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与原因探讨

2021-01-17赵彩彩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宋词文学文化

赵彩彩

宋代文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国人的喜爱,主要是其和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有着紧密联系。中国人在审美上比较注重“雅”,而宋代文学的特征就是以雅为主。宋代文学崇尚“雅”,和其背景以及文学内部因素有着紧密关联,儒雅精神的确立,决定文学尚雅这一大倾向,在此要了解,宋朝科举取士的规模要远远比唐朝大得多。根据相关研究统计,北宋开科有六十九次之多,平均每年取士约三百六十人,是唐朝的十多倍,也是明、清朝所不能及的。这就使得宋朝的一些孤寒之士登第,踏上仕途,造就形成文人、高管和学者三位一体的局面,可以说模糊了文苑和儒林传统,形成了士人精神。另外,从文学内部因素来说,宋代文学是南方成就最高的,传统影响下以雅为主,而我国的文学传统,是北方崇尚“质”,而南方多是“文”,如黄公度《送郑少齐赴官严州序》当中就有“东南多文士,西北饶武夫,风声气俗,从古则然”的说法。南宋时期除了有个别南渡的作家之外,文学家主要是南方人,可以从《宋代地域文化》结合《四库全书总目》的介绍在表格当中列出南北作者风格,南方作者评语当中有“雅”字的有十人,北方的有六人,列表当中南方有五十人,而北方只有三十人。

一、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

唐五代到北宋的词都是化俗为雅的过程,词本是配合隋唐俗乐以及燕乐曲调演唱所产生,它集合了文学、音乐和表演。这就决定了词是先天有“俗”的特性的,这一新型通俗艺术形式在唐朝民间土壤中迅速成长,有着比较强的生命力。当前存在的敦煌民间词内容多是集成前代的民歌缘事而发的传统,反映出社会现实生活,其表现形式以令体和慢体为主,广泛运用对话、问答和独白的表现形式,语言风格比较偏向俚词俗语,表现比较直白,很少含蓄。到了盛唐后,一些文人和士大夫开始染指歌词,人数较多,所以需要按照士大夫阶层高雅审美情趣来对民间俗词进行改造,从而使广大的文人也乐于接受。

北宋可以说是雅俗文学的融合时代,北宋的社会比较稳定,在工业、商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都市逐渐变得繁荣昌盛,市民阶层扩大,和其相适应的一些娱乐场所以及勾栏瓦舍也开始出现,出现了大量的歌伎舞女。娱兴传统能追溯到唐玄宗,玄宗爱好俗乐,对此,为了能够不受太常寺礼乐的限制,就将俗乐引入至宫廷中,玄宗在开元二年的时候另设置内、外教坊以及梨园,训练了另一学徒乐团“皇家梨园弟子”。这一市场的发展也有与之相伴的歌唱诗词,诗是文人抒情言志所用,而词则是比较适合花前月下,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也就推动了俗趣市民词的发展。

