救
云朵被风筝钓走
云朵被风筝钓走
鱼竿太长
有会飞的鱼吗?
愿者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