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尔夫与意识流写作

2021-01-17王露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个人空间意识流伍尔夫

王露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英国现代闻名的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写作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其产生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在英国文学研究领域,甚至对她的“猖獗”、容颜、爱好、私生活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但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还是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于20世纪初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來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随后又被借用到文学领域。

伍尔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不喜欢现代主义作家的风格。同时她极大地改变了语言形式。在她的故事中,她尝试了意识流的写作方法。

内心独白是一个角色在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毫无顾虑地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意识流文学中最常见的手法。伍尔夫的作品中有许多内心独白。意识流写作的特点是在内心独白中完全没有作者的痕迹,而内心独白纯粹是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意识。这种内心独白被称为“直接的内心独白”。此外,还有一种“间接的内心独白”,虽然它也在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但作者不时给予指导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表明意识活动通常属于较浅层次,比较连贯和逻辑,语言形式也比“直接的内心独白”更为正常。

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她提出,如果威廉·莎士比亚有一个与他同样出色的妹妹,她会不会去上学,创作出好的作品?伍尔夫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她认为,“一个女人要想写小说,就必须有钱,有自己的房间”,这是意识流—内心独白的典型技巧。内心独白与意识流作品密切相关。在意识流作品中,作者常常通过描写角色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为了表现她的内心想法,伍尔夫必须运用内心独白。因此,在意识流作品中,内心独白是非常必要的。伍尔夫认为房间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房间,还是个人空间。她伪造了一个妹妹的角色,成天被困在家里,抓住琐碎时间在纸上写写画画。一天她突然获悉家里给她订了婚,于是逃跑了。她的哥哥功成名遂之时,她却无家可归。在这个思想实验中,伍尔夫展示了天才被埋没的悲剧,并在历史中寻找端倪。伍尔夫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个人空间和发展权利。笔尖随着伍尔夫的思想流动,不需考虑任何逻辑,这是典型的意识流写作。伍尔夫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也完全按照人物的所思所想,展现人物的意识流动。

伍尔夫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建构自己的话语方式。伍尔夫的许多内心独白都从现实的生活环境出发谈到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的重要性,这可以确保人能够冷静地独立思考。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他的才华将被埋没。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遵循自己的意识,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思考个人空间的重要性。

《雅各的房间》是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之一,这是伍尔夫少有的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她用意识流展示了个人空间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对雅各来说,房间不仅是一个存放私人物品的储藏室,更是一个精神的休息站。当他筋疲力尽的时候,可以回到这里休息。对房间里的其他人来说,这个房间有着不同的意义,因为房间里所有人都做着自认为最重要的事:有的人在房间里偷偷打开别人写给他的情书,有的人在房间里偷偷写日记,有的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反复阅读文学名著,人们每天在房间里上演他们真实的故事。尽管房间位于“悬崖边缘”,四周都是“一些原始人类为之堆砌花岗岩石块”的树篱。伍尔夫对房间的描述是武断的,完全是根据她自己的意识。这也符合意识流写作的特点。对《雅各的房间》里的每一个人来说,这个房间是一个堡垒,一个私人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们的房间里自由地表达自己,这里就是他们的营垒。在这里,我们可以懂得意识流技巧—意象的魅力。

意识流小说通常使用主观性的叙事来探索人物内心的玄妙,展示他们的精神世界。这就意味着故事中避免不了要借助于意象,因为微妙的心理活动往往是捉摸不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特别是当小说倾向于表达某种人生哲理时,人物的意识和心态更不易捉摸,从而使得意象变得必不可少。在《远航》中,瑞秋觉得她的房间“既是营垒又是避难所”,她可以念书、弹钢琴、思考生活、做白日梦,似乎她永远不会感到无聊。房间是一个有保护性质的、可以缓冲压力和愈合伤害的营垒。伍尔夫用一个小房间的意象来描写人最真实的一面,这些都表明了个人空间的重要性。

蒙太奇是电影中表现事物多样性的一系列方法,如“多角度”“慢动作”“特写”“倒叙”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出意识流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常常使用蒙太奇手法。

20世纪初,受时代背景影响,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变化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作者对时间的传统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意识流作家在作品中使用蒙太奇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苦难。对伍尔夫来说,她痛苦的家庭生活也让她对时间产生了模糊的概念。所以伍尔夫在她的意识流作品中使用蒙太奇手法来表达她对时间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这一期间,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变得模糊。阿尔丁顿描述了他在此时的经历:混乱充斥着噪音、疲顿、焦灼和恐怖。他不知道过了多少个黑夜,在他的回忆中留下了许多空缺。这段文字与伍尔夫的作品《到灯塔去》中关于时光流逝的部分不谋而合,作品将10年时间浓缩在短短20页中,伍尔夫使用蒙太奇来表现时间的扭曲,在这里,拉姆齐的海滨别墅缺少人类的存在,这让伍尔夫用一个个片段来重新构建时间。“像是被留在沙丘上填满干盐粒的贝壳,生命都已逝去”,这种蒙太奇式的叙事方式本就毫无时间逻辑可言,小说的节拍完全遵循伍尔夫的意识流。兰德尔认为时光流逝这一章展示了伍尔夫与难以言说的创伤作斗争。事实上,在此时期,拥有私人空间是每个人的愿望。