二、宋代文学雅俗变化的原因分析

要想了解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就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雅俗的变化要从世俗说起,宋代士人虽从小就受传统文化教育,却生活在世俗当中,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其身上充分展现,创作的文学作品也会存在雅俗的矛盾。宋代士人是崇尚高雅的,摒弃实数,而诗作却主张俗即雅,或是雅俗结合,这一情况的发生是雅文化和俗文化的碰撞。诗歌在唐朝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宋朝士人另辟蹊径才能在诗歌界占据相应地位,宋朝士人把模仿转变成创新,在这一创新的过程中,诗歌就会更为世俗化和生活化。如梅尧臣在生活中收集材料,赋予了日常琐事趣味,在诗《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中就叙说自己在值夜中对妻儿的思念之情,再如《范饶洲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当中,只看标题就知道是比较生活化的内容,主要描述豚鱼虽然美味,但有毒。从而可知,梅尧臣追求的主要是平淡,他的诗歌开启了宋代俗即雅的时代,但是诗的俗化可以说是从黄庭坚开始。从陆游的诗《游山西村》中所描写的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来看,表达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平凡质朴的农村中寻找快乐。诗人杨万里的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当中,所提到的景物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而在诗人的刻画之下,有新鲜感以及理趣。宋代诗人在诗方面以俗为雅,把诗歌题材扩大,增强了宋代诗歌的表达效果,也拉近了诗歌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读过宋词可知,宋词当中所呈现的那份雅致是比较突出的,宋朝文学雅俗的变化,在宋词的雅方面有着鲜明的表现。经过晚唐之后,词体在温庭筠以及李煜等人的改造加工下,开始变得越来越成熟。宋词文体主要是小令,题材也多是偏柔情,但词最终在宋朝这一特殊文学环境中發展以及繁荣,达到鼎盛。北宋词人柳永仕途不顺,流落在都市,常在歌楼妓馆当中游荡,帮助歌妓作词,供其在茶馆以及酒馆等地方为市民演唱,可以说是当时最著名的通俗词人。柳永把宋词推向了通俗化,苏轼则对词体进行了变动,苏轼认为诗、词是同源的,应当是表达自我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所以,苏轼在其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道出了自己想要以身报国的愿望,而词中的“射天狼、挽雕弓”也转变了宋词的世俗化,引导其向雅的方向发展。再接着是辛弃疾词人的演化,将宋词的功能进一步拓宽,宋词不只能抒情,也能言志,不只能言志,也能议论和说理,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宋词的表现力。辛弃疾的词《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从当中能够看到,其运用散文的方式来书写,整首词的音韵以及节奏表现得比较自然流畅,辛弃疾大大提高了宋词的雅致感。而到了南宋后期,宋词的雅已经达到了极致,周密诗词比较典雅、清丽,而刘克庄的诗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这就增强了词的思想境界,从而能够看到通过词人的不断努力,词的发展也开始从俗向雅的方向发展,这和宋诗的发展是相反的。

宋代文学的“雅”有着比较特殊的民族意义,汉族本土的传统文化,古人是以“雅”目之,将其和夷狄相对,从《荀子·王制》当中的描述能看出,“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四夷”对待汉族的文化优势是体现在音乐舞蹈上的,对“夷音”的态度也能看到雅俗观和背后的民族内涵。北宋时期的尚雅思想,在音乐文化方面也有着鲜明的体现,其中也有民族矛盾的背景。欧阳修在《新唐书·礼乐志》当中的看法和白居易比较相近,其中的一些段落说,“盖唐自太宗、高宗作三大舞,杂用于燕乐,其他诸曲出于一时之作,虽非纯雅,尚不至于淫放”。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而大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明年,安禄山反,凉州、伊州、甘州皆陷吐蕃”,雅俗之分都和华夷之辨有着紧密的联系。从雅俗的变化原因来看,宋代文学的尚雅原因和具体“雅”的内涵,就是如此。以雅为宗的同时也表现雅俗结合变化,俗文体也能被文人所习,升格中也会逐渐雅化,所以可以说雅文学能接受审美情趣变化,沾染俗气。宋代的文学运行,总的形势上是雅为宗到雅俗结合,而雅俗结合这一变化是和文化紧密相关的,如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繁荣,就会造出比较可观的市民队伍,文化消费就会对俗文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宋朝的印书业也比较发达,这对宋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雅文学不能一味自我欣赏,否则就会有更多读者适当通俗化。如欧阳修以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写的《渔家傲》鼓子词,南宋史浩《采莲舞》《花舞》等也是雅俗结合的重要表现。

综上所述,宋代文学雅俗的演变,是多方面因素影响所致,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等原因,都会对宋代文学雅俗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上文对宋代文化的雅俗变化的简要阐述分析,希望读者能进一步深化对宋代文化的认识。

猜你喜欢

宋词文学文化
宋词里的中秋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们需要文学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谁远谁近?
我与文学三十年