自由联想意味着意识流没有任何规则和约束。一般来说,他们的意识只会在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上停歇很短的时间,思维中的事物往往会被突然出现的外部客观事物所代替,任何能够刺激五感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想,并释放出一系列的印象和感受。

在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女儿伊丽莎白不愿意接受父亲的遗嘱,也不喜欢母亲的生活方式。在维多利亚街的车站,伊丽莎白迅速爬上了巴士的二层,巴士在车流中挤来挤去,一直把她带到河边街。她看到眼前的此情此景,展开了无限的自由联想。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热闹,街上的人们都忙碌着,忙著严肃的航运、贸易、法律和行政事务,没有对伟人的崇拜,也没有吃喝玩乐的闲事。伊丽莎白喜欢邻里的喧闹,这使她感到舒适,看到人们在萨默塞特富丽堂皇的房子里心满意足地工作,给了她一个信息—“要有自己的事业”。通过不相关的自由联想—人、航运、贸易、法律和行政,伊丽莎白跟随她的联想,并决定要有一个职业,这是典型的意识流风格。在意识流作品中,各种场景和事物叠加在一起,刺激人物产生新的思想。因此,自由联想是意识流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各种各样的事情叠加在一起触发了伊丽莎白的思想,并释放了一系列的想法。同时,在意识流作品中,自由联想往往是一个角色转换的触发点。

视角转换是指同一事件可能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面貌,对不同人有不同的意义。

在《岁月》里,伍尔夫通过意识流的视角转换技巧讲述了几个人的生活。阿莱亚尔诺总是为别人而活—为她的父亲、丈夫、朋友而活。在最后一章中,面对尼古拉斯的冷嘲热讽,她有着许多内心独白。埃莉诺想:如果我无法描述自己的生活,我该怎么描述他呢?她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只是他一进来,她就高兴起来,使她摆脱了思考的需要,让她的大脑放松一下。但其他人永远不会同情她,“你永远不能为自己做事吗?”他问,“你就不能自己选袜子吗?”“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萨拉笑了。“因为你没有自己的生活。”他说。“她活在梦里。”她转向埃莉诺,补充道,“一个人。”但埃莉诺和萨拉只是嘲笑她的愚蠢。在这里,一个简单的情节,伍尔夫用三个人的视角来记录。再加上这部分交叉的阿莱亚尔诺的并不符合逻辑的内心独白,这就是意识流叙事随从人物意识的方式。通过这种视角转换的写作技巧,每个人物的模糊意识流得以表现,这使得读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各个人物的意识过程。因此,在意识流作品中,转换视角是一个可以展现多个人物意识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而且,意识流作品中的语言需要突破常规的语法结构—往往是不完整的,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有时甚至是断断续续的片段,正如前面提到的《岁月》,就符合意识流作品的特点。在《岁月》中,几年后,埃莉诺终于觉醒过来,挣开了家庭的羁绊,帮助了社区里的穷人,偶尔还会参加社区集会,讨论社区事务,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繁忙的生活让她找到了人生的追求和寄托。在《岁月》的最后,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其中佩吉甚至成为了一名大夫。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意识流写作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为保护人权和追求平等而斗争。伍尔夫主张人们应该有更多自由空间,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一个个人的空间。它使人们不仅在物质空间上独立,而且在精神空间上也独立。同时,伍尔夫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事业,有了独立的事业,就有了独立的选择。只有当一个人有了事业,能够挣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的时候,他才不会依赖他人生活,也不会轻易被羞辱。如果一个人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和生活,他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走进伍尔夫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她需要个人空间和工作来实现她的个人理想。这样,她才能接近自己的生活—精神生活,这也是自我解放的基本手段。在作品中,这些都以意识流的手法表现出来。意识流小说让伍尔夫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她可以控制的世界,一个精神庇护所。最后,她在意识流小说中找到了心理的平衡和治愈,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满足和活着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个人空间意识流伍尔夫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让每一口空气都变得清甜无比
随身携带的避风港:个人空间
请远离我的个人空间!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英国:老夫妻流行分开度假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